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是怎么发放年终奖的

古代是怎么发放年终奖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12 更新时间:2024/1/25 14:49:49

过年对于职场人来说最为关注的就年终奖,年终奖不但是公司对职场人一年工作的奖励,更是对它们的认可,每到年底人们纷纷开始讨论年终奖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那么古代人是否有年终奖呢?它们能发多少?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其实年终奖在我国自古就有,而且朝代不同发放方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古代来看看他们过年时如发年终奖的,在我国古代,高级官员的年终奖由朝廷发放,小官小吏的年终奖则需要他们自己想办法创收。

一、朝廷发放的年终奖

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领这一回年终奖,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

代官员的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工资虽然很高,但年终奖却很少。每年冬至,皇帝给高级官员们发年终奖,宰相、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的大臣,每人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两坛子黄酒而已。

清朝皇帝年底多用荷包赏赐大臣。这赏赐的荷包里究竟会装着多少钱呢?岁末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这也算是挺丰厚的“年终奖”了。

民国时期,商店的伙计、公司的职员一般也都有年终奖。年终奖有多有少,掌柜或者经理可能有上千块或者几百块大洋的年终奖,伙计和普通工人有个几十块或者几块大洋的年终奖已经很不错了。商铺和作坊都有一批学徒,学徒一般是没有工钱的,可是却有年终奖。大方的老板会给个二三十块大洋的红包,小气的老板会管学徒一顿好饭,这顿好饭也可以算是年终奖。那时候一年360日(阴历),地主家的长工吃肉的日子大概有20多天。这些日子多数集中在正月,地主家给长工吃肉则是一种拉拢鼓励的表示,而正月没有给长工加肉的东家,会蒙上悭吝的恶名。这吃肉也可算是长工的年终奖了。

二、下级官员年终奖创收的办法

秦汉魏晋时期,公文写在竹简上,公文传达过程中,用口袋把公文装起来,再糊上胶泥,盖上公章。另一个部门收到这个口袋,剥掉胶泥,把公文倒出来,装公文的这个口袋就成了废品。那时候装竹简的口袋有皮质的,有丝织的,也有麻布的,都能卖钱。攒的口袋多了,到年底运到市场上卖掉,年终奖就有了。

唐朝和宋朝有一段时间允许各州府衙门民间放高利贷。高利贷的本金,有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也有官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获得的利润,国家财政抽小头,地方留大头,大部分利息都存进了小金库,其中一些钱用到岁尾发年货、发红包。

明清时期官员的俸禄很低,京官的年终奖金不是朝廷发,而是来自地方官员。当时地方官员来钱渠道多,而京官就比较穷困一些。地方官员为获取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每当冬日降临,往往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此谓“炭敬”。

炭敬是“馈岁”(新年礼物)的意思,所以地方官员赠送所附的信里一般不直接说数目,而以梅花诗八韵、十韵或数十韵来代替,如果是四十两银子就说是“四十人”,三百两就说“诗一部”,显得很儒雅。有人送贝勒载涛一千两银子,信封上写的是“千佛名经”四个字,可这个花花公子连这个意思都不懂,还拿给别人看,后来拆开来,才发现里面是一千两的银票。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民间闹洞房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五子登科 考验新人互相配合的默契,找根红绳子,新人用嘴各叼一头,中间系上一支点燃的香烟,在桌上放5跟竖直的火柴(可插在水果上)然后新人不能用手帮忙,两人合作把5根火柴全部点燃。提示:一定要紧绷绳子眼睛瞄准。2、爱心杯 取2个一样的杯子,倒满酒在其中一个杯子口部盖上保鲜膜,然后将2个杯子口对口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

  • 民间正月里不理发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有一个传统就是正月里不理发,所以大部分人在年三十之前理发,过了一个正月之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在理发,所以民间就有传言“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那么这个传言是否是真的呢?经专家翻阅古籍才知道正月里不剃头的民俗来源于沈阳,也与大清朝入主中原开始的公元1

  • 分道扬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镳指马嚼子,扬镳即为驱马前行。分道指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在现代成语中,我们把道不同不相与谋者的分手叫做分道扬镳,鲜为人知的是,这个成语产生于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

  • 中国古代乳房文化的空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敦煌曲子词中倒是提到了乳房:“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胸上雪,从君咬”,只不过反映了西域新婚性爱的一种习俗而已。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乳房并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审美对象,然而当代中国的乳房文化,却已经很难找到中国古代乳房文化的印迹了。可惜的是,

  • 元宵节经典灯谜锦集(包罗万象)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灯谜一、汉字篇:1、早不说晚不说(打一字)许2、进水行不成(打一字)衍3、上下一体(打一字)卡4、半导体(打一字)付5、熙熙攘攘(打一字)侈6、内里有人(打一字)肉7、一一入史册(打一字)更8、两点天上来(打一字)关9、祝福(打一字)诘10、池塘亮底(打一字)汗11、雨(打一字)池12、血盆(打一字

  • 五路财神的来历和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五路财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

  • 月亮阴晴圆缺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岭山的草原上,有一个叫鲁布桑巴图的人,他见蒙古族的同胞们终年经受风沙的吹打、雨雪的袭击以及魔鬼的侵袭,便立志要为他们建造一种结实的房屋。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办成这件造福于民的事,鲁布桑巴图骑着马走遍了高山林海,带着斧头在树林中砍伐最好的木材,又历尽千辛万苦将木材运回草原。他要用

  • 月经叫大姨妈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佳儿的女孩,自小父母双亡,寄居在她的姨妈家,佳儿长大成人后与一个姓李的书生相爱,李书生每次要与佳儿亲热的时候都会因为佳儿的姨妈来了而扫兴,几年后书生和佳儿结了婚,在结婚当日入洞房后,书生要与佳儿亲热行房事,恰巧的是这天佳儿来了月经,不能行房事,但是佳儿因害羞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

  • 《三国演义》中十大千古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2、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