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撤军究竟是不是他决策失误?

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撤军究竟是不是他决策失误?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71 更新时间:2024/2/13 12:23:26

空城计大家都很熟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在第95回。话说曹操司马懿率兵出击蜀汉街亭,这边诸葛亮派去镇守的是马谡,马谡失守了,司马懿乘胜追击,一路攻到了西城。诸葛亮在西城,此时城内说兵力空虚多太客气了,是根本就没有兵,身边就一些随从人员。眼看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定了定神,开始了他的神操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先实交代下去:魏兵到了的时候,都不要乱动,我自有办法。手下的人将信将疑,也都不敢动了。给诸葛亮一个特写吧,他身披鹤氅,大概是用鹤的羽毛做的披风之类的吧,头上戴着头巾,手上摇着一把羽毛扇,站在城楼上,微风拂来,好一位翩翩公子!

好了,回到战争情境吧。诸葛亮让两个小童抬了把古琴,放在城楼上,再点上一炷香,然后他便坐下,悠然自得地抚琴。琴声时而高昂,时而悠扬,时而柔美,几曲弹下来,诸葛亮闭目晃头,似乎陶醉了,仿佛根本就没有敌军逼近这回事儿,城门大开着。

司马懿的大军到达西城,司马懿一看城楼上是这等情境,一时间也懵了,什么情况?诸葛亮这是搞的什么,难不成城内有大军等着我,诸葛亮这是在诱我入城,然后伏击我?司马懿一贯多疑,这会儿更是不敢乱动。

司马懿的儿子见状,提出要带上一小股部队,进城一探虚实,如果诸葛亮真的有埋伏,再跑也来得及。司马懿思考了一下,没有同意,下令撤军!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退了司马懿的大军。

诸葛亮的这个神操作,被后人广为流传,大家都在狂赞诸葛亮,说他聪明到近乎成妖!但对司马懿的举动却十分不解,毕竟,如果按照司马懿儿子所说的那样,派出一小部分兵力进城探探虚实,才是最好的决策吧。那么司马懿撤军究竟是不是他决策失误呢?

诸葛亮堪称神人,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司马懿就真的比诸葛亮差吗?在历史上,司马懿可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并且司马家可不单单是以谋臣的身份赢的,而是最终赢得了天下,建立了司马家族的王朝。这么看来司马懿的智商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那么这个简单而干脆的撤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多看看其他关于三国这段时期的书,或者影视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三国演义》里司马懿的设定有些太过单薄了,当然这是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而做的设定,无可厚非。综合各种史料,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也慢慢在变高。诸葛亮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司马懿的光芒被掩盖了。

既然司马懿的才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那他怎么还会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司马懿撤军后诸葛亮说了一句话:空城计只对司马懿用。这句话很值得玩味。后人对诸葛亮这句话的解读,大部分都认为是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知道司马懿多疑,不会贸然行动。

但这个解读其实是有破绽的,司马懿多疑没错,但司马懿的儿子提出解决方案了,这个方案完全可行,但司马懿没有采纳,坚持撤军。空城计自然高明,但司马懿的扭头就走也很玄妙,这两个人是在隔空神交,用脑电波开了个会然后达成共识了吗?

是的,可以这么说,空城计之所以能够退兵,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一种达到神仙境界的默契。这种默契,不说破的话只有他们哥俩能懂了。司马懿没有带走这个秘密,他临死前跟儿子司马昭说了其中的道理。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得到重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因为对手诸葛亮的存在。

蜀汉基本上靠诸葛亮撑着,如果诸葛亮升天了,蜀汉自然一击即溃,魏国轻而易举就能拿下蜀汉。没有蜀汉,没有诸葛亮需要对抗的时候,司马家族对曹魏政权还有用吗?甚至,曹家会视司马家为最大的敌人,到时候司马家的下场就惨了。

这个剖析是在是太扎心了,但这就是现实。曹操曾经对自己的后代交代过的:司马家的人,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了!看看,曹魏重用司马家族只不过是要利用他们而已,就像利用一个物件一样,没用了的话就丢了,有害的话就摔碎!无情最是帝王家!

史记里有记载:飞鸟打光了,弓箭就被束之高阁了;兔子死光了,猎狗也就被杀了煮了吃了。这里的意思很简单,打光鸟和兔子之后,弓箭和猎狗对主人而言就没有用了。用在人和人之间也完全一样,帮别人解决完事情之后,就没用了。

这个道理,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自然也知道,他更加相信司马懿知道他的知道!试想,如果司马懿没有明白诸葛亮的这一层意思,真的把西城攻下来了,那么,先死的是诸葛亮,司马懿的死也不过就是迟一点罢了。

总结:一个站在城楼上,衣袂飘飘,琴声悠扬;一个骑马立于城下,背后是十五万大军整装待发。在短短的对峙的时间里,他们两位的心思转了至少有上千回了吧,然后电光一闪,频道对上了,司马懿大手一挥:撤军。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云做了哪三件事?以至于刘备对赵云一直都很冷淡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对于他的描写也是相当之多,刘备入蜀之后麾下有五虎上将,赵云就是其中之一。但事实上刘备对赵云一直很冷淡,原因就是赵云曾经做了三件事,令刘备非常难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件事就是长坂坡之战救下刘禅。咱们知道赵云原本是公孙瓒手下的大将

  • 西汉流行的文学体裁是什么?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西汉流行的文学体裁是什么?那无疑就是赋,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是一种不同于诗词,也不同于文的文体,介于二者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西汉、东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赋早在先秦儒家荀子时便已是一种文体,《荀

  • 对于曹太后一介女流来说,韩琦使出什么套路撤掉了帘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太后,韩琦,文史百科

    1064年四月二十八日,即位已满一年的宋英宗,为了证明自己依旧健在,在韩琦等人的安排下,终于从皇宫出来,到相国天清寺和醴泉观祈雨。开封城官民“欢呼相庆”,他们的皇帝陛下还好好的,大家放心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英宗盛装出巡,接受开封城黎民百姓的欢呼拥戴,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

  • 宋太宗采纳了谁的建议?修建鲜为人知的“水长城”来防御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长城,是自秦始皇起,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巩固北方防线,而建造的城墙,最为著名的便是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在唐末五代十国期间,天下割据,北方契丹建立的辽国,实力雄厚。当时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换取辽国的援助,将幽州、蓟州等十六州直接送给了契丹

  • 如果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古代处理死囚有怎样的程序?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昏君暴君确实想砍谁就砍谁,但是要承担身死国灭的后果。但如果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想杀人,也是要有规矩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然,如果做个暴君、昏君,可以任性的说我就是规矩就是天,杀人全凭高兴,但是要能够承受滥杀带来的后果。比如君主,这位独眼皇帝就是个天下少有的暴君,视杀人如儿

  • 糜芳和傅士仁都背叛了关羽,后世为何大都会谴责糜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19年,是三国名将关羽,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他的主公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不仅将他拜为了前将军,还赋予了他假节钺的权力,使他成为了刘备麾下,地位最高的武将;同样是这一年,他出兵襄樊,不仅围困了曹魏名将曹仁,还水淹七军,迫降了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于禁;西凉名将庞德,就算曾射中他的前额

  •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一,他在少年时有怎样的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张居正与徐阶都曾担任过首辅,但为何待遇却大不相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杰并出的时代,由于多数皇帝不争气,偌大一个王朝全靠这些能人志士撑着,在这些能人中,有许多佼佼者,张居正和徐阶就是这些佼佼者之中更为突出的,他们都曾担任首辅,掌握大权,连皇帝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可是他们的生前身后名却大不相同。张居正生前遭同僚嫉恨,五十八岁死后被皇帝清算,

  • 吴三桂起兵反清的失败,为何说郑经要付一大半功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吴三桂是明朝最大的汉奸,作为辽东的将门世家,吴家一直深受皇恩,吴三桂甚至被明廷封为平西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后期因为小冰河纪导致的北方连年大旱使得明朝不但税收大减,反而要年年拨发大量财政去赈灾,之后的镇压农民起义也耗去大量财力。但和关宁军吞掉的金钱物资比就不

  • 古代养一支骑兵要多少钱?至少耗费五百万两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养一支骑兵要多少钱?骑兵在中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在殷商时期的墓葬坑中,曾出入过马以及相关的随葬兵器,由此可见在商朝已经有了武装骑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骑兵更是成为了很常见的兵种。《六韬犬韬》中便有记载:“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