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黄巢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搅乱天下的落榜生

历史上的黄巢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搅乱天下的落榜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3/12/28 21:31:59

黄巢,唐末时期农民起义领袖,本是个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落榜生,却拉开了唐朝覆灭的序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884年7月13日,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兵败身死于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

黄巢曾响应王仙芝起义,在王仙芝死后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领导近百万农民军转战12个省,瓦解了唐朝将近300年的统治。880年,他领兵攻进了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自称皇帝。提到黄巢,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他的代表作《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写的是菊花,但黄巢其实是用它比拟自己的志向,读起来气势凌人。

历史上,黄巢到底是什么样呢?

第一,他是仇恨官员的落榜生。

黄巢家里是贩私盐的,盐是所有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家里也有钱供黄巢读书学习,而且黄巢应该学得还不错。宋代的《贵耳集》中写到:黄巢五岁时,就会写诗了。父亲让一个老头帮他连句,老头连不上,黄巢在旁边马上就接上了。可见,小巢颇通诗文。长大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唐朝的科举,录取率极低,一般二十个人中才能录取一个,所以黄巢接连几次都落榜了。这下,黄巢被深深地刺激了。

于是,他就写了上面那首诗,抒发他的愤恨。此后,他回老家,当上了盐贩子的首领。当时,官府强收租税,又赶上关东大旱,百姓走投无路,聚在黄巢周围,和朝廷的官吏起了冲突。第二年,听说王仙芝起义,黄巢领着几千人直接向义军靠拢。这一点,和洪秀全(此处可穿越 到1851年1月11日的金田)一样,他们都是考试没考上,后来领导大家造反,还建立了政权,结果却都失败了。“大齐”建立后,正是重用人才巩固政权的时候,可是黄巢却宣布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停用,对公卿士族严厉打压。这不难看出农民军对当官的恨意和不信任,也能看出黄巢这个落榜生虽渴慕功名,却没什么高远的眼光。

第二,他还是游击战的鼻祖。

黄巢科举不中,对朝廷心生怨恨,再加上生性就不安分,于是在875年响应王仙芝造反。黄巢领兵,可有自己的特点: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避实就虚。当时的唐朝,尤其在关东地区,大家都害怕草贼,死守着自己的城池,得以让农民军穿梭迂回。黄巢最开始在山东造反,随后转战今天的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十二个省份,来回折腾了一万五千多里。此战术不是他的独创,汉初的彭越和明末的李自成都用过,但黄巢却是首个将它用于大范围作战,可以称得上游击战的鼻祖之一。

黄仁宇先生曾说:“他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可见,黄巢善于借助当时的有利形势,头脑相当灵活。黄巢成于游击战,最后也败在了游击战。他四处转战,却不建立根据地,根基不稳,缺少后勤支援。刚攻进首都长安时,黄巢还信誓旦旦地宣告:我起兵就是为了你们老百姓,我可不像唐朝的老李家不爱惜你们,你们安安心心地生活就是了。这时还好,可后来军队缺少粮草,慢慢地就让黄巢等人的本性暴露了出来。据《旧唐书》记载,黄巢曾命令,让自己的军队把老百姓扔到巨型石臼甲像捣蒜一样把人粉碎成肉泥,当军粮吃掉。

历史上,人吃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像在安史之乱(此处可穿越到755年12月16日的北京)中被围的张巡,他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贡献出自己的小妾给士兵吃,随后又吃城里的老弱妇孺。很多老百姓因为瘟疫灾荒,为了避免伤心,都是互相换孩子吃。但是,历史上很难找出像黄巢军队吃得那么变态的。

第三,他又是为财宝和泄恨的盗墓狂人。

军队缺军饷,光靠吃人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黄巢又带领大家找到了一个新渠道一一盗墓。这不光是为了钱财,还带有向朝廷泄恨、践踏皇权的政治目的。他曾学项羽,掘秦始皇陵,可是机关众多,没什么收获。后来,他又学赤眉军和董卓(此处可穿越 到192年5月22日的西安),挖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最后,他把目光锁定了一个同样重量级的乾陵,那里面葬的是武则天(此处可穿越 到705年12月16日的洛阳)和唐高宗。在被盗的记载里,黄巢曾动用40万人在梁山(位于今陕西咸阳乾县)西侧开挖,差不多挖了半个山,可是什么都没挖到。原来乾陵结构复杂,黄巢没有专业性知识做指导,起义军更没有文化,挖的方向是错的。

现在,当时盗墓的痕迹还在,被后人称为“黄巢沟”,人们还特意立了石碑,刻有黄巢写的一首诗。他当时做梦也想不到,其实“黄巢沟”离真正的地宫入口已经很近了。那么,黄巢最后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现在还是个未解之谜,主要有自杀和他杀说两种。有趣的是,黄巢早年渴求功名,备受打击,从此蔑视权贵走上造反之路;当权后,却没有重用文人、公卿帮他实现政治理想。他是靠着流动作战,才能在唐末乱世中壮大势力,建立政权;却因此战术,留有流寇思想,无法及时巩固军事成果,使“大齐”难以维持。

黄巢起义,就是因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晋升渠道被堵死之后走向零和博弈的结果,这正是”零和矛盾“规律所揭示的道理。

标签: 黄巢唐末

更多文章

  • 为了抵挡邓艾,刘禅为何会派诸葛瞻率前去迎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瞻.三国

    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之子,三国时蜀汉大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曹魏大军兵分三路,朝着蜀汉进攻。当钟会大军被姜维拦在剑阁,迟迟无法取得转机的时候,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

  • 弘时24岁就英年早逝了 雍正到底有没有杀这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雍正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正儿子弘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弘时作为雍正皇帝的亲生骨肉,雍正临死前真的对这个儿子下手了吗?雍正皇帝坐上皇位前,和他的另外8个兄弟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以雍正继位告终。雍正继位后,对亲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痛恨不已。所以,雍正对自己的子女管教严厉,他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风流的皇帝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骜,汉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风流的皇帝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班固曾这样评价刘骜:“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

  • 韩信用过的一个妙计,为何后来无人敢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用过的一个妙计,为何后来无人敢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本以为基业可以延续千秋万代,谁知道才到二世就败得一干二净,而最后夺得他天下的刘邦,居然是一个只比他小三岁的匹夫,也不知道胡亥该怎么去地下面对先祖。刘邦实际上称不上乱世的英雄,但他也是因为自己没什

  • 孙坚去世时孙权才九岁 孙尚香是怎么比孙权小十一岁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孙尚香

    还不了解:孙权和孙尚香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9岁时,父亲孙坚去世,为何妹妹孙尚香比孙权小11岁?数日之内,大排筵会,孙夫人与玄德结亲。至晚客散,两行红炬,接引玄德入房。这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记录的,刘备同孙夫人结婚的过程。孙尚香在赤壁之战后,蜀吴联军

  •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见深,明朝

    朱见深,即明宪宗,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共23年,年号成化。他是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生母是孝肃周皇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朱见深被立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

  • 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时候 戚夫人为什么不选择自杀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戚夫人,汉朝

    对戚夫人自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戚夫人被做成人彘前,为何没有选择自尽?“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在古代,不仅朝堂波涛暗涌,后宫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宫斗的故事大同小异,失败的一方注定是悲惨的。在历史上,众多悲凉的嫔妃中,戚夫人算得上比较出名的,她的

  • 王德真: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生平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德真,唐朝

    王德真,字德真,唐朝时期宰相,岳州刺史王武宣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贞观年间,起家唐高祖挽郎,授密王(李元晓)府典签,历任太子舍人、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乾封县令。唐高宗时期,授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永隆元年,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出任相王

  • 东汉中后期大臣马日磾简介:历任射声校尉、太尉、太常等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日磾,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日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日磾(?-194年),字翁叔。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中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 (一作

  •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 尸体为什么还能葬在十三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崇祯

    对崇祯和十三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为何最后还能葬于明十三陵?崇祯生前倍受嫌弃,死后却成为香饽饽。他死得极惨,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竟然感动了李自成。李自成本是怀着一腔愤恨之情攻入紫禁城,见人就杀,宫内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