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 尸体为什么还能葬在十三陵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 尸体为什么还能葬在十三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41 更新时间:2023/12/29 0:32:29

对崇祯和十三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为何最后还能葬于明十三陵?

崇祯生前倍受嫌弃,死后却成为香饽饽。他死得极惨,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树上。素衣上用朱砂笔写着遗书,竟然感动了李自成

李自成本是怀着一腔愤恨之情攻入紫禁城,见人就杀,宫内尸横遍野,鲜血淋漓。

宫中遍寻不见崇祯,李自成发出命令:谁能找到崇祯,无论是活人还是尸体,赏银千两。

两天后,崇祯的尸体在煤山上被发现,写在衣服上的遗书打动了李自成,原来崇祯死前还惦记着老百姓,李自成觉得自己误会了这位皇帝。

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又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一、被百姓和群臣嫌弃的崇祯帝

随着李自成大军的呐喊声出现在皇城外,紫禁城内乱成一团。任凭崇祯帝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叫大家组织抵抗,也没人听他号令。

只有他的贴身太监王承恩请命带兵进行抵抗。于是,崇祯帝任命王承恩为京师提督,掌管京城兵马。

王承恩清点了一下兵马,心都凉了,守城兵卒只有6000多名老弱残兵。而且这些兵卒也无心恋战,无论王承恩怎么动员,都无济于事。

甚至有人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的部队入城。

心知大势已去,崇祯帝让三个皇子化妆后出逃,却不幸被李自成逮个正着。

对于后宫七个妃嫔,崇祯帝下令她们自杀殉国,妃嫔们哭哭啼啼,却又无奈地自赴黄泉。

两个年幼的公主不想死,崇祯帝拔出随身的佩剑,一剑刺死了五岁的昭平公主。

当他挥剑砍向十五岁的长平公主时,公主伸臂一挡,一只手臂被砍断,她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崇祯帝不忍心再补上一剑,带着王承恩匆匆向宫后的煤山跑去。

站在山顶,四面环望,京城杀声震天,火光熊熊,举着火把的起义军像水一样流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王承恩捧起朱砂笔,崇祯在衣襟上写下绝笔遗书,随后命王承恩伺候他奔赴黄泉。

王承恩在一棵歪脖树上挂上白绫,垫上垫脚石,扶着崇祯站上石头。两眼含泪地看着主子将白绫套上脖子。

随后,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就驾鹤西去。

王承恩连连磕了几个头,在旁边的树上挂上另一根白绫,追随崇祯帝而去。

这是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悲凉地在一位太监的陪伴下死去。临死前,他曾经想方设法组织抵抗,妄想守住京城,拯救大明代于危难之间。

可是他几乎被所有人嫌弃,没有人听他的号令。无论百姓和官员,有人只想等死,有人仓皇逃命,还有人做了带路党......

一代天子落到这样的地步,实在是让人呜呼哀哉。

崇祯帝原以为那些觊觎大明江山的反贼们会将他碎尸万段,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对他的遗体都是毕恭毕敬,还将他葬入了祖坟十三陵。

二、没有格局的李自成怎样对待崇祯帝?

李自成看了崇祯帝的遗书后,略有动容。他让起义军将崇祯帝的尸体用两扇门板抬了出来,和皇后的尸体一起停在东华门外。

东华门外搭建起了一个简陋的灵棚,允许明代官员和百姓祭拜。

李自成这样做的目的是:正式宣告天下,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已经自缢死去,明代已亡。自己非常仁慈,善待了他的遗体。

崇祯帝的尸体安放在一口薄皮柳木棺材内,在外面停放了三天。

很多明代官员路过此地,“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李自成为崇祯葬礼定下“帝礼葬,王礼祭”的规格。

既然要用皇帝的礼仪进行安葬,首先就要确定皇陵的位置。

可是,崇祯帝生前并未来得及为自己修建陵墓。到底把他葬在哪里成了一个难题。

重新选择地址,开挖皇陵需要大笔的钱财、大量的人力、漫长的时间,显然非常不现实。

李自成将明代旧臣召集起来,让他们出主意。有人提议,崇祯帝的宠妃田贵妃前几年去世,葬于明十三陵,田贵妃当时很得宠,陵寝规格并不寒酸,可以让崇祯帝和她挤在一处凑合一下。

李自成立即同意了这个建议,可是当他打开崇祯帝的小金库时,竟然惊讶地发现里面几乎空空如也。而他也不舍得将四处搜刮的钱财拿出来为崇祯帝举行奢侈的葬礼。

因此,“帝礼葬”也就成了一个空喊的口号,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于是李自成灵机一动,反正当时的各级官府还是明代旧部,你们自己想办法安葬自己的旧主吧。

层层安排下去,安葬崇祯帝的任务落在了昌平州吏赵一桂身上。

上司们都说,要给崇祯帝一个体面的葬礼。可是却没有人掏出银子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赵一桂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号召大家募捐,东拼西凑筹集到233两银子。

可是这233两银子再精打细算,也只能勉强应付打开田贵妃墓地和重新封闭的费用。

赵一桂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为崇祯置办一副好棺材和包裹棺材的椁木。

最后,大家只好七手八脚地将田贵妃的棺材从椁中倒出来,将崇祯的棺材放进椁中。

就这样,崇祯棺椁在中间,两边分别是田贵妃和周皇后的棺,三个人挤在一处下了葬。

可是,田贵妃的墓地被封闭后。看着光秃秃的墓地,众人感觉到实在太过寒酸了点儿。于是在场众人凑了五两银子,在崇祯的陵寝外包了一圈砖。

明代诸多旧臣已经归降了李自成,看到旧主子葬得如此寒酸,心也渐渐凉了。李自成说得好听,做得如此难堪,以后怎么可能好好地对待他们这些旧臣呢?

虽说崇祯国库空虚,可是李自成起义过程中,搜刮了不少官员的财产,一毛不拔实在有点过分。再看看李自成在紫禁城内花天酒地,大家不由得心里暗骂:这是个多么没有格局的土鳖!

李自成只在紫禁城享受了42天,就被多尔衮带来的清军打得仓皇而逃。

三、工具人崇祯终于发挥了作用

多尔衮带着清军冲进紫禁城,高呼:“灭流寇,安天下,为君父报仇!”

流寇当然指的就是李自成,君父就是崇祯帝。既然口号响亮地喊了出来,流寇也溜之大吉,多尔衮进入北京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安葬崇祯帝。

为了摆出善待明代宗室的态度,让自己的统治更为合理和正统,多尔衮给了崇祯帝所有皇帝死去该有的礼遇。

首先,清政府为崇祯帝后陵墓命名为“思陵”。接着,计划按照皇帝制式重新改葬崇祯帝后的陵墓,不仅准备了很多随葬品放入陵墓,还要修建宏伟的地面宫殿。

可是,实际实行起来,改建皇帝陵还是遇到很多困难。

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缺钱,后来清政府从财政拿出建陵所需的大部分钱,平西王吴三桂又捐银千两,才解决了资金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清政府负责修陵的官员因为担心有人告发他们心向大明,因此不敢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只能拖拖拉拉。

顺治帝特地为建陵一事多次发出指示,在他的催促下,思陵得以全部完成。

顺治皇帝览奏朱批:“思陵作速经营,已奉有旨,该监何得玩泄?冉维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开隧道,其余俟来春报竣。如再延诿,定行重治。”

当时,满清刚刚入关,反对满人统治中原的汉族人非常多。安葬崇祯帝的这一行为,迷惑了不少反对人士,认为满清政府是会善待汉人的。

可是,他们完全是被表象蒙蔽了。

满清政府在大肆宣扬厚葬崇祯帝,善待明代宗室的同时,也在四处寻找明代宗室子弟,斩尽杀绝。

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在李自成进入紫禁城时,曾试图化妆逃走,却被李自成俘获。

当清军在山海关大胜李自成后,李自成就将三个皇子放走,让他们自谋生路。

太子朱慈烺在外躲藏多日后,看到满清厚葬了自己的父亲,还将断了一臂的太平公主供养起来,还让她嫁了人,生活看上去富足平静。

于是,朱慈烺找到长平公主,两人抱头痛哭。清政府却派人抓了他,非要说他是假冒太子,将他杀害。

永王朱慈炤一直隐姓埋名,75岁的时候被清政府发现,满门抄斩。

对于已经死去的崇祯遗体和身为女人的太平公主,清政府不吝啬展现自己的仁慈,为自己带上了伪善的面具。

而对于活生生的皇子,清政府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这就是政治上的制衡之术,拉拢和打压,一手硬,一手软。用软的一面蒙蔽世人,而用硬的一面消除所有政权的隐患。

崇祯帝在清政府统治时期真正发挥了工具人的作用。

四、结束语

崇祯帝死后,依然为清政府的统治和政权稳定发挥了作用。这也是他能够得以与老祖宗们一起葬于明十三陵的最大原因。

由于清政府拨付的资金有限,崇祯帝陵墓中的随葬品并不珍贵。无法引起盗墓贼的觊觎。再加上明代算是汉人正统,满清过后,地宫也安然地度过了民国的混乱时期。

不过,地下陵墓虽然并未被盗掘,地面的宫殿却遭受了军阀混战,日本人、盗墓贼、国民党大军的多重蹂躏,及至现在,思陵只留有古陵残碑了。

标签: 明朝崇祯

更多文章

  • 晏弱简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名相晏婴之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晏弱,春秋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晏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晏弱(前635年

  • 都说乾隆是清朝最大的败家子 乾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

    对乾隆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皇帝这个人,到底怎么样?为什么说他是清代最大的败家子?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也有人说他是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他就是清代的第六位皇帝 清高宗乾隆,乾隆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呢,为何世人对他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今

  • 陈伯信:陈文帝陈蒨第七子,他是被谁杀害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伯信,陈朝

    陈伯信(?-589年),字孚之,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陈宗室大臣,陈文帝陈蒨七子,衡阳献王陈昌嗣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嘉元年(560年),封衡阳郡王(今湖南株洲),奉衡阳献王陈昌之祀,任职丹阳尹,陈宣帝时期历任中护军、扬州刺史等职,陈后主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的有多惨 都损失了哪些大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北伐

    还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了解他败得有多惨?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正是能人辈出。但是在那个时代里,有才干的人实在太多,但是能遇到伯乐的人却少之又少。若是能寻到一个知己者,可谓是生死无憾了。

  • 李承道:隐太子李建成次子,玄武门之变后被诛杀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承道,唐朝

    李承道(?~626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之孙,隐太子李建成次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为安陆郡王。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遭到诛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李承道被祖父唐高祖封为安陆郡王

  • 李婉顺:隐太子李建成次女,富有才华,深藏不露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婉顺,唐朝

    李婉顺(622年~661年),字尪娘,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高祖李渊孙女,隐太子李建成第二女。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性情婉顺,风容秀美,博览群书,见识广博。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全家除去宗籍。 富有才华,深藏不露。贞观十二年,封闻喜县主,下嫁

  • 和珅最初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的初衷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和珅

    对清代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本来也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初衷?说到和珅,大家都很熟悉了,这位清代最大的贪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

  • 哪个皇帝最有资格被称为“千古一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这上下五千年里,一共有494位皇帝,那么其中哪个皇帝最有资格被称为“千古一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千古一帝”之说的首次出现是明朝的心学大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认为始皇帝是掀翻一个世界的英雄,诸多创制沿用后世,所为之政,“自是千古

  • 正史和演义中赵云都对战过曹真 两者区别为何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曹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云和曹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正史中赵云败给了曹真,而演义中赵云大胜曹真,这两者为何差别这么大?如果现在大家说起三国演义,很多人心目中都会出现很多猛将的名字,比如说吕布,关羽,张飞和赵云,赵云在三国演义里面他的武力只是十分的高的,

  • 赵云在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时候 张飞等人为何怀疑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云,张飞

    对赵云救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单骑救主,为啥张飞等人却怀疑他?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立马让人想起三国中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赵云,在刘备兵败长坂坡时,他“心如铁石”,毫不犹豫的抛妻弃子逃走,而赵云为了找回两位夫人和刘禅,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他们。但是张飞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