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详解唐朝住房的阶级

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详解唐朝住房的阶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4/2/1 13:14:24

古往今来买房都不容易,那么唐朝住房分三六九等吗?实际上是有的,而且区别非常大,对于大臣贵族来说根本不需要为住房担忧,一般百姓就限制的很严格。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唐朝住房有阶级之分吗?

唐朝实行均田制,按“良口三人以下给一亩,三口加一亩;贱口五人给一亩,五口加一亩”的原则授予。意思是一个三口之家至少可以拥有一亩(约六百多平方公尺)土地,当然这是指普通老百姓。贵族呢?另有规定:“若京城及州、县郭下园宅,不在此例。”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对一个小老百姓来说,国家对你拥有的土地严格限制,但那些住在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城市中的贵族们,他们不在这些规定的范围里。

当年白居易的宅院“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一亩如果以六六七平方公尺计算,白居易的住房占地总面积为一万多平方公尺,这让今天的我们情何以堪!不过这都不算厉害。

那位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家,“在亲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亲仁坊就是前面介绍过一百零八个坊中的一个,规模只是中等水准,有历史学家专门考证过,坊的东西长一〇二〇~一一二五公尺,南北宽五〇〇~五九〇公尺,取平均数计算,亲仁坊面积至少约六十万平方公尺。

郭子仪的家占了这个坊的四分之一,将近十五万平方公尺。但史书上说,郭子仪的众多宅院中有一条长长的巷子,佣人们每天在这条巷子来来往往,彼此见面都不知道对方住在什么地方。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郭子仪家的住房面积到底有多大,你清楚了吧?!

当然现在说的都是唐朝的一些王公大臣,在唐朝拥有住房面积最多的其实还不是他们,皇宫里的公主们才是大唐真正的大地主,太平、安乐、长宁……这些公主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一个比谁的衣服穿得漂亮,谁的首饰贵,谁住的房子大。

这种风气由大唐李氏的公主们逐渐蔓延到家中的媳妇们,就连宫里的嫔妃也纷纷效仿,一时奢靡之风盛行。她们买房圈地,只要是她们看上的,想方设法也要占到手。杨玉环的姊姊虢国夫人就是个例子,她看上了一家人的房子,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就要了过来,还美其名说是“买”其实和强占没什么区别。

事情闹到这一步,大唐皇帝坐不住了,眼看大臣一个个屋舍极其奢华,身边的女人也个个占房买地,再不想办法制止这股奢侈之风,搞不好就把大唐江山挥霍完了。好,就从房地产开始着手吧!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实对房地产业的整治工作从唐朝初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似乎歷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三令五申,唐朝人的楼房还是愈盖愈高,地还是愈圈愈大,让皇帝非常头疼。

唐初的房屋限购令说:“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意思非常清楚,盖小平房住着就行了。但自从大唐开国,那些王公贵族的家,盖得一家比一家高。前面那几位都不说了,都是京官,四川有个叫李晦的地方官,不仅替自己家盖了小楼,还在小楼旁盖了一座四合院,冠冕堂皇地经营起酒店生意。

既然无论京官还是地方官都能无视朝廷的禁令,普通老百姓自然也跟着效仿起来。当然,这些普通百姓指的只是头上没有官帽,但腰包里却有钱的人。不然盖一座楼不是在开玩笑,那是要花钱的。韦应物有一首诗说:“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高百尺的楼,一定要是富豪才盖得起。而白居易的邻居也非等闲人士,“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这些都是老百姓的房子,虽然诗人笔下的百尺高楼可能运用了夸饰的手法,但一定也相当高了。

当时社会富足,国家有钱,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他们这样炫富,皇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们喜欢盖就盖吧!

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经济的一个转捩点,从此,一个盛世开始逐渐走向衰落,曾经的富贵繁荣终成过眼云烟。儘管一度出现短暂的中兴,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3、风气难挡

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乱后的第二位皇帝。

他在安史之乱结束不久便登上皇位,眼看国家遭受那么大的创伤,代宗痛定思痛,一定要紧衣缩食过日子,重整祖宗家业。西元780年,代宗下了一道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凡楼阁临视人家,限百日内毁拆。”意思是说市民和商人都不许盖楼房,已经建成的楼房,只要站在上面可以俯视其他住户房顶,都必须在百日之内拆除。唐代宗的这个政策非常严厉,也是下决心要在全国吹起一股节俭过日子的风气。不但要求市民与商人不许盖楼加舍,就连政府官员盖楼也在限制之内,谁敢盖楼加舍,谁就挨板子,绝无二话。

这一政令下达后多少产生了些作用,但时间一长,又不被当一回事了。所以六十年后,又有一位皇帝把限房令拿出来重申一遍,他就是唐文宗

唐文宗的这道禁令是:“士庶公私宅邸,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于令有违者,仗一百。”几乎是把代宗的话重复一遍。估计这时造房子的风气又有些剎不住了,文宗翻了案宗,想起这一条,赶紧下道旨,重申一下大唐天子对房产业的规定。

其实纵观唐朝历史,朝廷对房屋的限制政策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对各级官员盖房子的规格,前面都提过,但好像一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钱、有权,能盖房子的就抓紧时间盖房子,能买地的就想办法买地,唯独对老百姓就是一板一眼。

尤其是“求田问舍,先问亲邻”的政策,就是说买房也好,买地也好,不光是要征得原业主同意,还要征得四邻族人的同意。如果邻居不同意,就是拿着钱也未必能够买到房。当然这个政策可能在社会安定上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无权无势的百姓来说,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可能就难上加难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天然生漆源源流长,如何得到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天然生漆涂装应用源源流长,古今中外闻名,古老中华民族沿古至今,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应用,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庄子·

  • 吴三桂早就有反叛之心,孝庄皇太后给了康熙什么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康熙皇帝登基以后,最大的威胁就是三藩,他们分别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其中以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吴三桂的才能和野心,让康熙害怕吴三桂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将帅之才和虎狼的野心。而且吴三桂远在云南,康熙是在明处,吴三桂是在

  • 清朝皇室实行“试婚”制度,其主观出发点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因而皇室男子大都早婚,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体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便行大婚之礼,清朝则规定皇子十五岁时必须成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几乎所有的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均已临御过女人,早已熟悉床第之事,有的甚

  • 曹操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为何董卓却被内外讨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天下大乱。在经历黄巾起义后,公元189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实权掌握在母亲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手中。随后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与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内斗,于是袁绍建议何进调外地兵力,剿灭十常侍宦官。结果事情泄露,十常侍诱杀何进。后来董卓以诛灭十常侍为名义,率军进入

  •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又是如何建立了黄册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赋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册制

  • 古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在称谓上有怎样的“避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在名字称谓上有一种特殊礼俗,称为“避讳”,其总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讳分国讳和私讳两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国讳又称官讳,是指举国之人都应避讳的名称,主要是皇帝及皇帝的祖、父、皇太子等人的名字。如唐高祖李渊当皇帝后,

  • 明朝有名的太监很多,第一大太监为何非魏忠贤莫属?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忠贤,,文史百科

    明朝有名的太监很多,郑和,王振,冯保,汪值等等。要说第一大太监,那肯定非魏忠贤莫属。仅是他的自称就可看出—九千岁。那可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忠贤于隆庆二年(1568年)出生在北直隶肃宁县,原名李进忠。小时候的魏忠贤家里很贫穷,自然不识字。整天在街

  • 三国时期蜀汉的文化是什么样的?详解蜀汉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蜀汉的文化是什么样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几乎是无人不知,还被被选入课本教材。刘备的墓即汉惠陵也算是文化方面,是三国蜀地建筑的典型代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时所写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其中的代表。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驻军

  • 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朱棣活着的时候有找到建文帝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建文帝,文史百科

    不过历史上没有记载朱允炆的下落是什么,朱棣也没能找到朱允炆,这成了一个无解的谜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允炆去哪了?建文四年六月十三,南京城被攻陷,城内一片火海,孙若微的父亲景清是建文一朝的御史大夫,孙若微还有一个妹妹,叫做蔓茵,在那一天,景清一家九族被诛,孙若微的父母都惨

  •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中,红瘦具体指的是什么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红瘦指的是什么花?红瘦本意指:海棠。并不是大家熟悉的芙蓉,所以一定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这个红瘦指海棠!海棠!海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现在绿肥红瘦其实是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隐含的意思是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瘦”形容雨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