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代皇帝爱攀龙始于黄帝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

历代皇帝爱攀龙始于黄帝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15 更新时间:2024/1/22 22:02:13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龙年伊始谈龙及龙文化,不仅是饶有兴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1 龙起源众说纷纭

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龙,这一神圣怪异的动物神,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漫长而复杂的文化发展历程。

龙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说龙是人们将蛇、马、河马、鳄鱼、巨蜥、鱼等动物的肢体和特性组合而成的神物。二说是人根据自然现象如云、虹、闪电、极光、龙卷风等创造的图腾。三说龙的原型是存在过的巨型爬行动物湾鳄。四说龙起源于人们对高大松树的崇拜。

原龙纹在夏朝以前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龙形。龙形的出现是在商代,商人集前代宗教观念之大成制作了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以祭祀鬼神和祖先,在这些器物纹饰中最多的就是原龙纹。与此同时,商人在装饰青铜器、石器时根据“综合百物”的宗教思想将前代大量的原龙纹进行了“化合式变形”和“混合式组合”的艺术加工创造,创造了大量的龙的形象,其中龙的形象主要是将蛇纹、鲵纹、鳄纹、鱼纹、虎纹、马首纹、鹿角纹……进行移植组合、变形,形成了最初的龙。最初的龙从形态上看主要有屈体龙、爬行龙、蟠龙几种。从原型角度看主要有鳄形龙、蛇形龙、兽形龙几种。龙的造型经过商、周两代逐步形成。后来经过秦、汉两代人们的不断加工,龙形逐步由多元走向统一,到秦汉时期特别是汉代,一种“百物而为之备”的统一的龙形基本定型了,这种龙形就是后汉学者王符所说的龙:“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传说中龙生九子:椒图、狻猊、蚧蝮、睚眦、囚牛、望风、螭吻、蒲牢等。总之,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龙形在秦、汉形成后经过历代一直到今天,不断向规范化、艺术化方向发展。今天,龙文化依然存在,但龙的政治意义逐步消失,宗教意义也逐渐淡化,主要是在美学、艺术意义上存在着。

2 历代皇帝爱攀龙

中国历史上的龙文化,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龙与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人吹捧、夸张或自己杜撰是龙种,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或者杜撰皇帝有驾龙驭龙的神术。例如,很早就有黄帝骑龙升天的传说。又有所谓五帝是五龙的传说:正式把皇帝称龙是秦代,如说秦始皇是“祖龙”,到汉代又有刘邦是龙体感应其母而生。汉以后历代最高统治者总是把自己和龙联系在一起,从汉到明各朝代仅以“龙”作为年号的就有20个。同时,不少封建帝王还不断加强对龙纹的垄断,不允许民间使用龙纹,而皇帝、皇室却几乎把一切都与龙联系起来,什么“龙颜”、“龙体”、“龙行”、“坐龙廷”、“龙驭宾天”、“龙子龙孙”。同时,在皇宫中的一切器物、服饰、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龙的印记,如“龙袍”、“龙衮”、“龙冠”、“龙座”、“龙床”、“龙辇”、“龙舟”、“龙船”……皇宫中最重要的装饰就是龙纹和龙雕、龙塑,如柱、脊、檐、梁、栏杆、藻井……无不布满龙纹,例如,据有人统计,仅故宫的太和殿内外各种龙饰、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844条。

历史上的最高统治者总是把自己和龙联系起来,主要是借龙这一所谓“通天神兽”来说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表明自己的尊严、高贵和神圣,加强自己的绝对权威和统治。这是历史上龙与政治关系的实质。

3 多姿多彩龙文化

画龙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众多的原龙纹,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龙画是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其中不仅绘有人物驭龙图而且还绘有四条龙形。另外汉代黄安岭;三国时的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张僧繇;唐代的李思训、冯绍正、吴道子、孙位;宋代的董羽、曾传古、陈容;明代汪肇等画家留下了大量的龙画作品。近代、现代、当代美术中都有很多杰出的画龙作品。

龙与中国雕塑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龙在雕塑艺术中表现最大量、最丰富、也最集中。龙雕从类型上看有浮雕;从雕塑材料方面看有石雕、玉雕、木雕、金属雕、陶塑、泥塑等。从龙雕的龙型方面看千姿百态:有坐龙、团龙、盘龙、升龙、降龙、行龙、飞龙、跑龙、腾龙、云水龙、戏珠龙……如产生于明代的天安门前的华表上的龙雕,艺术价值十分高,它利用立体圆雕,浅、深浮雕等多种技法,表现龙在祥云中盘旋上升的飞动气势,极为壮美高华。从龙雕艺术表现方面看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艺美术;二是建筑;三是祭祀器物。

另外,龙与民俗、民间文化也有十分密切关系。龙与民俗结合形成了民间龙文化,这种民间龙文化在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大量的表现,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时间也非常久远。民间龙文化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类:一是以求雨止雨为内容的龙文化。二是以降福灭灾、象征祥瑞为内容的龙文化。三是以赛龙舟、玩龙灯、放龙风筝、舞龙等娱乐为中心的龙文化。四是以制作手工艺品为内容的龙文化。五是以命名地名为内容的龙文化。总之民间龙文化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揭秘教育大跃进:大学教材最快十天一本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跃进是国人在20世纪继义和团之后,鼓捣出来的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就当时而言,的确是充分地发挥了国人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人们说话做事的胆量,似乎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来就没这么大过。大跃进很热闹,内容也挺多,人们一般记得比较牢的是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亩产万斤乃至几十上百万斤、公共食堂和吃饭不要钱。人们

  •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8世纪的中国,外表看起来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和谐社会。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所谓的“盛世”下,史无前例的人口爆炸和商业扩展渐渐引致一个游民社会诞生。帝国的城镇到处是四处游荡的陌生人。他们纷纷投入山堂,藉此呼朋引类,互援互助,一个“江湖”由此成形。1786年,

  • 雷神之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远古时代,在中国的西北方有一个华胥氏之国,那里是人问少有的乐土。这里,国家没有首领,人民没有什么欲望嗜好,切听其自然。所以这里的人都长寿,活一二百岁很平常。 这里的人还能在天空中行走;过高山如履平地;下水不会淹死;入火不会烧死;云雾遮不住他们的视线;雷声影响不了他们的听闻。困,就在空睡觉,如同睡

  • 素女化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素女是黄帝的侍女,长得非常美丽,一身肌肤洁白如雪,品莹如玉,润滑如脂,故名为素女。素女是鼓瑟的高手,每当她在都广之野,伸出她那一双纤纤玉手,鼓起五十弦的瑟耐,那鸾鸟会不由自主地随瑟鸣唱;凤凰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灵寿之树也纷纷绽开了花朵。 素女和黄帝手下的天神大鸿相爱了。大鸿英武勇敢,背上长着一

  • 巨人刑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下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后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

  • 军事女神九天玄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据史书及神话传说记载:她是西灵圣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黄帝之军师。鉴于她所造能出奇制胜的“天书”兵法,堪称得是中国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 传说古时,黄帝与蚩尤,鏖战于涿鹿九战而不胜。蚩尤之暴,他祭起法术,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

  • 帝尧造围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

  • 帝尧治涝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古代这里多黑风,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水也称为黑水了。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传说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涝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

  • 天女旱魃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黄帝见应龙不抵事,就调来自己的女儿魃。魃是旱神,模样极丑,秃头,眼睛长在头上,空着青衣,住在系昆山的共工之台上。魃浑身散发出温度极高的热量,刹时间风停雨止,烈日当空.阵阵热浪向蚩尤军队袭去,蚩尤军队如置身于火炉之中。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直杀得蚩尤军队落荒而逃,一直追杀了数百里方才收兵。然而

  • 水神共工撞天柱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女娲把天地修补好后,世界上又相安无事很多年。可是后来,这宁静和平的局面被一场可怕的恶战破坏了。交战的双方一个是统治宇宙的黄帝后裔天帝颛顼,一个是统治地上十分之七水域的水神共工。 共工是炎帝后裔火神祝融的儿子,生着人的脸,蛇的身子.披着一头火样的红发,性情暴烈。共工不甘心屈居于颛顼之下称臣,久想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