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饮酒行令是古代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最早诞生于哪个朝代?

饮酒行令是古代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最早诞生于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37 更新时间:2024/3/31 9:46:18

酒令是汉族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行令者又称“酒司令”。而这个“司令”权是要轮流来行使的,所以轮到的人也叫“关主”。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投壶

最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史记:滑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时至今日,在河南南阳卧龙岗汉画馆里就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投壶石刻图。

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矢的形态为一头齐一头尖,长度以“扶”(汉制,约相当于四寸)为单位,分五、七、九扶,光线愈暗距离愈远,则所用之矢愈长。投壶开始地,司射(酒司令)确实壶之位置,然后演示告知“胜饮不胜者”,即胜方罚输方饮酒,并奏“狸首”乐。

投壶因其最具封建礼仪教仁意义,所以沿袭最久。在《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此种酒令外,继而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此酒令令文人墨客十分喜爱,流行较盛。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唐朝:藏钩·射覆

唐朝,“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梁书·王规传》记载:“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土宴集,属视为酒令。”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形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当时较盛行为“藏钩”“射覆”等几种。“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或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猜有无”一样。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射就是猜或度量之意,唐代诗人李商隐就精于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

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红楼梦》六十七回写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惟妙惟肖的酒令儿。

酒令繁演到清代来,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比度着或投壶猜枚,或联诗对句,或拆字测签,或猜拳行令,经过一番“游戏”,最后由令官仲裁,输者或违令者必须“饮满一大杯”。

酒令,按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前者要求象形、会决心书兼有。形体结构随意增损离合变化殊多,或遣词造句,或意义通联,或妙语双关,或双声叠韵,或顶针回环……真是变化万千,趣味盎然,后者又要敏捷与智慧,心快,眼快,手快,嘴快四者缺一不可。

以诗人的“智力竞赛”为内容的雅令,虽然情趣古雅,然而一般人做不来,所以又有一类酒令应运而生,它不必劳神,几乎人人皆可为之,这种大众化的酒令被称作“通令”。凭投骰子,划酒拳的运气,当然不必动脑筋。只是此类两军对垒,“火药味”似乎太浓了点。击鼓传花,则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

雅令、通令和筹令,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考之历史,酒令实无定制,当筵者可以依据座中情况加以发挥。酒令若是制得巧,自然是宴乐无穷。

标签: 饮酒行令古代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哪三位著名画家被人时称六朝三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画家,六朝三杰,文史百科

    六朝三杰是指在中国绘画史上六朝时期的三位著名画家,即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家。张僧繇,南朝梁时人。对绘画有独特创造,画山水不以笔墨勾勒,史称“没骨山水”,自成一家。陆探微,南宋时人。有名于时。其用笔有“连绵不断“的特点,称为“一笔划”。这三人各有特色,各具特长,时人称六朝三杰。

  • 由于乾隆帝酷爱雕漆,清朝雕漆工艺得到怎样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乾隆帝酷爱雕漆,清乾隆时期雕漆工艺得以蓬勃发展,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雕漆工艺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高的水平,雕漆制品的数量也非常巨大,现存乾隆御制诗中咏雕漆的诗文即有几十首。乾隆朝雕漆多为养心殿造办处制造或交由苏州承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后期,雕漆生产由

  • 曹操发现司马懿的野心是因为“狼顾”吗?可信度很高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司马懿,文史百科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权谋家,能够潜伏在曹操这样生性多疑的人身边,可见其装死的能力不一般。不过,狐狸在狡猾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对于人才的爱惜,在那个时代是出了名的,对于司马懿他是一直垂涎的,多次招募未果。其实不是司马懿不想出世,而是他在观望,究竟谁才

  • 在元朝时期,元曲中元朝人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人都不了解元朝人的生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说有什么东西最能反映历史上当时的社会风貌,那就是文学作品了。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书法,人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这些作品中,其中蕴含的感情,我们时隔数百上千年也能够感受得到。那么,元朝时期,我们便能从元曲中窥见元朝人的生

  • 在《封神演义》一书中,姜子牙的除妖法宝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斩仙飞刀,是明代神妖小说《封神演义》里的法宝之一,全名“封神斩将飞刀”,由陆压道人所炼,杀敌时由红葫芦放出,曾相助武王伐纣,陆压使用了三次之后,在临走前将此宝秘传授赠于姜子牙作为后用;为西周贡献一臂之力。书中总共出现五次,分别斩杀了白礼、余元、邱引、袁洪、妲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李世民为什么会去世这么早,主要有哪三个具体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原因,文史百科

    李世民年轻时能征战四方应该身体很好,为什么去世这么早?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李世民活到50多岁去世,在皇帝中属于比较正常的寿命。李世民去世比较早,主要有三个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年征战受伤李世民从十几岁开始打仗,一直到了晚年还亲征高句丽,唐朝绝大部分的江山都是

  • 刘关张三人的死都与东吴有关,那诸葛亮为何不出兵去报仇?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其实,在刘备、关羽、张飞,相继死后,诸葛亮便意识到,对孙权的防御已经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功课,因此他才设立了永安都督,而且用蜀汉最精锐的白毦兵来驻守。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此乃是诸葛亮写给东吴哥哥诸葛瑾的书信,信中言明驻守永安城的乃是白毦兵人数万余,如果按以一当十

  • 如果将刘邦放在三国乱世,他能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刘邦,草民出身,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大一统王朝,汉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便是当时汉朝强大的体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皇帝玄孙,这是东汉末年刘备每每出场必挂在嘴边的,我们暂且不考虑此时的真假。暂且刘备是帝王之后,由于

  • 在刘表治下安定繁荣的荆州,又是如何被曹操给夺了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天子的威严越来越弱。自董卓公然独揽大权之后,各路诸侯也相继崛起,抢占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在这个乱世,要想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要想有一番大事业更是不容易。其实如果刘表生在太平盛世,那他也会有一番大作为的。但是,他生于这个动荡的年代,就注定他的最后结局会是不幸的。可以说他是幸运的,在荆州刺史被

  • 历史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帝王与史官的关系又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早已经是不可触摸到的过去了,我们所能知道的,都是被写进史书里保留下来的事件。然而,历史虽然真实发生过,史书却是人为写下来的,其中的真真假假,或许我们仍旧难以辨别。那么,古时候的那些史官们,他们是如何写史的呢?古代的历史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帝王与史官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