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就算赵王没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吗?

就算赵王没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4/1/19 0:50:08

长平之战是秦国能完成统一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最后赵国全军覆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不过急于求胜的赵王在这场战斗中把善于防守的廉颇换成了赵括,很多人把这个举动当做了一个转折点,但是就算没换人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么?其实也是非常渺茫的,毕竟秦国的国力远强于赵国,打持久战对赵国更加不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长平之战,网络上已经有无数的帖子、文章说过了,就包括我自己也写过好几篇,可一直到现在,依旧还有朋友说只要赵国坚壁清野,坚持采用名将廉颇防御对峙的方法,就能够打败秦国。

可这样能行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很早之前就说过了,消耗战拼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秦国当时虽然打得苦,可赵国更苦,赵王最后都恳求齐国借粮了。当时赵括无粮,白起断其粮道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赵国当时的储备粮根本就不够用,一方面要供应长平之战中的赵军,另一方面还要供应北面李牧的十万大军,三年土地荒凉的赵国,在这种只出不进的恶性循环中,其储备粮还能坚持多久?

所以,赵王只好削减了李牧一半的边防军需物资,李牧不得已开关贸易来解决军粮问题,这也为其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另外,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国都城邯郸的西南咽喉要地,秦国不管是进攻上党,还是最终剑指邯郸,长平都是别无选择的必经之路。而上党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何赵王不能把上党拱手让给秦国的原因。

如果是韩国占据上党,无论如何都威胁不到赵国,可一旦让虎狼之师的秦国夺了去,那赵国的门户将会顿时大开。所以说上党郡守冯亭主动献上党嫁祸于赵国,而赵王贪图韩国上党是不成立的。至于赵括为何走出河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知道国家已经没有粮食了,不得不兵行险招。

再者,如果提到了秦、赵两国的生产力,那么为何大家只看到秦国运输困难,却看不到赵国呢?

在中国古代,大多是靠天吃饭的,土地如果没了水源的灌溉,粮食产量肯定会大幅减少。秦国先有都江堰,后又有郑国渠;魏国有西门豹渠,楚国有芍陂(quèbēi);可赵国呢?又有什么有价值的土地和水利工程呢?

赵国的工业地区在太原郡,经济中心只在邯郸,其它根本就没啥有价值的东西了。长平之战赵国人口少,土地又无人耕种,粮食还会多吗?另外战国时期以冬小麦为主的农作物,实行的还是两年三熟制,一直到北宋时期,一年两熟制这才出现。

荀子曾经就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说:“齐国以工商鱼盐为主,经济最强。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儒旧文化传统,故节俭好蓄藏。楚、越两国气候条件好,无冻饿之患。而秦国重在农业和畜牧,农重土地,畜牧民风尚弓马。赵国则靠抢掠盗墓,卖艺王侯……”

所以说,这秦国和赵国的消耗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秦国两次攻赵,顺便连韩、魏、西周都一道打了,这难道就是部分朋友所说的秦国国力空虚?如果真是如此的话,秦国还不休整?当真是一点逻辑性都没有。

赵国只是临时接的上党,根本来不及巩固,而且秦军也不会给你这机会。所以说,即便是赵王坚持任用廉颇,结局也都是一样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周文王开疆拓土灭密、黎之战 三年灭密五年灭黎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史风云

    导读:周文王二年,周攻灭邘(今河南沁阳北),三年攻灭密(今甘肃灵台),五年攻灭黎(即“耆”,今山西省长治县境)等国,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后顾之忧。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周文王三年灭密商帝辛三十二年(公元前儿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军攻灭密须(今甘肃灵

  • 李莲英和慈禧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何会引人怀疑他不是太监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莲英,慈禧,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清朝末年时地位最高的太监了,一提起他,我们就会有很多疑问,因为他简直就是个传奇,他的各方面经历让人不禁怀疑:他是真的太监吗?慈禧很早就成为寡妇了,在守寡期间,她跟太监李莲英的关系极好,在李莲英四十岁生日的时候,慈禧送给了他很多的奇珍异宝,就在李莲英陪慈禧看戏的时候,慈禧还会专门为他准备了他爱

  • 古代皇室的生育率低吗?为什么孩子总是夭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皇帝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治权利和财富的中心,作为皇帝的妃子也会有比一人要好的很多的生活。想要进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无数的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希望可以进到皇宫里做皇帝的女人。其实皇帝有那么多的后宫嫔妃并不是完全因为皇帝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后宫的妃子越多越

  • 曹操收编的30万黄巾军为什么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曹操收编的30万黄巾军为什么不用?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交兵,史称官渡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根据《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描述:"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也就是说袁绍有十多万人,而曹操兵力不足一万,

  • 戚夫人在古代上是真实存在的,刘邦与戚夫人如何相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戚夫人,文史百科

    戚夫人,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是汉高帝刘邦的爱妃,曾经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年的歌舞名家,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戚妃为刘邦生有一子叫刘如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戚夫人在古代上是真实

  • 如何评价垓下之战?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的一场战略决战,发生在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前202年1月),楚汉两军在垓下爆发战争。最终以汉军胜利,项羽自杀而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战争结果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

  • 秦始皇为什么宁愿修长城都不攻打匈奴呢 其实里面是有原因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猛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胜利的秦军没有继续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秦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

  • 清代学者端木国瑚主要作品一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端木国瑚(1773年~1837年),字子彝、鹤田、井伯,晚号太鹤山人,浙江省青田县城太鹤山麓人。清代学者。公婆船曲小艇子,咿哑响,夫举网,妇打桨。春来春去碧溪头,女儿如花船底养。前溪风好鲤鱼多,鲤鱼换酒桥头家。同声欢笑同声歌,深深摇入芙蓉花。芙蓉面面不分散,船头船尾日相见。日相见,浪悠悠,夜相思,亦

  •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政变,这十人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政变,这十人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六月初四,大唐发生了巨变,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带领十名将领在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进皇宫的路上玄武门设下伏击,李世民带领十名将领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

  • 自周代起,是怎么规定贵族女子在出嫁之前要行笄礼?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代,笄礼,文史百科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