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63 更新时间:2023/12/25 10:07:21

范仲淹抬高米价,为什么百姓对此交口称赞? 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实际上,这并不是范仲淹第一次遇到灾荒,1033年的七月,蝗灾蔓延,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饥荒,江淮地区和京东一带尤甚。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上书要求宋仁宗派官员去视察灾情,但宋仁宗并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要,无奈之下,范仲淹对宋仁宗说:“如果宫中停食半天,会怎么样呢?现在各地都有饥荒,怎么能够不进行抚恤呢?”

一句话说的宋仁宗哑口无言,只能派使者到各地去查探灾情,而范仲淹被委任到江淮地区赈灾并安抚当地的百姓。范仲淹到任之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禁止百姓祭祀泛滥,上书奏请免除庐、舒折役茶和江东丁口盐钱等,而且范仲淹还将百姓吃的野草带回京中,奏请宋仁宗以此晓谕六宫贵戚,以戒除骄奢之风。

可以说,范仲淹对这次饥荒的处理是很得当的。17年后,已经年过六十的范仲淹再次遇到一次很大的饥荒,而他对这次饥荒的处理则成为一个经济学的经典案例,流传至今,这里就来说一说范仲淹究竟是怎么对待这次饥荒的。

1050年,范仲淹知杭州的时候,吴中地区发生大饥荒,此次饥荒非常严重,常有人饿死在路边,灾情严重,范仲淹开仓放粮,并募集资金屯粮来赈济灾民,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让杭州的百姓渡过难关,于是范仲淹根据杭州这座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灵活的赈灾举措,这些举措大致就有三点:

其一,抬高米粮的价格。饥荒来临之后,城中百姓缺米粮,导致米粮价格飙升,一下子就升到了120文,而范仲淹仍觉得不够,将米粮价格抬到了180文,并张贴榜文告示以示杭州百姓,榜文一出,杭州的百姓是怨声载道,而米商则心里乐开了花。(出自南宋董煟的《救荒活民书》)

其二,发展杭州当地的旅游业。杭州人喜欢龙舟竞赛,范仲淹就鼓励百姓们多多举办龙舟竞赛,他自己也每天在西湖上出游宴饮,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杭州的百姓举行了大规模的游玩活动。(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其三,大兴土木。杭州的百姓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将各个佛寺的住持找来,告谕众人:“现在正是闹饥荒的时候,民工的工价会被压得很低,大家可以趁这个机会大兴土木,或翻修或新建。”众人觉得在理,于是各大佛寺纷纷招工修建。除佛寺外,还有官府的建筑和仓库等也开始在这一时间段翻修营建,以及富贵人家也纷纷招工进行各自的土木建设。(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杭州饥荒期,范仲淹就做了这三件事,先不说这么一搞,杭州城内的百姓会怎么样,且只说朝中官员得知后,纷纷上书弹劾范仲淹,他们认为范仲淹“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范仲淹也上书将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都说了出来,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自然是救济灾荒。

那么他的这三个举措实施之后又有怎样的结果呢?先说抬高米粮价格这一项。范仲淹将米价抬高到了180文,这是真正让米商们兴奋的一件事,不仅当地的米商高兴,就是外地的米商也闻风而动,米粮源源不断涌进杭州。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物以稀为贵”,所以闹饥荒的时候,米价会被抬高很多,但当米粮源源不断涌进杭州城的时候,为了将米卖出去,米商只好降价卖粮,这样一来,灾民只在最开始几天用180文的价格买米,后来很可能会用低于120文的价格来买米。

这就让百姓有米可吃了,倘若范仲淹一开始就不准米价上涨,甚至逼着米商降价,结果很可能就是米商宁愿屯着米粮也不卖给百姓。

再来看看发展旅游业这一项,这实际上就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让钱流通起来,且是从富户人家流向下层,毕竟再怎么闹饥荒,那么富贵人家也不会损失多少,如果让他们多多出游,自然会将钱花出去,流向市场,能养活不少的人。

而大兴土木就更简单了,这其实就是促进就业,让百姓有工可做有钱可赚,闹饥荒的时候,家家户户没钱买米,要是能每天有活干,自然就能有钱买米粮过活。

所以范仲淹这三项举措实施下来,杭州城的百姓都度过了饥荒,这个时候,百姓们才发现范仲淹的这些举措是真高明,禁不住交口称赞。倘若只是靠官府开仓放粮和压低米价来赈灾,只能满足一时的需要不说,官府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和银钱来满足如此大的一个救灾工程,而范仲淹这样则是让市场真正活起来,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我们看这三项,尤其是抬高米价这一项,并不是对所有的饥荒都适用,范仲淹此举也是根据杭州城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救济灾荒的措施,而且这样也只能是局部地区闹饥荒的时候适用。

倘若全国各地都闹饥荒,那么抬高米价这一项很可能就是适得其反,而且这样的举措也只能是向杭州城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才能施行,对于那些本来就比较贫困的城市和地区,这样的举措基本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到最后受累的只能是百姓。

而且抬高米价这个手段也是一场豪赌,倘若赌赢了,那就是皆大欢喜,倘若赌输了,则百姓受累,官员身败名裂,况且一般的官员也很难将这个举措实施下去,如果不是范仲淹德高望重,很多人愿意相信他,换个官员来执行,很可能会面临着巨大压力,只能半途而废,还惹来一身腥。

无独有偶,范仲淹在杭州城中抬高米价来应对饥荒,而几年之后,包拯在知庐州的时候,也效仿范仲淹,“不限米价,而贾至益多,不日米贱。”

标签: 范仲淹北宋

更多文章

  • 萧道成登基后有哪些为政举措?后世如何评价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萧道成,南朝齐

    萧道成,即齐高帝,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南朝宋右军将军萧承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开国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萧道成年少在名儒雷次宗处接受教育,钻研《礼》及《左氏春秋》。建立南齐后,他惩宋之亡,务从俭约,减免百姓逋租宿债,宽简刑罚。482年去世,葬于

  • 尉迟恭胆大包天打皇弟,被李世民几句话劝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尉迟恭,李世民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尉迟恭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尉迟恭胆大包天打皇弟,被李世民几句话劝服的故事。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尉迟恭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幸运星,在跟随唐太宗征战天下、夺取皇位的

  • 李宪心甘情愿的把皇位让给李隆基 李宪到底是怎么想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宪,李隆基

    对李宪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宪到底是怎么想的?李宪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把皇位让出来?把皇位让给弟弟?恐怕你是弄错了。或者说,你是被骗了。事实上,当时的太子位、后来的皇位,只能是李隆基的,根本不会属于李宪。说李宪“让”出皇位,前提是皇位原本应该属于李宪。而

  • 李显在位时期面临的最大隐患是什么 李显又是如何应对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显

    还不了解:李显即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显即位后朝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在论功行赏,普天同庆,众人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却不知在喜悦的背后,还存在着隐患,那么在李显时期,存在最大的隐患是什么呢?其实最大的隐患便是武三思。众所周知武三思是武氏势力的代表,

  • 在古代皇贵妃和贵妃都是什么职位?孰高孰低?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皇贵妃,清朝

    俗话说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正配称为皇后,而就嫔妃,即妃嫔,则是指君主的妾室。在后宫之中,皇后的地位,自然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而在皇后之下,贵妃也是地位较高的嫔妃。比如在《琅琊榜》中,越贵妃仰仗于皇帝的宠信,得以和言皇后分庭抗礼,

  • 单雄信作为徐茂公的兄弟 李世民为什么非要杀他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单雄信

    对李世民和单雄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李世民,为何非要杀掉徐茂公的兄弟?唐之交,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如李世民,徐茂公,陈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当时单雄信的也很有名,李世民一向求贤若渴为何要杀单雄信?单雄信是隋末唐初的一位猛将,善于使用长枪,与秦

  • “豪门”出身的乾隆妃子,为何斗不过令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清朝

    “豪门”出身的乾隆妃子,为何斗不过令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乾隆,其后宫妃嫔数量在大清皇帝中上是名列前茅,多达41位,有比乾隆小47岁的循妃伊尔根觉罗氏,有来自维吾尔族的容妃,有“豪门”出身的,也有包衣出身的,说起“豪门”出身的,乾隆后宫妃嫔不再少数,比如像湘妹子今天

  • 武则天当初谋权连国号都更改了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还能善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女皇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武则天篡权改号,为什么晚年还权还能善终?唐代时武则天通过篡权获得了皇帝的位置,还改国号为周。而到了晚年的时候,她又把皇帝的位置重新还给了李家人,李家人不仅没生气,甚至还让她得到了善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武则天没有提拔外戚

  • 东汉末年袁绍谋士审配简介: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袁绍,审配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审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审配(?-

  • 历史上关羽和张辽二人相比,谁的实例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关羽和张辽都是汉末三国名将,两个人都生活在同一时代,只是所处的阵营不同,关羽在刘备阵营,是刘备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镇守荆州,独当一面。而张辽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负责曹操东部战线,镇守合肥,战绩不俗。关羽和张辽都位列武庙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