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是怎么闹元宵的?尽情狂欢,还有“偷俗”

古人是怎么闹元宵的?尽情狂欢,还有“偷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2/13 10:47:45

在古代元宵节是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月圆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的最后欢庆高潮,那么古人是怎么闹元宵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俗话说“除夕火元宵灯”,说的是元宵节盛大的民俗活动观花灯,其源于开灯祈福的寓意。民间有正月十四夜“试灯”,正月十五夜“正灯”,家家户户在元宵夜点灯盏和各式各样的灯,还相互串联观赏,街市上扎的灯山,亮如白昼。

关于元宵灯俗的起源,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汉代的望日祭祀太一神衹;有的认为起源于汉明帝赦令于正月十五日“烧灯”,以示崇仰佛法的做法;有的认为起源于东汉的道教,正月十五日是天官、地官、水官的下凡日,三官中水官好灯,所以张灯欢纵。

有的认为是继承了南朝正月十五日宫中的张灯之习;还有的认为起源于北朝宫中夜游歌舞之风。但不管怎么说,一个由大众参与的重要传统节日的形成,其中必定是有多种因素的揉合并推波助澜的结果。这在各地元宵灯节中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发展中也能可见一斑。

虽然对元宵灯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其中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就是最初起始于宫闱,由最高当权者推动,然后推及民间,因此元宵灯节在最早其实是一个官民同乐的节日。后来经过汉、南北朝的演变发展,到了隋代时,已是声动城邑,全民狂欢。

但就在隋代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身为治书侍御史的柳彧帝上了一道名为“请禁正月十五角觗戏奏”的奏折,其内容大致是请求皇帝颁旨“禁断”正月十五的“燃灯游戏”以及与其相关的大众狂欢活动。这道奏折,非忧国忧民地描述了当时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民间习俗活动,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翔实披露隋代元宵灯节景象的文字。

那么,柳彧到底在担心什么才会呈上这么一道奏折,禁止元宵灯节如此盛大官民同欢的节日?

从柳彧的描述和相关的记载来看,当时隋代的元宵灯节狂欢至少有七大特点:其一,全民欢娱,游人织盛。那时,“每以正月望夜”,百姓们纷纷外出“聚朋戏游”,游人“充街塞陌”、“车马填噎”,人满为患。其二,声色夺人,景象壮观。元宵当夜,“鸣鼓聒天,燎炬照地。”鼓乐震天响,灯照如白昼。“高棚跨路,广幕陵云。”搭建高大的游观设施,场面宏大。

其三,游乐内容丰富,各色表演杂陈。元宵夜,“肴醑肆陈,丝竹繁会。”有各种美味佳肴,也有各色舞乐杂烩,“倡优杂技,诡状异形。”杂耍百戏的和奇装怪相的都粉墨登场,令人目不暇接。其四,舞者“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当时戴假面歌舞和男扮女装取乐的游戏,是元宵灯节活动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娱乐内容,柳彧批评这种行为是“以秽嫚为娱乐,用鄙亵为笑乐。”认为其格调低下,有损民众形象。

其五,性别不辩,身份不分。元宵夜,所有参与狂欢的“内外共观,曾不相避。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欢纵嬉闹的官民百姓完全忘乎了性别、贵贱、身份、等级的界限。其六,花费不菲,开销颇大。为了元宵夜的节庆之欢,有些人“竭赀破产,竟此一时。”

其七,京邑之外,“爱及外州”。元宵夜,不只京都如此,其他地方也有如此盛大的元宵灯节狂欢活动。开皇年间,相州府治邺城(今河南临漳)在正月十五日,就有“百姓大戏”活动,由于人们在欢舞中,“画衣裳为鍪甲之象”,将衣裳画成盔甲的式样扮作军队战士,惹得隋文帝很不高兴,为此将相州刺史长孙平“怒而免之”。可见,元宵夜将欢娱闹出格也是常见之事。

这么看来,柳彧的担忧也就顺理了。隋代元宵灯节盛大的规模,大众肆意的欢闹,各类人物身份的混淆,对“男女有别”常纲的无视等等,都有悖于封建社会制度的伦理。因此,在柳彧看来,“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这样的大众狂欢会伤及社会风化,非禁止不可。

本来隋文帝欲令正月十五上元日大肆燃灯,与民同乐,结果看到柳彧的奏折后,心中大为不快,于是召见其问曰:“卿欲阻朕清兴也?”虽然这么说,但崇尚简朴的隋文帝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下达了禁令,于是元宵灯节的欢庆活动一度中断。

其实,元宵的欢庆节俗被禁,之前也有先例。比如在北朝时,由于元宵节盛行一种“偷俗”,就是以偷取他人物件为取乐,还互不为怪。《魏书·孝静帝纪》中有载,这种偷俗曾在北朝东魏时被禁。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8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但有些已经深入人心的习俗,往往禁而无效,之后的“偷俗”更是伴随着元宵灯节的发展而广为流行,有些地方偷财物,有些地方偷蔬菜,称为“偷青”,到金元时期,甚至还偷人,“虽窃至妻女不加罪”,当然这都是调笑谑闹的行为。

话说隋文帝下的正月十五元宵灯节欢娱禁令,也没有实施多长时间。隋炀帝继位后,这位以奢糜淫侈著称的皇帝,非但撤销禁令,反而将元宵灯节的欢娱活动搞出更大的动静。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为了向各国使节以及商客们炫耀隋朝的声威,便召集天下舞乐艺人齐集京都,统一进行教习培训,在正月十五元宵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

就是说,那歌舞的场地绵延八里之遥,文武百官在沿路搭起看棚,通宵达旦地观赏,这浩大的阵势可谓摄人心魄。而表演者则“伎人皆衣锦绣缯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耴者,殆三万人。”可见,精美的演出服装、谐谑的装扮以及庞大的阵容,足以极一时之盛。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的元宵灯节,隋炀帝在东都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虽然在隋代以前的元宵节,已有“鱼龙烂漫”等百戏活动和张灯结彩等各种习俗,但基本上都已简朴为主,而且也都各自以家庭或小范围为单位进行,没有大张旗鼓集于一体的狂欢活动。而到了隋代,则慢慢演变成规模化并走向成熟,也为后世的节俗奠定了基础轨型,还被纳入官方制度,成为官方节假日的大型欢娱活动。

尤其到唐时,庆贺元宵灯节已达到鼎盛,唐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唐代元宵节灯火璀璨、游人络绎不绝以及狂欢达旦的情景。唐代,官方将元宵灯节延为三夜;北宋时期延为五夜,皇帝还亲自主持观灯仪式;南宋时期延为六夜;至明代时,更延为十夜。

历史上的元宵灯节是一个被官方认可和最为独特的节日。从汉代开始,平时严格“禁民夜行”的宫城守卫军,在正月十五元宵夜,就会驰禁“放夜”,允许百戏自由进出,这是元宵节独享的特殊待遇并一直被沿袭。此外,元宵灯节中全民广泛参与的程度以及规模的盛大,都是其他节日无法比拟的。

最主要的是,元宵灯节中大众百姓们可以百无禁忌、欢笑谑闹及肆意恣纵的行为,可谓极大地颠覆了封建社会的准则。在大众百姓欢闹的背后,潜藏着许多叛逆和暧昧心理,比如“男为女服”、“男女同游”,“等级不分”、“以偷为戏”等等,都是背离封建礼教的行为。特别是女子在这节俗中,可以摆脱平时饱受的约束,借着元宵灯节之俗,打扮得光鲜靓丽走出家门与男子一样肆意尽欢,从而获得极大的身心自由和满足。

还会因此发生一些浪漫的事情,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等。宋代时,司马光的夫人,在元宵夜将自己美美的打扮一新,出门赏景观灯,司马光说:“家中点灯,必出看?”夫人答道:“兼欲看游人。”可见元宵灯节之夜,女子可以理直气壮地出游,赏灯观人,一逞其愿。

在柳彧之后,对元宵灯节之夜开放狂欢的禁绝之声未曾断过,但只闻雷声不见雨点。相反,元宵灯节的狂欢仍已极强的生命力延续到清代。纵观大众百姓们,在元宵灯节狂欢嘻闹中,舒张调节了情绪或缓解疲劳的状态,在短暂的释放中获得欢欣愉悦的心情。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都说司马懿十分能容忍,那么他究竟容忍到什么程度?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有几个人比较牛掰,分别是诸葛亮、司马懿、姜维、郭嘉、庞统等人,这些人都是难得的谋士,往往能起到左右战局的作用,他们的计谋一出,往往攻必克,伐必取,所以这些人成为三国时期最热门的人物,那么司马懿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人人都在等待机

  • 在明清时期,徽州建筑和苏州园林有着怎样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徽派建筑与江南园林,都在江南,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有区别,徽州是山区,山野之趣味更重,而园林更加精致,比较有匠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先厘清地理概念。江南是个大概念,我们一般说的江南水乡其实是苏南浙北,也就是沪宁杭区域内,尤其是苏州和杭州。但实际上徽州也是江南。从九江以下,

  • 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通典·食货典》上曾这样描述过隋朝的富有,那就是"隋代储资遍天下",大概意思就是隋代的时候,各地的储备物资都有非常大量的储备,即使发生什么灾祸,这样大量的储备物资也可以减少百姓的伤亡。如此看,隋朝确实是很富有的,但是隋朝一共才经历了三位皇帝的统治,这其中的统治者不乏暴政,那隋朝到底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

  • 李香君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在晚年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谈到宋朝的历史,有一个亮点让后人引以为荣:经济繁荣。宋代的耕地面积是汉唐的两倍,亩产是战国时期的四至六倍。手工产业的发展更是井喷,全国从事丝绸行业的机关干部达十万人,远超古往今来的规模。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辉煌的史书上,临安、汴京、城邑的

  • 从哪些三国武将的战绩来看,名马对他们的武力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名马,文史百科

    古代将领们驰骋沙场,都是骑着自己最喜爱的坐骑,而在所有的牲口中,马匹的速度以及体型都是最符合选择的,和将领们一起出生入死,在冷漠无情的战场上,就是相互最亲切最值得信任的好伙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往往若是主人们在战场上立下功绩,那么马匹也会得到同等的加封和赞誉,要是其遇到

  • 西汉皇帝刘弗陵的皇后是谁?刘弗陵一生到底有几个妃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是“孝昭上官皇后”,他的前面有汉武帝刘彻,还有戾太子刘据,刘弗陵的下一任皇帝就汉废帝刘贺了,还有汉宣帝刘询,所有很多人对汉昭帝刘弗陵还是挺陌生的,但是其实汉昭帝刘弗陵对话汉朝也还是挺有贡献的,所有还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人了,最近不少人问刘弗陵的皇后是谁?刘弗陵到底有几个妃子呢?下面小

  • 新登基的皇帝为了显示合法性,往往会利用怎样的复杂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皇位的交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改朝换代的交接,这个过程大多较为残酷。一种是皇帝主动退位。当然,这个退位,并非是皇帝主动愿意的,可能是出于某些因素的干扰,才被迫退位。一般被称为“禅让”。新登基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往往会利用一套复杂的礼仪,来继承皇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锦衣卫为什么这么遭人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

  • 吴三桂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为何看不上李自成而降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吴三桂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后人评价称:他能够认清社会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归顺清廷对于大清快速的统一中国是有一定贡献;康熙帝时期,举兵造反,违背历史发展造成生灵涂炭,后又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明末崇祯皇帝时期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后又封为汉中王,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