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反思国民性: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反思国民性: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4/2/24 20:43:52

江湖性格成为一面面镜子,印证江湖文化沉淀之深厚,“武侠癖”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崇拜武侠闻名于世,不仅武侠书报畅销海内外,武侠背景的功夫电影更打入了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要理解中国人何以偏爱武侠,人人都想做“老大”,一切还须从江湖说起。没有江湖化,便没有武侠崇拜。

有一种浅显的解释,说武侠是中国文化的英雄。此言差矣,武侠只是枭雄,不是英雄。英雄何指?譬如孙武吴起霍去病卫青、岳飞、戚继光、文天祥、林则徐,他们是拿俸禄的。这很关键,拿俸禄说明身处合法正统体制内,维护正式规则,这是非江湖与江湖的界限,是第一个要点。枭雄是谁?是宋江、晁盖、韦小宝、岳不群、黄金荣、杜月笙、许大马棒、座山雕,他们没人发饷,没朝廷出粮,靠自己去打砸抢,去巧取豪夺。这也很重要,是第二个要点,是靠抢,靠制造社会不公,而不是靠劳动。实际上,文学传统早有默认分类,前者是英雄故事,后者是豪侠故事,自古各有流派,各有受众。英雄不打家劫舍,豪侠离不了打家劫舍。至于“成者王侯败者贼”的说辞,仿佛混淆英雄枭雄的界限,其实不然,它只说明枭雄和英雄是可转换的,并无绝对界限。枭雄放弃打家劫舍,皈依合法正统,或者创建正式规则,便是王侯,可自称英雄。得了正统,即可收租派税,谁还打家劫舍?譬如刘邦、朱元璋等。

还有一种解释,说国人崇拜武侠是对暴力的崇尚,是顶礼膜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虽沾点边,却不靠谱。论暴力革命,秦始皇成吉思汗李世民都是领袖,但这三人与武侠毫无关涉,从未有好事者将之划入武侠。他们是英雄而不是枭雄,是创立政治制度的政治家,而不是体制外的江湖豪侠。

武侠的文化母体是江湖。武侠首先是“侠”,其次是“武”,合而为一为拥有武功的侠客。侠,即是游离体制外的实力人物。武侠是江湖英雄,是江湖文化语境崇拜的偶像,其崇拜者遍及大众。这大众,狭义上是道上喽啰;广义上是被江湖化的普罗大众,是有江湖气的百姓。

儒教正统的偶像是忠义英雄,而江湖的偶像是武侠。前面说过,假若只看秦汉以降,江湖便是蜕化的儒教,尤其明以后江湖形态完全是退化儒教形态。“三纲五常”、“五伦”、“八德”渐渐蜕变,慢慢只落得“武”、“义”二字。拳脚功夫加上义气,是立足江湖的两样法宝。一般说江湖分三教九流,下下等是那些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流浪人、漂泊者,上上等是混得有模有样,悠游自在、功夫精湛、义气盖天的武侠,专以仗义行侠名义打家劫舍。武侠崇拜是泛江湖子民对江湖豪侠的崇拜,是下下等对上上等的羡慕,这是武侠崇拜的由来。

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武侠故事给予深陷江湖氤氲的小人物一个白日梦的机会,使其从中寻求自我解脱和升华。梦境与现实的江湖互为表里,同属一个精神符号体系。江湖化越深,就越崇拜武侠,武侠故事就越流行。武侠文化流行与社会江湖化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清朝比明朝流行,民国比清朝流行,*后比*前流行,两相比较便彰显了体制管理真空与武侠文化盛行的渊源。只要正式规则松懈,非正式规则就泛滥;只要非正式规则泛滥,武侠故事就繁荣昌盛。

当然,武侠写家并非都属泛滥货色,也有高明先生,境界直逼思想大师。此非戏言,许多中文教授不屑于武侠小说,作者不苟同。华罗庚称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童话,往褒义说确系如此,背后蕴含精深的道理。譬如,对揭露中国近代史上江湖颠覆儒教制度这一黑幕,极大凸显两千年未有过的制度危机,当数金庸的《鹿鼎记》一针见血。金庸小说《鹿鼎记》所含思想之敏锐,直逼鲁迅《狂人日记》。作者时常讶异,反思近代国难的文字可谓浩若烟海,居然是金庸小说率先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江湖性颠覆的事实:即明清以后“古典性”的终结,“江湖性”的发端,现代性的薄弱,使中国演变为一个江湖国家。《鹿鼎记》的过人之处是以主人公韦小宝这样一个飞黄腾达流氓的命运描写,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轨道的非理性,以及江湖化的真相。江湖颠覆正统体制,使整个社会变得荒诞。韦小宝,乃是扬州一个江湖混混,一个*私生子,俗称“婊子养的”。正经学问不学,仁义道德不顾;只学讲义气,擅钻营,心狠手辣,入皇宫假扮太监并逐步得到康熙的宠信,后入天地会,当上了青木堂香主,从此黑白两道均平步青云。韦小宝的故事结局圆满,晚年过得很是滋润,携七位大小老婆躲往云南,偏安一隅享清福了。

韦小宝这一人物设置,在文学技巧上是对近代中华文明的暗喻和反讽,讲义气、不择手段、有奶便是娘、飞黄腾达、美女如云等等,尽是江湖道上之准则。它反映了一种高度江湖化的社会伦理和价值结构,只不过普通中国人浑然不觉,“润物细无声”地嵌入了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韦小宝的故事揭示了近代秩序江湖化这一事实,江湖秩序颠覆了儒教体系,导致了一系列伦理价值观念的颠倒,产生了“老实人吃亏”、“坏人占便宜”的制度悖论。

《鹿鼎记》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反讽“坏人如何飞黄腾达”。金庸精细地设计了一个人物,处处与儒家准则对着干“婊子养的”杂种,“有奶便是娘”的混混,一反“温良恭俭让”的心狠手辣。中国历史小说和戏剧大多借古寓今,这是受大众喜爱的套路,至今尚有诠释的生命力。譬如单位里有人嫖妓被“扫黄”归案,办公室沸扬之间,有同事不但不指责其下流无耻,反倒笑他笨蛋、不长心眼儿,以显示自己更无耻、更聪明,更韦小宝。某日,一位官员被“双规”,谴责之声不闻,嘲笑之声不绝于耳:太笨了,还敢做局长?

一部《鹿鼎记》,概括了明清代以来价值观的江湖本性:笑贫不笑娼,笑笨不笑腐;老实不如奸诈,劳动不如混世。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历代皇帝爱攀龙始于黄帝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龙年伊始谈龙及龙文化,不仅是饶有兴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1 龙起源众说纷纭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龙,这一神圣怪异的动物神,几乎贯穿了中华

  • 揭秘教育大跃进:大学教材最快十天一本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跃进是国人在20世纪继义和团之后,鼓捣出来的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就当时而言,的确是充分地发挥了国人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人们说话做事的胆量,似乎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来就没这么大过。大跃进很热闹,内容也挺多,人们一般记得比较牢的是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亩产万斤乃至几十上百万斤、公共食堂和吃饭不要钱。人们

  •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8世纪的中国,外表看起来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和谐社会。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所谓的“盛世”下,史无前例的人口爆炸和商业扩展渐渐引致一个游民社会诞生。帝国的城镇到处是四处游荡的陌生人。他们纷纷投入山堂,藉此呼朋引类,互援互助,一个“江湖”由此成形。1786年,

  • 雷神之子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远古时代,在中国的西北方有一个华胥氏之国,那里是人问少有的乐土。这里,国家没有首领,人民没有什么欲望嗜好,切听其自然。所以这里的人都长寿,活一二百岁很平常。 这里的人还能在天空中行走;过高山如履平地;下水不会淹死;入火不会烧死;云雾遮不住他们的视线;雷声影响不了他们的听闻。困,就在空睡觉,如同睡

  • 素女化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素女是黄帝的侍女,长得非常美丽,一身肌肤洁白如雪,品莹如玉,润滑如脂,故名为素女。素女是鼓瑟的高手,每当她在都广之野,伸出她那一双纤纤玉手,鼓起五十弦的瑟耐,那鸾鸟会不由自主地随瑟鸣唱;凤凰会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灵寿之树也纷纷绽开了花朵。 素女和黄帝手下的天神大鸿相爱了。大鸿英武勇敢,背上长着一

  • 巨人刑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和黄帝争神座,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刑天。"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 当炎帝还是统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爱音乐,曾为炎帝作乐曲,作诗歌《丰收》,总名称为《下谋》,以歌颂当时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后炎帝被黄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

  • 军事女神九天玄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据史书及神话传说记载:她是西灵圣母元君之弟子,又是黄帝之军师。鉴于她所造能出奇制胜的“天书”兵法,堪称得是中国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 传说古时,黄帝与蚩尤,鏖战于涿鹿九战而不胜。蚩尤之暴,他祭起法术,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

  • 帝尧造围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

  • 帝尧治涝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平阳北有一条涝河,它发源于浮山东北的牛首山下,古代这里多黑风,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称为乌岭或黑山,涝水也称为黑水了。黑水和城西河水马台河汇合以后,到郭行一带峡谷水流湍急,洪水季节,河水猛涨,横溢两岸,常常造成灾害。传说黑水上有个黑风女妖作怪,兴风作浪,涝水狂涨,淹没附近的良田村庄。女妖走时(干旱

  • 天女旱魃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黄帝见应龙不抵事,就调来自己的女儿魃。魃是旱神,模样极丑,秃头,眼睛长在头上,空着青衣,住在系昆山的共工之台上。魃浑身散发出温度极高的热量,刹时间风停雨止,烈日当空.阵阵热浪向蚩尤军队袭去,蚩尤军队如置身于火炉之中。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直杀得蚩尤军队落荒而逃,一直追杀了数百里方才收兵。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