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圣旨下达的流程:别被电视骗了

古代圣旨下达的流程:别被电视骗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39 更新时间:2024/1/16 6:09:19

众所周知,圣旨是异神圣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然而,我们关心的是,那些神圣的圣旨是如出炉的,它面世前应该经过哪些程序?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一个皇帝有了某个“灵感”,或者做出了一份决定时,他就会对身边的大臣或者太监说:“来人,拟旨。”然后他说,大臣或太监在旁边写,(有时甚至他自己亲自拿起笔写起圣旨来),正如周国平所说,“旅游业败坏风景,电视机培养白痴”,这未免太把圣旨当儿戏了!

以唐朝为例(唐朝的丞相的权力比汉朝的小,但要比朝的大),所谓“圣旨”,皇帝是没有资格自己写或者让身边人写的,说得偏激一点,“圣旨”跟你这个皇帝的关系不大。

一份圣旨的常规出炉程序是这样的:由中书省(武则天称帝时将它的名称改作了凤阁)的中书舍人们针对某件事情各自写一道圣旨(初稿),写好后送给自己的领导中书令(或中书侍郎),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其中选一道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饰润色,形成真正的圣旨(熟稿),然后送交给皇帝盖个章(皇帝如果有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用红笔写在圣旨的空白处,但他理论上没有直接否决圣旨的权力),然后再交给门下省(武则天称帝时将它的名称改作了鸾台)审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执行。

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的。

非法的圣旨在历史上非常少见,一旦出现,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却绕过凤阁鸾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但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按规定需要用红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晓,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朝的国号由何而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七个来由。

  • 古人送别为何要折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送别,永远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滞后,送别显得伤感而又隆重,往往一别,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折柳相送是古人送别的重要仪式。古人送别要折柳,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送别风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 寺、庙、祠、观、庵 的区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丨寺丨《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

  • 为什么古人把到药房买药说成抓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年长一些的老人到中药房去配药,称之为“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

  • 古代为什么把上厕所叫做出恭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知道,“恭”是个褒义词,无论是恭候、恭谨、恭请,还是恭贺、恭维、恭喜,都是尊敬的意思。那么,怎么把含有恭敬之意的“恭”字与具有入厕如厕之意的“出恭”一词扯到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的科举考试开始说起。明朝盛行的科举考试,要比今天的高考更为严格。除了监考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朝中的大臣外,光从皇帝亲自巡视考

  • 祖先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用心竟如此良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那么老祖囘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边的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

  •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与道德关系?儒家思想的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伦理与道德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中西方道德哲学关注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伦理理念与伦理现实的关系问题。现代人容易将伦理与道德混同。但实际上伦理与道德存在哲学上的差异。简明地说,伦理重在探讨“人”与“伦”的关系,道德重在探讨“人”与“理”的关系;伦理具有客观性与实在性,而道德具有主观性与个别性。现实生活中,

  • 什么是八字?古人们信奉的八字到底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八字是中华文明的缩影,这个定义很多人很难认同,但是仔细考量中华文明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就可以感同身受。人与社会乃至自然界构成的既独立又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系统,就是一个我生(食伤)、生我(印枭)、我克(财)、克我(官杀)、同我(比劫)的关系,八字就是模拟并表述这个系统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对

  • 为什么历史上都用狼烟四起表示战乱?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狼烟:点燃干燥的狼粪而形成的烟,狼烟是作为古代军队中传送警报信息的信号,一但有危险,就立刻点燃狼烟,别的地方的士兵就看见了,因为狼烟很浓,而且狼烟很重不会轻易被风吹散,而狼粪又易保存,所以被作为军事信号传送工具,当然现在不用了,信号弹比它强。但对狼烟也存在这不同的看法。敦煌学者节正宇认为,烽火不是以

  • 皇帝之妻为何被称之为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中国古代宫廷里,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在众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可是,为什么要称皇帝之妻为“后”呢?“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商颂·玄鸟》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笺曰:“后,君也。”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书经·说命中》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