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宋仁宗时期,朝廷如何管理这数以万计的皇子皇孙?

在宋仁宗时期,朝廷如何管理这数以万计的皇子皇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2/23 2:33:12

皇室成员在封建时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皇帝的血缘关系让他们在很多时候超然物外。对皇室成员的管理,往往涉及到政权的存亡和王朝的兴替,不可不慎重。如历史上的吴楚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这都是由皇室成员掀起来的动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以前的皇室成员,五服以内的血缘族属才被视为皇室成员,而五服以外的血缘则被逐出皇室成员的范围,取消皇室成员待遇,视为庶民。如唐高宗时代,就将当时五服以外的李唐皇室逐出皇室成员的玉碟。

而宋代的皇室成员,无论是五服以内和五服以外,都将他们录于皇族谱系,给予他们皇室成员待遇,如何管理这数以万计的皇子皇孙,是当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宋代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宋朝设立了三个管理皇族成员的机构,《宋会要辑稿》曰:凡宗室事,大宗正司治之;玉碟之类,宗正寺掌之。

这里说的大宗正司、宗正寺,外加宋徽宗时期开始设立的外宗正司,这三个就是宋代管理皇族成员和皇族事务的结构。

大宗正司:最主要的皇族事务机构

大宗正司创建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一直到南宋灭亡,它都是皇族事务机构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机关。大宗正司是在宗室皇属之内选择有德望有贤才者充当知宗,具体职能则是:司训导,纠违失,凡宗族之政令,皆关掌奏,事毋得专达,先详视可否以闻。

也就是说,大宗正司在宗室事务上所起的作用,主要为沟通皇帝与宗室之间的正常联系,如皇帝的诏令或者裁断等等,通常就由大宗正司来传达执行;宗室的诸多请托事宜,传达给皇帝的也是大宗正司。

大宗正司是皇帝和皇族之间的中间机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机构。皇族成员不能越过大宗正司,直接向皇帝上表。如大宗正司曾向宋仁宗请求:请自今后皇族凡有违慢过失,并从本司勘取施行。

宋仁宗批复“从之”。并屡次申严宗室不能越过大宗正司,擅自入内向皇帝面请诉求。庆历年间,大宗正司奏请:自今宗室辄有面祈恩泽者,罚一月俸,仍停朝谒。这份奏请也得到了宋仁宗的许可。

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张任用外官管理大宗正司事务。宋神宗下诏大宗正司设置宗正丞,力排众议,采纳王安石的建议,开始任用异姓朝官为丞,当时就任命都官员外郎张稚圭、李德刍为知大宗丞事。宋神宗用异姓朝官管理皇族事务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对皇族的控制和监管。

宗正寺:编修皇族属籍

宗正寺在历史上出现的较早,在南北朝时便已经确立。宗正寺在隋唐时期,主要在于管理“掌宗室属籍,统皇子王国、诸王国、诸长公主家”。

相对来说,宋代宗正寺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负责事务的转变。隋唐时代宗正寺的职能已经由大宗正司取代,宗正寺的职责变成了负责帝王宗庙、诸陵的荐享祭祀以及修纂、保管皇族属籍等事务。

《宋会要辑稿》曰:掌凡宗室赐名、立名、生亡、嫁娶注籍,纂修三祖(按:太祖、太宗、廷美)下宗藩庆系文字。可见,两宋历史上的宗正寺,在宗室问题上主要承担属籍编修和人口管理的工作。

此外,宋代宗正寺的官员不专任皇族或者宗姓。唐代宗正寺官员全部选用宗子,“其宗正卿、压及主簿,择宗室中有才行者补授”。

而宋代宗正寺从设置之初,宗正寺大小官员大都用的是宗室以外官员,以北宋前期宗正寺官员为证,如赵矩、赵安易为宗正卿,赵砺为宗正少卿,赵部、赵孚、赵齐为宗正压,赵安仁判宗正寺事,赵湘、赵棋同判宗正寺事等等,上自寺卿下至丞、簿,上述人员虽同为赵姓,但均不是宗室成员。

外宗正司:管理地方皇族事务

外宗正司又分西外宗正司和南外宗正司,它的出现较晚,开始设置的时间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它的主要职能是执掌地方宗室事务,但如果遇到重要事件,外宗正司还是需通过在大宗正司向皇帝呈报处理。

宋代惩前朝之弊,强化皇权,在对待宗室问题非常谨慎。在北宋前期,规定太祖、太宗、秦王赵廷美下所有子孙,不论亲疏远近,一律要求聚族居住在开封宫宅之内,不得随意迁徙,仁宗后归大宗正司统一管辖。

宋神宗时,宗室政策放松,开始允许远属宗亲迁居于外,但朝廷对此仍保持相当的谨慎态度,加上长期以来宗室过度依赖政府,极少选择居住外地州县,因此宗室主要还是散处于开封附近。

宋徽宗时,蔡京向徽宗建议,将宗室疏属集中迁往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近辅之地,其中太祖赵匡胤系下子孙分居南京,秦王赵廷美系下子孙分居西京。

至此,蔡京以宗室分居西京、南京为由,又奏请在两地分别创置西、南两个外宗正司,每司各于宗室成员中选择一人为知宗,并“于本州通判职官内选二人”兼领承、簿协助管理,“凡外任宗室事不于州县者”,并归外宗正司受理。

标签: 宋仁宗朝廷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推行什么人才政策,使得“贞观”年间人才辈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渊之嫡次子,唐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他从小果敢聪明,善于骑马和射箭术,隋末隋炀帝暴虐无道,随父亲晋阳起兵,并亲自领军破长安,封为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先后平定刘武周、窦建德等武装割据势力,封为秦王。公元626元,面对李建成、李元吉

  • 锦衣卫制度既然是朱元璋创立的,他为何几年后就废除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但一路走来的经历,让朱元璋养成了猜疑多嫉的性格,于是让文武百官极为害怕的锦衣卫自此应运而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锦衣卫制度既然是朱元璋创立的,他为何几年后就废除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他对臣子是极为不信任的,但又想让臣子绝对忠于他,他想

  • 明朝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为何就这样草草地结束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曹吉祥,文史百科

    大明天顺五年(1461年)8月7日,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妄图称帝,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曹吉祥由于协助明英宗复位有功,授命执掌司礼监,总督京城三大营,把握京都的军政实权,权势滔天,恶迹斑斑(著名重臣他便是被他所害)。因此,这名曹公公拥有一个宦官也可以称帝的“崇高”理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宋英宗对生父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哪一系列政治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

  • 笔架距今已有1500余年,而唐代以后的笔架有哪些样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笔架亦称笔搁,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放在案头,用来架笔的工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笔架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多样,

  • 永璂本是离皇位最近的人,为何后来却没有了存在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作为继后长子,也是唯一一个成年的嫡皇子,永璂本应该是离皇位最近的人,然而随着继后的失势,永璂从最有可能继位的皇子变成了宫中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子。十四岁之前与他十四岁之后,其待遇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帝王,他的爱屋及乌让人羡慕至极,他的恨屋及

  • 吴三桂既然投降了清朝,为何三十多年后又想起来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三桂,清朝,文史百科

    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叛国投敌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像吴三桂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还真的不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三桂本是大明总兵,可他却在明朝最需要的时候,投降了满清。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些故事,但不管怎么说,在当时投降异族,称为汉奸不为过。那么既然吴三桂投降了满清,帮着人家鞍

  • 汝窑在北宋是皇家主要代表瓷器,它有何相关历史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和汝州市张公巷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哪三种植物被比喻为岁寒三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喜欢把哪三种植物比喻为岁寒三友呢?并且还将这个称呼延续了上千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生机勃勃,常青不老;竹,虚怀若谷、君子之道;梅,冰清玉洁,傲雪迎霜。生于逆境,在岁寒中共荣,因此在国人的

  • 宋朝文人四雅是什么?详解宋朝文人四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文人四雅是什么?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