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让建文帝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让建文帝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55 更新时间:2023/12/23 0:13:37

要不是朱标早逝的话,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发生了,关键是朱棣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长辈,这种从后背身上抢夺皇位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实际上当时建文帝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反而是被身处劣势的朱棣给翻盘了,那建文帝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当时建文帝只有22岁,上位仅仅一年,早年被朱元璋分配到各地的藩王势力也逐渐壮大起来,等朱元璋去世以后各大藩王更是肆无忌惮,随时威胁着朝廷。建文帝也是担心自己资历不足,生怕八王之乱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辙,所以加紧对藩王的剥削措施,其中燕王朱棣被当做是重点对象。不过让建文帝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然直接起兵反抗,至此靖难之役正式拉开序幕。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藩王起兵反抗的事例简直太多了,但直接把当朝皇帝给干下去,然后自己当皇帝的例子非常少,顶多是大家各自称王或者被朝廷给平复下来。因为朝廷的号召力和兵力是要远超各大藩王的,只要他们足够聪明只要说几乎话就能让其他藩王来对付你,所以藩王想要逆袭简直就比登天还能。关键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说,一般藩王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最后朱棣能成功,把太子的儿子给赶了下去然后自己称帝简直就是一大奇迹。

其实站在建文帝的立场来看,他削藩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晋朝有个前车之鉴,如果不能稳固住自己的权势可能也会出现大分裂的情况。但建文帝刚开始的做法实在有些过于粗暴、急于求成,会在心理上给这些藩王造成一些恐慌。其实朱元璋也对各地藩王抱有戒心,好在大家没发生什么大的冲突,但建文帝自己信心不足,而且认为燕王朱棣掌握的势力过于强大了一些,所以就主张让朱棣从北平徒封南昌,让他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人都是有警觉性的动物,朱棣也不是一个会任人摆布的藩王,况且一旦朝廷开始剥削藩王,那藩王肯定就不会有好下场,所以这也使得朱棣反抗的心理越发强大。

建文帝原本还想先拿一些小的藩王开刀,杀鸡给猴看,可惜朱棣不是猴而是只老虎,反而是给朱棣流出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加上朝廷内部很多武将都被朱元璋给杀掉了,只剩下几位饱读诗书的文臣,所以能够用来出谋划策、上阵杀敌的大臣已经寥寥无几。关键是建文帝还在用人方面出现了巨大失误,把六十万大军交给了贪生怕死的李景隆,结果李景隆前后三次战役竟使得六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且建文帝还没杀他。这也让朝中大臣感到非常气愤,认为建文帝待人究竟情面,丝毫不把军法看在眼里,从而在朝中失去了威信。

建文帝性格虽然温和宽厚、勤奋好学,但做事太优柔寡断,而且在道德方面的心里负担很重。朱棣每次都是亲自上阵杀敌,好几次都是虎口脱险,但建文帝却对手下说:“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无使负杀叔父之名。”意思是你们要是看到燕王,不要让我背上杀叔之名。那也就是说不要杀朱棣,导致士兵作战时也是束手束脚,生怕把朱棣给误杀了,这在战场上是大忌,建文帝能说出这番话就已经失败一半了。最后朱棣起兵成功,而建文帝则在一片火海中至今下落不明。

标签: 朱棣建文帝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唐朝真的一直在吃隋朝粮食,甚至还吃了五十年之久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一直以来,关于隋朝和唐朝一直有着一个令人颇为匪夷所思的理论——唐朝的农业远不如隋朝发达,贞观之治远不如开皇之治,其证据之一就是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粮食,甚至还吃了五十年之久。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朝真的吃了隋朝五十年的粮食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于这个事情,其实

  • 在汉代专著《三横黄图》中,“插柳”与“折柳”有哪三重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插柳、折柳之俗与我国人民种柳、爱柳之风有关。柳为优良的树种,大凡有旱柳、河柳、龙爪柳、垂柳数种。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当地遍植柳树,名为“官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代太尉周亚夫在军营种植很多柳树,使军营从此得名“柳营”。隋炀帝曾号召全民种柳护堤,并赐以重赏,白居易曾有《

  • 在康熙亲政之后,他有放弃对孝庄太后的关怀和感恩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孝庄太后,文史百科

    由于自幼就得不到父爱母爱,康熙晚年曾经很感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所以康熙算得上是被孝庄看着长大的,因此康熙还是很敬重这位祖母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多次对人表态过自己对祖母的态度,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没有祖母的关心和爱护,就没有现在的康熙自己:“忆自弱龄,早失

  • 姜子牙的妻子为何离他而去?只因姜子牙想取得文王信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末年,有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称姜太公。因先祖封于吕,又名吕尚。他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后来封在齐,是春秋时齐国的始祖。姜太公曾在商朝当过官,因为不满纣王的残暴统治,弃官而走,隐居在陕西渭水河边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鳌拜是位令康熙很是头疼的权臣,为何只是将他囚禁起来?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专权、嚣张跋扈、蛮横,这些词用在鳌拜的身上,似乎一点也不过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满清初年时,鳌拜是一个权臣,更是一个令康熙很是头疼的大臣。鳌拜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确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但是鳌拜在满清初年时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以至于后来康熙扳倒鳌拜,都还留了他

  • 霍去病明显是故意射杀李敢,为何却没有受到汉武帝惩罚?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霍去病在狩猎的时候,故意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明显是故意杀人罪,但是最终他并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杀人者必偿命,霍去病杀了人,为什么却没有偿命呢?汉武帝为什么不处罚霍去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霍去病为什么要在打猎的时候,故意射杀李敢。李敢是

  • 李斯从小吏做到了位极人臣,晚年时为何却晚节不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斯,晚节不保,文史百科

    李斯是秦始皇统一之后一位有作为的丞相。他辅佐秦始皇对统一之后的国家进行治理,制定政策,可谓功勋卓著,一时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其在秦始皇死后,却伪造遗诏,拥立胡亥为皇帝。然而他也没逃过赵高的毒手,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治世能臣李斯原本是一个小吏,师

  • 就陈霸先的自身品格来讲,后世又是怎么评价这位皇帝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

  • 州郡制起源于什么时候?州郡制有什么好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州郡制起源于什么时候?州郡制有什么好处?州郡制,是指东汉末形成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治制度。州起源于汉武帝所建部刺史监察制度,三国中吴国的地方政权就是州郡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由于十三监察区借用儒家经典内古代州名,故当时即以“州”作为监察区的俗称。隋开皇三年(58

  • 如果诸葛亮选择辅佐曹操,曹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历来为人所称道,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但是,因蜀汉的实力太过弱小,诸葛亮最终累死在五丈原,没能一统中原,让人扼腕长叹!很多人都做过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诸葛亮选择辅佐曹操,而不是刘备,他能不能帮曹操完成统一大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