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改弦更张的典故

改弦更张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41 更新时间:2024/1/13 18:09:30

[释义]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语出] 《魏书·高谦之传》:“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骖未调;善御执辔成组。”

[正音] 更;不能读作“ɡènɡ”。

[辨形] 弦;不能写作“贤”。

[近义] 改弦易辙 改邪归正

[反义] 旧调重弹

[用法] 用于人。一般作谓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见“改弦易辙”(331页)。

[例句]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宋朝的王安石~;施行了“青苗法"。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叫董仲舒,广州(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非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顾不上看一看。后来,他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应当更换琴弦而不换,就是第一流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

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些,都为汉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分庭抗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有一天,孔子领着学生在河边游玩,碰见一位见解很深刻的渔翁,于是孔子虔诚地向他求教,他说:我从读书起至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高深的教诲,今天碰到您这样的圣人,怎敢不虚心求教呢?渔翁被孔子

  • 滥竽充数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滥竽充数意思】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装好的。【典故】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

  • 揠苗助长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揠苗助长的意思】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

  • 盲人摸象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

  • 亡羊补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rd

  • 东山再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2、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

  • 打草惊蛇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 七步之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七步之才的意思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2、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 网开一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网开一面的主人公-商汤商汤(?-前1588),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人部落首领。2、网开一面的故事上

  • 对牛弹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对牛弹琴的意思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2、对牛弹琴的主人公-公明仪公明仪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人却以为他疯了。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