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平复帖》至今1700年而不腐,古代又是如何做到的?

《平复帖》至今1700年而不腐,古代又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57 更新时间:2023/12/24 4:51:16

很多年代久远的古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或者变色。但古代的字画似乎都能比较好的保存下来,甚至是有些千年以前的画作几乎也没被腐蚀掉,那古人是通过什么办法达到防腐的呢?其实这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还有前瞻性。因为只要是名人的字画,在古代肯定也价值连城,甚至可能会被当做传家宝,所以如难让笔墨一直不掉色就成一大难题。当然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迄今传世最早的书法作品,是故宫博物院所藏西晋学家陆机的章草《平复帖》,作为中国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享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平复帖》创作时间至少在1700年前,但至今不腐,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让我们把《平复帖》放大了看。古代的诗画为什么能保存千年?靠什么防腐?看到那横横竖竖的痕迹没?

这是纸表面的纤维束,非密集,仔细看甚至还能看到一些未及捣碎的成股的麻绳头,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帘纹不显,似不曾有效地研光,纸吃墨力差”。

如果放到陆机生活的那个年代,这些特征,就叫做“制作原始”,与出土汉纸相仿佛。

这些证据,说明《平复帖》所用的纸张材料为:麻纸。

先前曾有人将其鉴定为“蚕茧纸”,但经专家多次检验,确认该帖为早期的麻纸。

那《平复帖》千年不腐,所用纸张材质有直接的关系吗?

即使是现代,所有被称之为“麻”的物件,都有粗糙、古朴的意味,麻纸也不例外。

陆机当年所用的麻纸,现代仍有小范围民间小作坊在生产,只是现代制作麻纸的材料,是纯枸树皮。比如甘肃东南部陇南市北端生产的“西和麻纸”,距今就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纯手工制作的西和麻纸

这种麻纸当地人也叫土纸,它以纯枸树皮为原材料,经斩竹漂塘、煮徨足火、舂臼、荡料入帘多等道工序制成。

它素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抗撕裂)、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而适宜书写优雅的书札文书、长卷、册页等书画作品。

但西和麻纸究竟始于什么时候,无人知晓。据当地传承人说,自打记事起,村子里祖祖辈辈就在造纸。

在过去四五十年间,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地都有古纸出土。1986年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的古纸就是麻纸,最大一片21×19厘米,色泽白净、薄而匀,是张麻纸,其中纤维为大麻纤维↓

看来,麻纸确实能抵御千年风霜,坚挺地流传到现代,即使是置于无人看管的墓中。

而陆机所书信件的那张麻纸,由于受到后代钦慕者妥善地保管,要流传到现在,也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纸张,我国古画想千年不腐,还有一个绝招。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书画那么多,并不是所有都是用的麻纸,那那些没用麻纸的书画,用的是什么防腐高招呢?

这,还是让我们从喜气洋洋的春节开始说起。

春节年年有,对联户户新。

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张贴着喜庆吉祥的对联,洋溢着团圆,祈福着来年。

而这一张张春联的背后,却是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小东西”的默默支撑。

它,就是浆糊。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绘画装裱的好坏,常影响一幅画的质量。而装裱中,刷浆糊的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明人周嘉胄《装潢志》在“用糊”一节强调:装裱与浆糊的关系,就如同墨与胶的关系,墨因为胶而成型,装裱因为浆糊而成就。

“裱之于糊,犹墨之于胶,墨以胶成,裱以糊就。”“糊用佳,则卷舒温适。”

只有浆糊用得好,书画才能卷曲舒适,装裱的温度才能刚刚合适。想当年,《清明上河图》1953年才重回故宫,1973年的时候进行了第二次装裱,装裱的技术则是用了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技法,这时,最重要的道具——浆糊派上了用场!

此图的浆糊原料是用大米和小麦来做成的,还加入了“薰陆香末”。薰陆香又叫马尾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既驱虫又可使浆糊粘性更强。

此外,一些装裱师在制糊时,有时也会加矾,这并非为了防腐,而是为了可防止褪色以及固定书画的墨色;也可以可避免镶缝开绽。

小小浆糊,制作看似简单,只需要几种原料的配比就可以完成。一份天然材料的遇见,使得浆糊,作为一种可逆的材料,保护了古画千年。

大道至简,就是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浆糊,背后蕴含的,是我国古人参透自然法则后,灵活运用自然经验的深沉智慧。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仅有三千死士而已,曹魏旧部为何不起兵反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来古代最会用人的君主,曹操能够排到前三,他不仅是一个胸怀天下豪情纵横的英雄人物,还是一个能够知人善任的英明之主。曹操对于手下恩威并施,对于忠诚于自己的人也是非常信任和坦诚,所以很多人对他都是誓死相随,即使曹操去世之后这些人也是效忠曹魏并无二心。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司马懿后来发动政变篡夺曹魏政权,他

  •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是在古代哪个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据考,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

  •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其蛰伏周期可达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著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期蝉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届时数十到数百只黑褐色的蝉幼

  • 刘贺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废帝,这位帝王又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贺,汉废帝,文史百科

    刘贺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废帝,他登基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废黜,回到封地昌邑国继续任昌邑王。虽然刘贺被废返回封地,可刘贺还是让新任皇帝刘询非常忌惮,刘询多次派人调查刘贺,又在之后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几年后刘贺便去世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前64年,汉宣帝派使者张敞监视刘贺,张敞分条禀

  • 张绣背叛曹操真的是因为婶婶吗?而是曹操犯了张绣的忌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张绣,曹操,文史百科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绣背叛曹操,并非为了自己的美女婶婶,而是曹操犯了张绣的忌讳。张绣屯居宛城,势力既小,又位于许都后方,曹操不得不除去。曹操势力大,猛将多,军队数量多,又占有汉室名义,张绣不得不投降。建安二年,本该就这样过去——曹操收复一员大将,张绣有了势力依靠。皆大欢喜的事情。但事情总会出意外。

  •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到底有多大?面积超84平方公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到底有多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首先,我们聊聊长安城的历史。从西汉时期开始,截止唐朝灭亡,在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王朝的首都基本上都在长安和洛阳两个城市之间选择。例如西汉、隋朝、唐朝的首都,都确定在长安城。那么,为何这

  • 如果孙策还活着,三国时期的东吴还会更换战略目标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欢讨论历史世界中的“如果什么……”,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或者“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各种假设之所以层出不穷,也许就是那些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没有结果的爱情,才会最让人感到浪漫而心生向往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如果孙

  • 汉朝服饰有什么特点吗?汉朝服饰特点及其制度演变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汉朝服饰有什么特点吗?汉朝服饰文化是怎么演变的?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别复杂,有16种之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

  • 削藩是符合汉景帝意图的,晁错为何却是失败被杀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同样大力提倡"削藩",为何晁错却最终失败被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晁错失败是因为他锐意改革,大力提倡“削藩”导致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最终被叛军杀害了。而董仲舒好像在执政期间没什么重大的改革吧,董仲舒应该算是一个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有那么明确的政治目的,所以最后得以善终。晁错

  •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是怎么想的?他为何还要加上一个李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驾崩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我相信,当刘备对诸葛亮说出“儿子不行,你可代之”时,诸葛亮心头一惊,不知所措,然后一喜,这一喜不是说“小人得志”或者诸葛亮有“篡逆之心”,而是人之常情。说明上司对你无比的信任啊。但是,诸葛亮只高兴了几秒钟,因为李严被刘备任命为了副丞相。这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