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造成隋朝宫廷政变的导火索,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造成隋朝宫廷政变的导火索,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3/12/26 20:17:18

杨广在后世的描写中一直是一个昏庸荒淫的残暴君主,但其实他功过相抵,并不能一言概之,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大都较差,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文帝之死一直扑朔迷离,加上野史中一直有传闻说隋文帝是被他儿子害死的,后世也就先入为主的认为隋文帝真的死于非命。按理说,当时杨广已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早晚会继承大统,况且当时隋文帝已经病入膏肓,离大限之日不远了,杨广为何要急于弑父,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呢?这一切都似乎不太合情理,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杨广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而造成宫廷政变的导火索难道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吗?

这个女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女之一,宣华夫人陈氏。《隋书·后妃传》记载,陈氏是皇家血统,出身高贵,为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女儿,即后主陈叔宝的妹妹。陈氏长得如何之美?史书是这样说的,“性聪慧,姿貌无双”,时称“江南第一美女”。陈灭亡后,陈氏被杨坚选配到后宫,成为宠妃之一。因为长得太美了,杨坚经常去她那里过夜,连独孤皇后都嫉妒了起来。因为这层关系,一心想篡位的杨广处处讨好陈氏,献金蛇、金骆驼这些贵重礼物给她,“以取媚于陈氏”。在太子的废立上,虽然最后是皇后独孤的力谏,但陈氏也帮时为晋王的杨广吹了不少枕边风,说了不少好话。但杨广刻意讨好陈氏,心里也有另外的企图:对陈氏的美貌早就垂涎三尺。

野史中传说,当文帝重病于仁寿宫时,太子与宣华夫人皆随侍在侧。有一次宣华夫人要出去更衣时,太子欲恣意妄为上前非礼,但被夫人抗拒。夫人回到仁寿宫后,神色有异,文帝便问她原因,她哭着说:“太子无礼。”文帝得知实情后大怒说:“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

《隋书》对这段历史也有记载:“初,上(指杨坚)寑疾于仁寿宫也,夫人(陈氏)与皇太子(指杨广)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杨坚听陈氏这么一说,怒从胸中起,连父亲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后来便发生了前文所讲的隋文帝杨坚不明之死。

杨广即位后,他对陈氏还是念念不忘。他派心腹侍卫捧着一个宝盒到陈氏居住的宫殿,说是大隋皇帝有好物要赐给宣华夫人。当陈氏迎接使者的时候,她想到曾得罪过杨广,杨广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想着宝盒里面肯定是毒药。陈氏吓得花容变色,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使者有些不耐烦,催促她快点打开盒子。当陈氏哆哆嗦嗦地打开盒子后,才发现里面是几枚做工精美的同心结。宫人们于是都安下心来,欢呼道:“娘娘千喜万喜!”宣华夫人手抖个不住,想不到盒中不是鸩毒,却是一个红色的同心结。当杨广得知陈氏收下同心结后,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她的宫中,从此,杨广强占父妃成为隋王朝遗笑后人的丑闻。这一年杨广三十七岁,陈氏二十八岁。

后来,杨广迫于压力将陈氏送到仙都宫居住。后又将陈氏接回宫中。陈氏虽然回宫,但她和杨广的事已公众于世,回宫后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回宫后的她整日郁郁寡欢,一年后离开人世。享年二十九岁。她死后,杨广悲恸万分,并为她写了一首《神伤赋》来寄托对她的哀思,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关于宣华夫人与文帝、炀帝父子间的三角关系,有些人认为其中有不合理之处。如史载炀帝贿赂宣华夫人,让夫人在文帝跟前说他好话,但其实废杨勇事实是因为独孤皇后对杨勇奢侈纳妾不能忍受而主张废太子,宣华夫人恐怕于皇后在世时没有影响力;其次自仁寿四年春,文帝已退出政治舞台,这时隋炀帝虽位居太子,但已有皇帝之实。朝廷之事,“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隋炀帝用不着再冒杀父罪名;七月,文帝已病入膏肓,不久即将离开人世,杨广继位已是时间问题,没有必要再弑其父。况且根据文献的记载,自杨广继太子之位起,与其父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他的才干和魄力受到文帝的赏识,两人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再就仁寿宫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杨广与杨素的卫兵一旦控制宫禁与交通,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杨广应该不会愚蠢到谋杀垂死的父亲,授人以致命的把柄。也有人认为隋唐时代皇室有胡人血统,或许有娶庶母寡嫂的风俗,而唐代人编前代史书时也可能因此就把隋炀帝写得恶劣些,来丑化他。

还有一条证据是隋末大起义时,在全国上下一派声讨声中,没有一人指责隋炀帝弑父这一颇具鼓动性的罪状。而与杨广合谋杀害文帝的凶手张衡,史书上称他“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后因他反对隋炀帝建造汾阳宫和谤讪朝政而被赐死于家中。唐朝建立后,李渊认为他“死非其罪”,替他平反,并赐给他“忠”的字号。如果张衡果真是弑君凶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赖以维持秩序的伦理道德问题,唐高祖决不会替他平反。

那么,杨坚死于何因呢?学者们有的认为文帝确如史书所说是因病而死,死前作好了后事的安排。也有人认为是因晚年纵欲过度而亡。据史籍记载,杨坚在病重期间,文帝才意识到:“如果皇后在,我不会变成这种地步的。”但这一切太晚了,贪恋女色,导致了他的驾崩。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除了三国时期的猛将张飞之外,历史上还有哪些因酒误事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坏事。《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酒;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动魄酒;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豪迈酒;还有张飞佯装酒醉战张颌的智慧酒……但杀猪出身的张飞成也是酒、败也是酒,最后身首异处,也在一个酒字上。张飞爱憎分明,不遮不掩,喝酒也是这样,控制不住量,把握不住度。他不但好酒,而且成瘾,

  • 周朝有什么黑科技?详解周朝的科技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有什么黑科技?周朝有什么文化传承了下来?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周朝的科技成就吧!青铜艺

  • 在乾隆驾崩后的,嘉庆又是怎么处置这些年轻嫔妃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历经12个皇帝,从一个封建时代到社会思想逐渐西化的过程,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然而这个朝代还是有独属于它的鲜艳色彩,而这抹色彩自然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所创造的康乾盛世了。在这三个人中乾隆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个,乾隆的一生在整个封建历史上都是极为幸运的。康熙被称为千古

  • 清朝科举制度是怎么样的?清朝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科举制度是怎么样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清朝科举制度的利弊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一起看看吧。清朝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清朝要想参加由国家举办的正式科举考试必须要先参加科举的初试,而科举的初试中一共有三个环节的考试。首先是童试,童试成功者,便可以进入督学考试,

  •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那么三国时期有哪六大名将之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代,名将无数,厉害无比,正所谓虎父无犬子,那么,名将后代自然也不会坠了其父的威名,即使身为女子也不例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三国的六大名将之女吧。一、关凤关凤,名凤,字银屏,为武圣关羽之女,喜好舞刀弄枪,赵云为他的师父。她武艺高超,谋略过人,孙权派人来荆州提亲,但遭关羽严词拒绝。关羽说:

  • 面对荆州这个四战之地,诸葛亮与庞统各自有怎样的意见?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事实上,庞统的本意并不是说荆州是累赘,这完全是断章取义了。关于庞统对荆州的评价,主要出现在《九州春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原文: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

  • 秦朝连坐制度有多残忍?秦朝连坐制度的内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秦朝连坐制度有多残忍?秦朝连坐制度是怎么执行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

  • 对于南北朝宋明帝刘彧而言,阴兵助阵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期。伴随着政局动荡而来的,是统治者们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一场场残酷血腥的战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当属宋明帝刘彧借助地府阴兵来平定叛乱的事迹,这也是历史上记载的唯一一次借阴兵作战的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篆刻在古代有着漫长的历史,出现了哪两个高度发展阶段?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篆刻,古代,文史百科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

  •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前两次为何却对其避而不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群雄争霸的年代,有才能者都想在乱世之中建功名,当然选择明主对重要,在当时的情况下,跟对主公,才能在乱世中立足,成就一番,当时为何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的都借口远游,避而不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当时的刘备并没有雄霸天下的潜质,因为他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