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说李世民能建立不朽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默默支持?

为什么说李世民能建立不朽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默默支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3/12/27 4:05:51

文德皇后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皇后,是一位贤后,被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天罢朝之后,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来,对长孙皇后说:“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魏征欺人太甚,总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听完后,一声不吭地换上正式的礼服,站在一旁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李世民一愣,忙问夫人:“夫人这是何意?为何在家里穿得这么正式,朕有何喜可贺?

长孙皇后解释道:“我听说只有开明的君主,才会产生正直的大臣,如今魏正越正直,越能证明陛下开明,所以臣妾才会恭喜陛下,因此得了一位正直的大臣。”

李世民听了老婆一席话,觉得她说得有几分道理,于是转怒为喜,也不打算杀魏征那个乡巴佬了。

这是记载于《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小故事,读来十分有趣。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开创贞观盛世,建立不朽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这位贤内助背后的默默支持。

长孙氏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惠的皇后之一,她到底有多贤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故事就可以看出。

一、调和矛盾。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他跟高祖李渊及妃嫔关系都不太好,为了尽量缓和矛盾,长孙皇后在尽心侍奉皇帝公爹的同时,有意识地搞好与妃嫔们的关系。

《资治通鉴》记载:【尽孝事高祖,谨承诸妃,消释嫌猜】,说明长孙皇后的外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二、平易近人。长孙皇后对身边的人很和气,堪称一个善良的国母。长孙皇后管理后宫妃嫔,从来不拿她们当情敌,而以姐妹关系相处。

《资治通鉴》记载:【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她这样的为人,难怪后宫人人爱戴。

三、不参与政治。中国历史上皇后掌权,外戚干政,权倾朝野,但大多数都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在长孙氏当红的日子里,她始终头脑清醒,自己远离政治。同时,她还严格约束家人,防止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当李世民在后宫主动向她询问处理朝政的方法和她对朝政的看法时,她总“妾以夫人,岂敢愿闻政事”为由保持沉默。

四、夫妻恩爱。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好得令人羡慕。李世民患有气疾,经常发作,皇后每次都细心照料,《资治通鉴》中记载:【昼夜不离侧】。

最让人惊讶的是,皇后“常系毒药于衣带”。她随身携带毒药并不是去害人,而是为自己准备的。她曾对李世民说:“若有不讳,义不独生”。意思是说,老公若去世了,她也不愿独活。

一心为国家和他人着想是长孙皇后身上最耀眼的闪光点。在她生病后,经多名御医诊治,病情仍然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李承乾建议天下大赦,为母后祈福。

哪知,长孙皇后却说:“死生有命,非智力所为。”拒绝了儿子的提议。在死神即将来临时,长孙皇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

长孙皇后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一切从简的安排。弥留之际,她留下三条临终遗言,《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

【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儿女辈不必令来,见其悲哀,徒乱人意;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止游畋。】

长孙皇后说,如果皇上能做到这三点,自己“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

这样的皇后太令人感动了,可以说,哪怕再过一千年,这样的遗言依然会熠熠生辉!

贞观十年十月,长孙皇后驾崩,年仅三十五岁。长孙皇后的病因和李世民相同,她也是死于风疾,她的死,对于李世民和大唐来说,是一个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如果长孙皇后多活二十年,李世民的身体也许不会垮得那么快,她的儿子们也不会为了储位之争斗得你死我活,身为先帝才人的武则天也不会和李治搅到一起……

长孙皇后是唐朝三百年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后,这样贤良的皇后,终唐一世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而在她之后的武则天,则将大唐搅得天翻地覆。

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将这句话送给可敬可爱的长孙皇后。

标签: 长孙皇后唐朝

更多文章

  • 泰定帝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泰定帝,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

  • 智擒鳌拜后,康熙帝又称他为忠臣是什么用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康熙帝,清朝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曾经出现过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世,这个盛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而它的开创者则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开创的基

  • 关羽抬高张辽、贬低徐晃,到底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三国

    关羽抬高张辽、贬低徐晃,到底什么原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辽和徐晃都是曹操的爱将,位列五子良将,他们勇猛善战,武艺高强,深受曹操的喜爱和重用。在演义中,张辽和徐晃都是一流猛将,武力水平不相上下。然而,在关羽的眼里,张辽和徐晃两人的武力却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关羽“抬高”张

  • 历山朱高炽死后有多少妃嫔为其殉葬?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高炽,明朝

    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母亲为仁孝文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死后,他的长子朱高炽继位为帝,就是明仁宗,然而,朱高炽当皇帝还没一年,就突然病死了,年仅四十八岁。朱高炽死后,按照当时明朝的规定,后宫妃嫔要殉葬,最终

  •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 其他兄弟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明朝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

  • 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继位后振兴了吴国称霸南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阖闾,吴国

    吴王阖闾,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后继位。他重用伍

  • 关羽爱兵败走麦城被士兵抛弃 这是关羽自身的原因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明明很爱兵,败走麦城被士兵抛弃,是他自身的原因吗?提起关羽,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忠义武神,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但抛去“关二爷”神话色彩的外衣,其本人在历史上又是怎样一个

  • 朱瞻基能登上帝位与一个梦有关?他对明朝有何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瞻基,明朝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在北平出生。这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元璋把一块圭玉亲手交到他手中,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圭玉是一种玉制礼器,象征着权力,朱元璋把圭玉交给他是不是

  • 吕雉当初被项羽抓了三年之间 吕雉最后还是清白之身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吕雉

    还不了解:项羽和吕雉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被项羽抓到楚营3年,独身处在满是大汗的敌营,她还有清白吗?我们都了解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还和项羽争了六年,但因为楚霸王过于自负,本来占据着绝对优势,到最后也只能以自刎结束了这一切,刘邦在也以五十多岁的高龄登上了

  • 赵云与姜维大战的结果是什么?常胜将军也会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三国

    很多人都觉得赵云是三国武将里面最完美的一个,那么赵云与姜维大战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在汗水一战中,刘备毅然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这点毫不夸张,赵云在蜀国的战绩中,丝毫不差于五虎上将,下面我们就先来说一下,赵云的主要战绩:赵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