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龙节: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春龙节: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4/3/11 8:56:33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喻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1、天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2、“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布依族的婚俗文化史, 布依族青年男女是怎么约会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的,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那这个民族的婚俗文化是怎样的?布依族的青年男女是如何约会的呢?今天不妨随小编一起来看看。1、布依族的婚俗文化: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

  •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吗?它是客家民俗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正月十二是“点丁”日?它是客家民俗吗?正月十二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包饺子、“点丁”日等。1、十二漏屎 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这一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2、十二搭灯棚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

  • 最早的乞巧方式是什么?有哪些乞巧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

  • 德昂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德昂族(缅甸称巴朗族)是中国、缅甸、泰国的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 德昂族是中国西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在唐宋时期已能自制陶器。历史上德昂族的先民曾在12-15世纪时建立了金齿国,后来逐渐衰落

  • 中国少数民族食俗的趣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仅食物结构不同,而且许多食品的烹制方法也不相同,使得我国的食俗文化更加显得丰富多彩。 我国许多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早些年间,听说在天津就把油炸蚂昨当成当特有的美味小吃。山东

  • 水族的民族文化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水族是中国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在广西省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人口约为40.7万人(2000年统计)。 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

  • 苗族的民族特色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中国有苗族8,945,538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0.72%,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名为赫蒙族(越南语:Hm?0?0ng)[3],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

  • 门巴族有哪些节日?门巴族是一夫一妻制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那这个民族有着怎样的习俗呢?婚姻文化怎样的?恋爱自由为主吗?门巴族的主要节日有哪些?据说在门巴族的猎人出行猎前三天,家里不能煮酒,外人不能进屋,这是真的吗?1、门巴族的婚姻 门巴族的婚姻恋爱自由,多为一夫一妻制,成婚仪式颇具戏剧性,饶有兴趣。结婚之日,清晨新

  • 回族的民族特色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沿海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中国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

  • 独龙族的民族文化及服饰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独龙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7,431人(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世居地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的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地区为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集中居住地在独龙江乡。独龙族是中国较小的民族,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国大陆地区)中,人数仅多于塔塔尔、赫哲、高山和珞巴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