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太宗推行什么人才政策,使得“贞观”年间人才辈出?

唐太宗推行什么人才政策,使得“贞观”年间人才辈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2/4 6:36:20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渊之嫡次子,唐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他从小果敢聪明,善于骑马和射箭术,隋末隋炀帝暴虐无道,随父亲晋阳起兵,并亲自领军破长安,封为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先后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等武装割据势力,封为秦王。公元626元,面对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残害,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死了两兄弟,三年之后,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在位期间,笼络天下人才,虚心纳谏,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国泰民安,史称“贞观之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知人善任

李世民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在治理国家的同时,深深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即位后,不拘一格地网络天下英才,甚至不计个人恩怨,只要才德兼备,便大胆地加以使用。唐太宗同历史上其他贤明皇帝一样,在考察与任用人才时,重视其德行与才华的兼而有之,在选拔官员时“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无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主张用人必须考察品德与才华方可用之,可见德行高低在唐太宗心里占有多重要位置。

无论一个人才华有多高,身上都具有短处,于是唐太宗提出用人时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发挥长处,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刚即位时,即发布求贤令,名尚书所属部门举荐人才,但是很久未能向上举荐一人,唐太宗觉此时蹊跷,便询问之,相关部门答辩:“所见未有奇才奇能。”太宗于是重申:“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唐太宗推行人才政策,使得“贞观”年间人才辈出

1.完备学校教育制度,推行一系列新举措

人才培养基本上靠两种途径,一种是家庭教育,一种是学校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培育人才摇篮的主要地方。鉴于此,唐太宗一心打造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从上而下,设置中央、州、现一体的教育体系。将国子监定位全国最高学府,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六种学校,共收学生名额2210人。

唐太宗推行的教育新举措包括四点,第一是在全国招聘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第二是编撰《五经正义》为同一国学教材;第三是扩大学校招生名额满足庶族子弟入门学习要求;第四是接受外国留学生。

2.继承与完善科举制,以才选用官员

隋朝开创出了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教育与官员局面。而科举制的出现使得做官不看门第看才华,将选拔官员人事员集中到朝廷手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制,使得封建统治政权基础进一步牢固。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给封建地主甚至寒门进阶做官提供了机会,受到了广大读书人的欢迎,这种以才为用的人才选拔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性,为以后各朝各代选拔官员提供了制度蓝本。

结论

唐太宗由于重视教育与人才选拔任用,所以在“贞观”年间人才辈出,他的一些列教育改革与创新为国家的强盛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教育的普及,打破门阀士族教育垄断提供了政策保障。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锦衣卫制度既然是朱元璋创立的,他为何几年后就废除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但一路走来的经历,让朱元璋养成了猜疑多嫉的性格,于是让文武百官极为害怕的锦衣卫自此应运而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锦衣卫制度既然是朱元璋创立的,他为何几年后就废除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他对臣子是极为不信任的,但又想让臣子绝对忠于他,他想

  • 明朝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为何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曹吉祥,文史百科

    大明天顺五年(1461年)8月7日,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妄图称帝,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曹吉祥由于协助明英宗复位有功,授命执掌司礼监,总督京城三大营,把握京都的军政实权,权势滔天,恶迹斑斑(著名重臣他便是被他所害)。因此,这名曹公公拥有一个宦官也可以称帝的“崇高”理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宋英宗对生父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哪一系列政治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

  • 笔架距今已有1500余年,而唐代以后的笔架有哪些样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笔架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多样,

  • 永璂本是离皇位最近的人,为何后来却没有了存在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作为继后长子,也是唯一一个成年的嫡皇子,永璂本应该是离皇位最近的人,然而随着继后的失势,永璂从最有可能继位的皇子变成了宫中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子。十四岁之前与他十四岁之后,其待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帝王,他的爱屋及乌让人羡慕至极,他的恨屋及

  • 吴三桂既然投降了清朝,为何三十多年后又想起来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三桂,清朝,文史百科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叛国投敌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像吴三桂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还真的不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三桂本是大明总兵,可他却在明朝最需要的时候,投降了满清。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些故事,但不管怎么说,在当时投降异族,称为汉奸不为过。那么既然吴三桂投降了满清,帮着人家鞍

  • 汝窑在北宋是皇家主要代表瓷器,它有何相关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哪三种植物被比喻为岁寒三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喜欢把哪三种植物比喻为岁寒三友呢?并且还将这个称呼延续了上千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生机勃勃,常青不老;竹,虚怀若谷、君子之道;梅,冰清玉洁,傲雪迎霜。生于逆境,在岁寒中共荣,因此在国人的

  • 宋朝文人四雅是什么?详解宋朝文人四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文人四雅是什么?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

  • 时令现在指季节,在古代最初指按时节颁布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时令现在指季节,古代最初指按时节颁布的政令。“时令”,原本是依季节气候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时令”的本义现在已经隐退,更多指季节、节令,经常与食物、蔬菜、水果等搭档使用。古代都是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季节的。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