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口是心非的典故

口是心非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59 更新时间:2024/2/15 20:39:20

口是心非这个成语我想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它的本来意思是说嘴里说的很,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一般都用做贬义词,但是我觉得现在它的意思更趋于中性,达出了更多的无可奈

现在的生活压力这么大,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不得不说出一些口是心非的话,一些谀奉承的话。不管是为了讨好领导,还是为了迎合同事,这都使得口是心非成为了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学会了圆滑,学会了掩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变得有一些虚伪,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累。

当然还有另外的情况,你比如说为了维护我们的自尊,有时候我们就是不承认某些事情,其实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想的很明白了。只是为了面问题,死活不肯承认,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呀”。但是也可以理解,当今社会的人对面子的重视程度直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你说我们这又是何苦来,为什么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呢?我多想脱掉伪装的外衣,露出真实的自己,活出属于我自己的精彩。但是难了,也许是我想的太完美了,我总是幻想着一个可以自由畅想的完美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再也不用说自己不想说的话,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的这个想法太不现实了,根本不可能实现。是的,我也承认这个想法太趋于理想了,跟我们超现实的当今社会格格不入。所以我很矛盾,虽然我知道它只是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梦,但是我却依然选择了坚持。我要寻找这样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完美世界。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可以说一些口是心非的话,但我希望前提是不要伤害任何人,不超越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人不能没有底线,这应该是我们作出的最后让步。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完全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享受生活乐趣的权利。

总之一句话,口是心非也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千万不要过度的使用,一定要用的合理,用的恰当,让它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破坏我们的美好生活。我的生活我做,我们一定要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近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一首歌咏菊花的诗。黄巢年轻时,到京城长安应考,没有考上。他在长安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愤慨地写下了这首诗,表示了自己立志推翻唐王朝统治的决心。唐朝晚年,特别是唐宣宗以后的懿宗、僖宗,一味的只知道寻欢作乐。朝廷

  • 鹜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时,看到一只蚌露出水面在晒太阳,正巧飞来一只鹜鸟去啄蚌肉。蚌马上合拢其壳,将鹜鸟的长嘴紧紧 地挟住,鹜鸟说:&ldqu

  •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语出]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时候有座城市,城门楼起了大火,不远处池里的鱼儿们张望着;“看出什么事了?”鱼儿们问。“城门着火了。”一条鱼说:“能

  •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语出]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释义: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语出:传说古代某人将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板;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里王二看见牌子;就把银子偷走;也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隔壁王二不曾偷。”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

  •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很高的大官。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

  • 伍子胥过昭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ù)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公元前

  • 伯乐相马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这是唐代韩愈的《马说》中的故事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