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姚广孝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失去了心安?

姚广孝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失去了心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15 更新时间:2023/12/24 23:27:24

姚广孝,法名道衍,字斯道,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今江苏州市相城区)的一个世医之家。他从小初步学习了一些儒家经典,但是,他志不在此,他既不想应试做官,也不想靠行医为生,而是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349年,14岁的他选择剃度为僧,皈依佛门,法号道衍,人称道衍和尚。他四海为家,曾“事道士习应真的阴阳术学之学”,“悉读兵法”,曾赋诗怀古:“肖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直抒其极自负之雄心和亟待奋起的愿望。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他们在众藩国为马皇后诵经祈福。有人向燕王朱棣推荐姚广孝。“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姚广孝随朱棣来到北平后,“常居(燕)府中,迹愈密,时时屏人语。”朱棣越来越重视姚广孝。不久,姚广孝就来到了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上。

实现理想

洪武三十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建文登基。他知道诸王拥兵自重是灭顶之灾,便和齐泰黄子澄商量削藩之事。很快,他就废除了周、湘、代、齐、岷五位藩王,矛头直指燕王,姚广孝知道时机已经成熟,“遂密劝成祖举兵”。

自此逐渐拉开了“靖难之役”的序幕。在整个过程中,姚广孝的关键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决心。最初,燕王疑虑重重,因为,他还有三个儿子在南京。姚广孝对外遂称燕王病重,乞求建文帝放回三个儿子。等到朱高煦他们回到北平后,燕王还是犹豫不决,说:“民心向彼,奈何?”道衍鼓励他:“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后来还为他推荐了袁珙和金忠,朱棣起兵的决心更加坚决(成祖意已决)。

第二、军队。姚广孝亲自练兵,为了掩人耳目,他“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这样一来,就为燕王训练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第三、决策。先是,朱棣围济南三月,不克,姚广孝驰书让他班师。再是,东昌之战,燕军大败,朱棣“意欲稍休”,但姚广孝“力趣之”,鼓励他再接再厉。最后,姚广孝让朱棣“疾趋京师”,朱棣“从之”,最终攻入京师,是为成祖。

纵观整个“靖难之役”的全过程,朱棣之所以胜利,固然与他的卓越才能有关,但是,姚广孝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论功以为第一)。这一点朱棣心知肚明,才感叹说:“朕若非少师默运神算,何得天下大统?”

朱棣登基后,先是授姚广孝僧录司左善司,让他掌管全国的佛教徒事务。后来,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帝与其语,呼少师而不名”。到此为止,我们可以说姚广孝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后来的表现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又向我们暗示着什么呢?且看下文。

失去心安

朱棣进入南京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肆屠杀所谓“奸臣”,为了消除丝毫的危险,他甚至开创了“瓜蔓抄”、“诛十族”等“壮举”。这不能不引起姚广孝良心上的不安,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

第一、朱棣登基后让他留发,他不肯,赐给他宫人,他也不接收,回到家乡之后,“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他甘愿抛弃荣华富贵,而选择过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渴望心灵救赎,对之前的行为心生悔意。

这种心理在他的诗文中有所表露。例如《题许由弃瓢图》云:独坐云深处,迢迢远市朝。若知身是累,应不弃山瓢。这里显然表达了姚广孝如果知道成功带来的不是心安而是心“累”,当初就不应该“弃山瓢”的心理。

第二、永乐二年(1404年),姚广孝衣锦还乡,就去拜访曾经相依为命的姊妹,结果姊妹拒不接见。即使经家人再三相劝,“广孝连拜不已”,姊妹也“终不复见”。他去见曾经“相交甚笃”的朋友王斌,但是,王斌也是唯恐避之不及,托人转告说:“和尚误亦,和尚误亦!”结果“广孝怅然”。

那么,姚广孝的朋友和妹妹为什么对他“避而不见”呢?主要原因就是,建文年间,社会比较安定,江南一带百姓对建文帝是怀有好感的。后来,朱棣登基,苏州地区“因通奸党”而被诛藉家的不止千万。这些事情,姚广孝心知肚明,所以,在四木看来,他的怅然若失,源于内心的愧疚与不安。

第三、姚广孝心生悔意最明显的表现发生在他临终之前。永乐十六年(1418年),84岁的姚广孝病得厉害,在临终之前,明成祖“问所欲言”,他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请求:“释放溥洽和尚。”

溥洽和尚是当时建文帝的主录僧,因为有人说他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所以被朱棣关押了起来。朱棣听到姚广孝的临终请求,就“即命出之”,姚广孝“顿首谢”,不久就去世了。

在小编看来,姚广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提出了这个要求,说明他早已在心里盘算多年,他这样做不是为了救赎溥洽,而是为了救赎自己不安的灵魂。

感悟

纵观姚广孝一生,他虽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余生过得并不幸福。因为伴随着这些理想与抱负的,是内心更多的不安与后悔,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四木一直以为,任何的所谓成功,如果得不到内心的安定,仍然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甚至可能会为其所累。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一家之言,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标签: 姚广孝明朝

更多文章

  • 才艺双绝的辽朝萧皇后死得有多冤?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辽朝

    才艺双绝的辽朝萧皇后死得有多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萧观音(1040年—1075年),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圣宗钦哀皇后之弟枢密使萧惠之女。萧观音自幼容貌清丽,聪慧秀逸,个性内向纤柔,文采出众,精通诗词、音律,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萧观音也是辽代的女诗人

  • 历史上谯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谯周,三国

    谯周,字允南,是巴西郡西充国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都说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痴情不翻《红楼》,看破红尘者不可阅《西游》,为何有此一说呢?少年读三国,满眼尽是机谋算计,一看之下哪还有什么率直童真?老来读水浒,那物不平则鸣的好汉秉性、英雄气魄早不能

  • 配享曹魏宗庙的26位功臣,谁排在第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三国

    配享曹魏宗庙的26位功臣,谁排在第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作为魏国奠基者的曹操,堪称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英雄人物。而在曹操的麾下,则聚集了一大批顶级的文臣武将。曹操死后,被供奉在魏国宗庙里。为了表彰魏国的开国功臣,从魏明帝曹叡时期开始

  • 历史上曹丕在称帝前,对吴蜀两国发动过几次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丕,表字子桓。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王太子曹丕继位成为魏王。同年10月,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登受禅台称帝,东汉灭亡。曹丕篡汉的速度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但其实曹丕在称帝前,对吴蜀取得了两次“小规模”军事胜利!东汉的天下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时夺位 李亨有什么打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亨,唐朝

    对李亨夺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最悲催的太子之一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时,篡夺皇位呢?李亨篡夺唐玄宗之位,这是一种压抑了很多年愤怒的爆发。唐玄宗在晚年,觉得自己的前半辈子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自己的成就很是满意,甚至还把开元年号改名为天宝,就是为了安享晚年。中

  • 李亨抢走李隆基皇位后 李隆基为何没有带兵攻打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隆基,李亨

    对李隆基和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亨夺了李隆基的皇位,李隆基为什么不举兵讨伐叛乱的李亨?李隆基无疑是中国古代,最留恋皇位的皇帝之一。李隆基究竟有多么留恋皇位,我们来说几个事实。其一,李隆基和他父亲李旦抢皇位。本来李旦皇帝当得好好的,但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

  •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张翼,三国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之后,而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遗志,也进行了多次北伐,蜀汉有一位大将,曾受到诸葛亮赞赏,但是他却公开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在

  •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华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

  • 裴炎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他犯了什么错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裴炎,唐朝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唐朝宰相,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裴炎是唐朝宰相,在帮助武则天掌权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最后却被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杀死。那裴炎到底与武则天发生了什么矛盾,导致自己身首异处呢一,出身名门裴炎出身河东裴氏,为当世有名的世家大族,因此自幼

  • 诸葛亮死后蜀汉正是关键时刻 刘禅为何还连杀三位重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禅,诸葛亮

    对刘禅杀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吗?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连杀三位重臣?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就成为刘禅稳定皇位和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依靠了,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期望,掌权11年时间,一直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保证了蜀汉在实力严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