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为什么画押要按手印呢?可以伪造吗?

古代为什么画押要按手印呢?可以伪造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95 更新时间:2024/1/5 6:59:42

古代为什么画押要按手印呢?可以伪造吗?其实“画押按指纹”这事,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关于指纹断案最早的记载是在代,著名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在他写的洗冤录中就存在使用指纹来断案的方法。

不过认识到通过指纹可以识别一个人的方法并不是宋慈发明的,1927年德国罗伯特·海因德尔就在其《指纹鉴定》一书中说,最早提出通过指纹识别一个人的第一人是唐代的贾公彦。古人发现,一个手指不管按多少次,指纹都不会改变。

于是押指纹甚至押手掌印,就成为了作为本人确认担保的重要凭据之一。古人不像现在有义务教育,大多数农民都不识字,更不会写字,于是就用按手印的方式来替代签字。但比起现代人熟悉的“按指纹”来,中国古人应用“指纹识别”技术,更多还是“按手纹”,《周礼》的说法叫“下手书”,唐朝人叫“画指券”。

也就是在订立契约的时候,签约甲乙方以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这种证明方式,在唐代契约里叫“画指为信”。吐鲁番阿斯塔纳地区出土的唐代书契约里,包括借钱与购买的契约,都有这样鲜明的“画指券”。

我国古代人口虽然比不上现在,但人口数量却也不少,因为阶级的原因,不会像今天我们一样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读书识字是地主贵族的事,而占大多数的贫苦百姓是没有能力接受教育的,文盲居多,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么如解决在一些文件上既安全又有效地确保本人已了解文件呢?在这种情况下,古人便想出了画押,按上自己的手指印,以示自己已同意。

有文化会写字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技能,甚至还有很多一部分人不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但是古代是有指纹对比技术的。在古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指纹比对技术,只是当时没有相应地技术作为支撑。而且很多时候并不只是按压指纹的,而是整个掌纹,通过专人人工肉眼对比的方法,也是可以来判定识别身份的。

在唐代的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指纹识别”的概念。唐朝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一名唐朝士兵因为缺钱,就一位和尚借了一千钱,月利息一分。双方约定,如果被借方需要,那么可以立即向借方索取所有的本金和利息,此时如果借方拿不出钱,则被借方可以拿走借方家中的所有财产。

为避免空口无凭,双方立下字据后,还都按了手印。这说明在唐朝的时候,民间借贷已经借助于按手印来保障双方权益了。当然,中国古代“指纹识别”技术悠久,“指纹造假”的历史,也同样悠久。

《宋史》里就记载了这么一桩雷事:永新县龙家恶霸少爷诱使良民赌博欠下巨债,然后要挟事主偷出家中母亲的手印,然后伪造文书霸占其田产。却被知县元绛看出破绽:通常都是先写文书再按手印,这张文书上的文字却盖住了手印,分明就是有假。果然一声拍案怒喝,吓得龙少爷乖乖认罪。古代技术条件下,“指纹识别”这事,也确实是火眼睛就的硬功夫。

而且古代人是非常讲诚信的,他们人为“举头三尺有神明”,按了手印就是一种承若,反悔是要遭到报应的,所以画押按手印是有很高的公信度,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在这一点上,现代人完全无法和古人比。

因此,虽然没有指纹识别仪器,但是,是有指纹鉴别技术的,所以画押按指纹也成为了最快捷方便的方式。他们认为按下指纹后一旦食言,就会招致神灵的惩罚,所以不敢轻易违反,像是让犯人简单地按个手印,也意味着他已经彻底承认所犯下的罪,因此很多被冤枉的人,就算是死也不愿画押。

而国外对于“指纹识别”的应用,其实也深受古代中国的影响。早在公元九世纪中叶时,阿拉伯人索拉曼的《大唐风情》里,就详细记录了唐朝商人“画指券”订立契约的场面。与此同时代的日本,也出台了“按食指指印为证”的法律。“指纹识别”的方式,这才陆续在各国扩散,催生了影响至今的指纹学。以这个意义说,中国古代的“指纹识别”,就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

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相比之下,画手印似乎是最便捷又安全的方法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备说了什么话?让丢了徐州的张飞感动的痛哭流涕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古今往来多少英雄为了美女而放弃江山,就拿吕布来说,陈宫建议他立刻出城安营扎寨抵抗曹操,他却因为担心貂蝉的病情而拒绝出兵,最终被部下擒获送给了曹操。吕布虽然对自己的主子不好,可是他对貂蝉却是百般呵护,换做现在这绝对是好男人一枚。比起吕布的情深,刘备就可以被视作是渣男,当初张飞逃跑的时候,将刘备的妻子丢

  • 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学会了采集和渔猎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学会了采集和渔猎吗?答案是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各部落的采集和渔猎经济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当时的采集品中有榛子、栗子、松籽和朴树籽等,还有水中的螺蛳。其它如植物块根、鸟蛋、蜂蜜以及昆虫等,也是采集的

  • 和明朝之前的皇帝相比,朱元璋究竟有多么勤政爱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草根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有多勤奋?盘点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的真实生活。就连清朝都夸朱元璋勤政爱民,在古代历史上皇帝中是屈指可数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除了从放牛娃到皇帝的传奇经历之外,最主要的是他对历史的贡献,对历史贡献越大,必然付出越多,我们都知

  • 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植这位大文学家共生有几个子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曹植还有两个女儿,在他的

  • 朱宸濠与明宪宗朱见深是同辈宗室,为何却要起兵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宸濠,明宪宗,文史百科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宸濠是与宪宗朱见深同辈的宗室,首任宁王则是朱棣的同父异母弟弟朱权,封地大宁,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当时的说法,是燕王善战,宁王善谋。所以朱棣在起兵三个月后,就把宁王朱权骗到了自己军中。说起来这也是建文帝的南京政府

  • 古人往往靠左行驶,如何变成今天的靠右行驶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平时开车走路总有一个规矩,那就是靠右行驶。虽然靠右行驶是的主流,但仍然有很多国家是靠左行驶的。而在我国古代同样也不是一直靠右行驶的。那么这个规定都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以左为尊”,但其实这个规矩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周朝和

  • 顾横波是“秦淮八艳”中最为显赫的,对其性格存在哪些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在明清两朝交替之际,于秦淮河畔,有这样一群女子,在当时那个时代,绽放出了属于她们的光芒,她们就是“秦淮八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淮河畔,是一个脂粉温柔乡,是名士才子解放自我,肆意放纵的地方。自古就有这样的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虽然是歌姬舞女不知道

  • 同样作为反元的领袖,朱元璋为何不可能会放过张士诚?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张士诚在江苏高邮建都称帝,虽然建都的时间仅仅两年,但是张士诚在高邮统治的时间长达十一年。张士诚攻下高邮不久,元顺帝就下旨劝张士诚投降,并且派人进城去劝降,结果劝降的人都被杀死,元顺帝无可奈何。元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在高邮建都,称自己为诚王,建立国号为大周。张士诚年号为天佑,王宫设在了承天寺。张士诚既然

  • 到了南宋时期,绘画出现了怎样明显的画风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在宋朝以前,古人为何基本上都是一天只有两顿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一日三餐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标配,每天都要吃早中晚三顿饭,这是最基础的,有些人加班或者熬夜的时候,还会再有一顿宵夜,吃饭其实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有力气去做事。只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日三餐其实是从宋朝时期才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一天只有两顿饭,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