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糜芳和傅士仁都背叛了关羽,后世为何大都会谴责糜芳?

糜芳和傅士仁都背叛了关羽,后世为何大都会谴责糜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25 更新时间:2024/1/29 6:41:47

公元219年,是三国名将关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他的主公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不仅将他拜为了前将军,还赋予了他假节钺的权力,使他成为了刘备麾下,地位最高的武将;同样是这一年,他出兵襄樊,不仅围困了曹魏名将曹仁,还水淹七军,迫降了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于禁;西凉名将庞德,就算曾射中他的前额,也未能避免被擒杀的厄运。于是关羽威震华夏,就连曹操也吓得差点迁都。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关羽便被江东偷袭后方,前线也因遇到名将徐晃而失利,他在无城可守,无路可退的情况下,终于被东吴无名小卒马忠擒杀,为自己的生命,匆忙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说到关羽的死,有人认为,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见死不救;有人认为,是因为关羽两面树敌,咎由自取;有人认为,是因为江东背叛盟友,背后捅刀,不过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关羽陷入这样的绝境,主要是因为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

今天,不讨论,关羽之死,到底该由谁来负主要责任,主要来探讨一下,这件事情中,出现的一个怪象——我们都知道,背叛关羽的主要人物,主要有两个,即糜芳和傅士仁。《三国志》记载:“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可是,如今人们在评价此事的时候,大都会谴责糜芳,很少有人提及傅士仁。

要知道,影响力非常大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提及糜芳之所以会降吴,主要是因为傅士仁的缘故——傅士仁投降之后,前来游说糜芳,又杀掉了来糜芳处催运粮草的,关羽的使者,于是糜芳不得不投靠了孙权。按理说,无论如何,傅士仁要背负的骂名,都要比糜芳多才对,为什么现在人们大都只骂糜芳,不骂傅士仁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想。

一、糜芳比傅士仁名气大

糜芳虽然没有被单独列传,但是在他的哥哥糜竺的传后,却附有对他的记载,他的出身,与刘备的关系,背叛的原因,降吴后的经历,以及最终的结局,都有交待。而傅士仁这个名字本身,都没有出现在《三国志》中,史料中仅称其为“将军士仁”,“傅士仁”的称呼仅出现在演义中。两相对比之下,人们自己对更“关注”糜芳,从而让他背负了更多的骂名。

二、糜芳前后态度的对比

另外,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就像大家都不了解傅士仁,自然难以对他进行评说。但是糜芳,是糜竺的弟弟,是刘备的妻舅,当初曹操曾给他们兄弟二人,都封了官职,他们却选择了放弃,坚持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有这样忠义的过去,却在关键时刻,因为“嫌羽自轻己”,不顾大局,甚至选择背叛,更加让人难以接受,所以他会受到更多的抨击。

三、糜芳还害死了自己的哥哥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史料中关于傅士仁的记载,少之又少,人们仅只道他在襄樊之战时,背叛了关羽一事,但是糜芳却在导致关羽被擒杀,以及荆州沦陷之后,还间接导致了一件事,让很多人愤恨不已——他投降东吴之后,自己官拜将军,晚年也得以善终。可是他的哥哥糜竺,却觉得愧对刘备,纵使糜竺主动请罪的时候,刘备已经说过,罪在糜芳,不怪糜竺,可是糜竺还是因此而忧郁成疾,并最终因此去世。所以糜芳的罪行,便显得更加可恨了,于是骂名再度增加。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背叛刘备,导致关羽被擒杀一事,在真实历史上,傅士仁要与糜芳负同样的责任;在《三国演义》中,他则要负主要责任,如今人们却只骂糜芳,不骂傅士仁,主要是因为傅士仁知名度低,在史料中少有记载,没有之前忠于刘备的对比,也没有引起,其他的后续反应。这并不是说,他不可恨,只是也没能引起关注而已。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他在少年时有怎样的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张居正与徐阶都曾担任过首辅,但为何待遇却大不相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杰并出的时代,由于多数皇帝不争气,偌大一个王朝全靠这些能人志士撑着,在这些能人中,有许多佼佼者,张居正和徐阶就是这些佼佼者之中更为突出的,他们都曾担任首辅,掌握大权,连皇帝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可是他们的生前身后名却大不相同。张居正生前遭同僚嫉恨,五十八岁死后被皇帝清算,

  •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失败,为何说郑经要付一大半功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吴三桂是明朝最大的汉奸,作为辽东的将门世家,吴家一直深受皇恩,吴三桂甚至被明廷封为平西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后期因为小冰河纪导致的北方连年大旱使得明朝不但税收大减,反而要年年拨发大量财政去赈灾,之后的镇压农民起义也耗去大量财力。但和关宁军吞掉的金钱物资比就不

  • 古代养一支骑兵要多少钱?至少耗费五百万两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养一支骑兵要多少钱?骑兵在中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在殷商时期的墓葬坑中,曾出入过马以及相关的随葬兵器,由此可见在商朝已经有了武装骑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骑兵更是成为了很常见的兵种。《六韬犬韬》中便有记载:“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

  • 韩琦是北宋名相,同时期以及后世又是如何评价韩琦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琦,北宋,文史百科

    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人如何?人们是如何评价韩琦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石介予早识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岂视店楔。其人浑朴,不施剞劂。可属大事,敦厚如勃。琦汝副衍,知人予哲。欧阳修盖(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范)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琦则纯正而质直,(富)弼则明敏而果

  • 竹马的制作方法是什么?详解竹马的制作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竹马的制作方法是什么?竹马具体指的是什么习俗?历史文献上对“竹马”一俗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的《郭伋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东汉以后,“竹马”正式成为儿童的游戏方式加以提倡。同时,融入

  • 纵观两次战斗,赵云为何没能在许褚手上沾到便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三国之中的猛将就不得不提,常胜将军赵子龙。赵云忠肝义胆,一生护主无数,作为刘备的保镖,不仅保护刘备的安全,赵云还去救过刘备的儿子,在曹操大军的围攻下突出重围,安然回归,自此长坂坡七进七出威名赫赫,需要的时候也上战场冲锋杀敌,足以可见,赵云有着万夫莫敌之勇。为什么赵云这么厉害,却两次受挫于许褚呢?

  •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典籍中都有哪些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人画,汉代,文史百科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画品虽不传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记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唐代诗歌盛行,大

  • 后宫的妃子都抢着为皇帝生子,但北魏却有怎样的残酷规定?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在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和其他朝代的后宫有一个不同的现象,其他朝代的后宫妃子都想自己给皇帝生个龙种,如果自己的儿子还能被立为太子,那样自己的地位也会相应的提高很多。但这个朝代的妃子们刚好相反,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事,那是哪个朝代,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朝代就是北魏

  • 封建社会的“三教九流”分别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封建社会的“三教九流”分别指的是什么?其实“三教九流”指的就是三个教派和九个学术流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教分别是:儒教、道教和佛教。九流分别是:儒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农家者流、阴阳家者流、名家者流和杂家者流。三教中的儒教,是以儒家思想为最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