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武王伐纣之后,哪些殷人是如何被处置的?

武王伐纣之后,哪些殷人是如何被处置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99 更新时间:2023/12/8 16:12:07

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关于武王伐纣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周武王“残暴”的一面。

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大军如何处理殷人,主流史书记载可以用“秋毫无犯”四个字来形容,三千年前的军队果真如此军纪严明,周武王真的仁义无双只诛纣王一人吗?孔子删削的材料或解开谜团,记载的内容颠覆传统认知,严重影响周武王形象。

牧野之战后,纣王逃入城中,登上鹿台,将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由于商国已经分崩离析,周武王、姜子牙率军轻松进入朝歌。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商朝时期,诸侯一般都被称为方国,根据关系远近名称略有不同,比如像“鬼方”之类肯定是商朝敌人,周国原是商朝附属方国,即“文王事殷”,周文王后来称王,在政治地位上与纣王平起平坐,因此武王伐纣时商周是两个平等国家,不是商朝国内叛乱,准确的说是侵略战争。儒家将武王伐纣描述成国内势力起兵推翻不仁统治,其实存在一定误解。

周武王进入朝歌之后,商国百姓竟然在城郊迎接,周武王对商国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商人一齐拜手稽首共两次,姬发也还礼拜谢。似乎,商国百姓非常欢迎武王取代商朝。

当然,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政治作秀,比如周人强行驱赶一部分百姓出来迎接武王,或者一批商国投降派主动出来站台。但从史书记载来看,周武王仁义与商纣王残暴形象被烘托了出来。

到底该如何处理商国百姓呢?周武王、姜子牙、周召公、周公旦有过一次讨论,姜子牙建议是全部杀掉,周召公建议是“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周武王全部否决,最终采纳了周公旦的建议。

西汉刘向《说苑·武王克殷》记载了周武王询问“殷之士众,奈何处之?”: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大致意思是,周公旦说让他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要因为朝代更迭而有所改变,百姓与贵族有过错的,责任也只在纣王一人身上。

“只杀纣王,不伤百姓一人”的处置策略,在很多典册中都有记载,比如《尚书·泰誓》记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孟子指出“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者也”。

于是,周武王成功安抚商国百姓,甚至还封了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管理殷国,胸怀之宽广古今罕见。

如果这就是历史真相,那么周武王必然仁义无双,圣人典范,但孔子删削掉的一份材料却显示周武王没那么仁义。

关于周朝的历史,有一本叫《逸周书》的古书,主要记载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到景王年间的时事。汉朝刘向、班固,唐朝刘知几等都认为《逸周书》是孔子删削《尚书》之后剩下的材料。现代学者认为,《逸周书》可能是战国人所编,或者与《竹书纪年》一样出自汲郡古墓。尽管《逸周书》来历争议颇大,但书中记载的内容却更接近历史真相。

周武王如何对待朝歌百姓,除了抓住恶臣百余人等祭献之外,《逸周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对待朝歌周围殷人百姓就不那么仁义了。

《逸周书·世俘》记载:“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望至,告以馘(音guó,割掉敌人左耳计数献功)俘。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弇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馘俘。”简单的说,就是姜子牙、吕他、荒新等人受命征讨不服殷人,然后回来报告阵斩和俘虏人数。

由于这场征讨商国残余力量的战争二个月就结束,因此大致可以确定战争范围主要就在朝歌周围,或者说商朝核心地带,因此与其说是方国,不如说是一些被封国的殷人贵族。因为只有最亲近的本族之人,才可能被封在朝歌周围。

这一场围剿战非常残酷,周人大军一共征服652国,阵斩一亿零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俘虏三亿万零二百三十人。

《逸周书·世俘》记载:“武王遂征四方,凡憝(duì)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数字肯定夸张了,但也可见斩杀与俘虏人数之多,令人惊骇。箕子是纣王叔叔,为何逃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政权?或许周人大军追杀商朝遗民非常凶残,于是箕子不得不远遁朝鲜半岛。

与此同时,周武王还在纣王皇家园林中打猎,斩获数量惊人,《逸周书·世俘》中有“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学者李俊认为得到如此之多的猎物说明这是周武王在搜刮战利品,连园林中的猎物都不放过,对殷都皇宫财产的处理可想而知。

另外,周武王遵循二王三恪制,将纣王之子武庚册封在殷,此时“殷国”成了周天子的一个诸侯国。但要注意的是,周武王并不放心殷国,将三个兄弟册封在殷国周围监视武庚。周武王去世之后,周公旦辅政,三监不满周公辅政,便与武庚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随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将殷国等杀了个血流成河,最终微子成为殷人遗民首领,建国为宋。

班师回朝之后,在周原祭献上天仪式上,周武王废掉纣之恶臣百人的肢体,杀了右厥甲小子鼎大师,又杀了四十个氏族首领的鼎师,还有若干俘虏与左耳参与整个仪式。按照当时习俗,俘虏应该也是牺牲品之一。

可见,在征服商国过程之中,周武王的“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百姓有过,在纣一人”之说,只是一种政治宣传与政治作秀罢了,实际是一个血淋淋的征服过程。

之所以流传周武王“仁义无双”,可能与儒家信念有关,将武王克殷包装成一场仁义战争,即仁义可以轻松推翻暴政,以此希望春秋战国君王不要战争,而要“以仁服人”。但或许《逸周书》内容严重影响周武王仁义形象,所以孔子就将之删削不用。

标签: 周武王周朝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四位“平虏将军”分别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泰,三国

    杂号将军和重号将时汉末三国时期武将最主要的官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汉末三国时期

  • 赵光义为何会传位三子赵恒?是何用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光义,宋朝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历史上,赵光义一共有九子,即赵元佐、赵元僖、赵恒、赵元份、赵元杰、赵元偓、赵元偁、赵元俨、赵元亿。其中,赵元佐是嫡长子,赵元僖是嫡次子,赵恒排行第三。按照排位顺序来说,皇位几乎与赵恒

  • 刘缵为何会因为一句话就被毒死?是谁毒死他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缵,东汉

    刘缵,即汉质帝,东汉第十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吧。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等各个势力轮番掌权,皇帝就是他们的傀儡,手里的玩物。权势大的杀掉不听话的再扶持一个,刘缵就是因为说了一句话就被权臣毒死的皇帝。刘缵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

  • 西汉前少帝刘恭:西汉第三位皇帝,一生都被吕雉操控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恭,西汉

    刘恭,即西汉前少帝,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三位皇帝,在位共4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惠帝朝,皇太后吕雉命令汉惠帝皇后张嫣(汉宣平侯之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佯为有身,取周美人之子名之,立所名子为太子,同时,吕雉命宫女鸩杀周美人。汉惠帝驾崩后,刘恭继位,因其年幼

  • 西汉后少帝刘弘:西汉第四位皇帝,他为何会被大臣们废黜?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弘,西汉

    刘弘,即西汉后少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母不详,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共4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西汉前少帝刘恭去世后,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高后八年八月(前180年9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

  • 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渊,唐朝

    李渊,即唐高祖,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唐朝开国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

  • 李渊建立唐朝后,他有哪些为政举措与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渊,唐朝

    李渊,即唐高祖,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唐朝开国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

  • 康熙初见乾隆是在何时?他的表现为何会是见即惊爱?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清朝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康熙在第一次看到孙子弘历(乾隆)的时候,据史料记载他的反应是“见即惊爱“,康熙的反应可以充分说明他对弘历是极为感兴趣的,那么为何康熙会在第一眼就喜欢上弘历?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呢?康熙在历代帝

  • 夷陵之战孙权都已经向刘备求和了 刘备为什么没有答应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夷陵之战,孙权

    你真的知道夷陵之战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夷陵之战的时候,孙权求和向刘备,刘备为何不答应?三国鼎立的时代是一位相对稳定的局面,毕竟哪一个国家都没有把握独自面对其他两国的挑战。但是在三国期间却发生过三个大规模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一个便是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刘备自立为王

  •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名将,他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维,三国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一生九伐中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面对钟会十万大军,姜维将其紧紧地绊在剑阁,没想到,邓艾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逼近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