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同样都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与张士诚谁更厉害?

同样都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与张士诚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3/12/5 19:32:02

朱元璋曾经说过:“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张士诚,大名张九四(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小富即安吧,守城真是可以,扩张真是没那个心思,这可能和他的出身有关,他是私盐贩子出生,虽然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的勾当,但总比一般穷苦老百姓生活要好很多,一家子后来迫于形势造反,搞到了最有钱的地方,就一直龟缩着,那时候大家都说友谅最,士诚最富,可见真有钱,可能太有钱了,反而没啥奋斗动机和目标了吧。

不过这人很有骨气的,元朝招安也不理,号称百万大军来打你,也被他顶住了,然后朱元璋也曾想招安他,破口大骂,最后也是自刎而死,也可能朱元璋怕落个不好的名声,毕竟那时候还是有其它诸侯的,就造成了自刎死的现象。

陈友谅(大名陈九四,这下知道哪里相同了吧),陈友谅可就猛多了,那真是个猛人,自己一开始创业的领导直接给砍死(老徐没事给自己国号封了个"天完",),自己当了领导,改国号为"大义"。

然后就是和朱元璋死磕,朱元璋这么牛逼的人,差点就挂在我们友谅兄手里,奈何还差几年,他就能看过三国演义,也就不会把船用铁链子连起来,可惜可惜。不过陈友谅有枭雄的本色,却无帝王之气,这人过于玩弄权术,醉心权势,刚愎自用,这样的人,即使夺了天下,也难守天下。

但是拿他和张士诚比,确实张士诚我要心疼他一会,真的没什么可比性,一个枭雄,一个土地主,真不一样。陈友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强大,但是由于他失徳失信失义的夺权行为,导致其统治基础脆弱,只能通过不断在战场上获得胜利来把大家绑在战车上。一旦战败,其势力就烟消云散,固守不得。

其实从这二位死亡的原因上,也可以大概判断出他们的实力。陈友谅的死亡是历史的偶然。如若鄱阳湖大战,败而不死,他必将继续对朱元璋发起更疯狂的进攻。

而张士诚的死亡则是历史的必然。已他那种消极保守,不思进取的思想,灭亡是早晚的事。张士诚眼光短浅,但是其广施仁义,颇得民心,政权内部稳固。加上长期经营根据地,建城筑垒。即使面对朱元璋在野战上处于劣势也能长期负隅顽抗,并向元庭求援,以拖待变?陈两次败给朱以后,地盘越来越少。

但看看陈最后一次主动进攻朱时,是怎么做的,造大船,带上全部家眷,上至七十老父,下到才两三岁的孩子,还有天完政权的全部中央官僚,就是从洪州倾巢而出,这不是去打仗,这是去最后一博。连朱元璋在湖口看到这样的舰队,都赞陈是真英雄。反观此时的张九四,陈邀东面其出击,会攻朱元璋,结果张九四老老实实窝在苏州的王府里看戏,陈友谅和朱元璋都从彭莹玉这一革命派系出来的。

陈友谅是举着南派徐寿辉这一旗子上来的,朱元璋上头是郭子兴,再往上市刘福通韩山童北派红巾军。这一派系出来的猛将众多,张的部下都是家里人,所以不一样,至于张士诚什么都不是。

陈、朱都弑君,张士诚就守着他的饭碗过日子而已,没他们的野心大。陈友谅势力在湖湘富饶地区,而张士诚处在江东地段。地力来说是陈的势力大,张的钱多。这个陈友谅不就是朱元璋的镜像对称版么,绝对的枭雄,可惜心态有些问题,本来谁胜谁负都不一定呢。

张士诚充其量就是个割据军阀,地主豪强势力的代言人,只想保境,略无觊觎神器之心,也可以说他胸无大志吧。综上,我认为,按照通俗的含义,哪一个"强",还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而在古代有哪十大传世乐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乐器,文史百科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音乐历史叙述着这个民族的欢乐与悲哀,也叙述着这个民族的兴盛和衰败。音乐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一定非得了解乐谱、音符,才能欣赏音乐,它可以是一种朦胧的情绪,也可以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千万种美妙的声音,有千万种解读与演绎,古人对于音乐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创造,

  • 明明崇祯这么节俭,为何还是有许多大臣投向敌对势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有数字统计,说崇祯执政以后,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诛杀总督七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总督袁崇焕、兵部尚书熊文灿,兵部侍郎杨镐,蓟辽都御史刘策、巡抚都御史孙元化、漕运总督杨一鹏、三边总督郑崇俭……这些都是国家栋梁啊,崇祯只要一起疑心,那就是要杀人没商量,他不管栋梁不栋梁的

  •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现在近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很多人都带着眼镜。虽然现在的近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现在的各种手机、电脑的泛滥。不过除了这些外,读书也是导致近视的一大原因。古代没有电灯,读书环境更加的恶劣,那么古人有没有近视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没有电,自然也没有电灯

  • 古代城墙多数皆为夯土,其筑城材料在后来有何重大改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城垣墙体之构筑,多数皆为夯土。我国原始社会早期城市之墙垣,其夯筑技术较为粗糙。具体表现在夯层较厚(一般厚10厘米左右,最厚可达30厘米)且不均匀,夯打亦不够密实,有时还采用了简单的堆砌形式,因此墙身的坚固性较差。其夯筑过程为先筑高约1.2米之矮墙,后在此墙的内、外侧分别积土斜夯,待筑至上述墙顶后,再

  • 宁武石门悬棺有什么特点?详解宁武石门悬棺的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宁武石门悬棺有什么特点?宁武石门悬棺位于山西省宁武城西70公里处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考证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石门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

  • 曹操驾崩以后曹丕就继位了,那此时曹植的处境又是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曹丕和曹植两个人,一直都是不对付的,曹操本来是要给曹植皇位的,可是无奈大臣反对,只能给曹丕。曹丕上位之后就开始各种监视曹植,这是为什么呢?而且一监视就是11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曹植为什么被曹丕父子监视11年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成王败寇的例子

  • 孝文帝为了学习汉文化,对鲜卑族进行了哪些激进的改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孝文帝,鲜卑族,文史百科

    孝文帝,名为拓跋宏,汉名元洪,是献文帝的长子,生于公元467年,卒于499年,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五岁即登基,在祖母文明太后的临朝听政下积极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后孝文帝亲身执政,继续推进改革,加强吏治,实行三长治与均田制,随后为了推行汉化,迁都洛阳,替换汉服,使用汉

  • 北宋名相韩琦谥号“忠献”,那么古代的谥号是怎么取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忠献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以韩琦生于官舍,后人以韩琦谥忠献为堂名。后易以“清署”,南宋时守臣王十朋复旧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代诗人王十朋就写了《州治有忠献堂以韩魏公始生得名废于俗吏更以清暑今复之》来讲忠献堂、纪念韩琦,“州治有忠献堂以韩魏公始生得名,废于俗吏更以清暑今复之

  • 魏晋南北朝以后,皇帝的女婿为何被封为驸马这个称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驸马”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的一种官职,其全称是“驸马都尉”,专管副车马之事,是一种近侍官。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往往被封为这个称号,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搜神记》载:西汉时有个人叫辛道度,外出求学行至庸州时,囊空如洗。不得已走进一家饭馆讨饭,老板是一位妙龄女郎,

  • 上官婉儿有宰相之才,李隆基继位后为何要将她杀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唐代虽然说在印象中是盛世,不过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好像并不怎么好,这个朝代的女性是很厉害的了,什么武则天之类的,韦皇后啥的,都影响到了国运,今天我们说的这个才女,也是被皇帝执意杀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705年,自从一代女皇武则天去世之后,尽管政权已经交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