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看完这个人的遭遇你还敢和禅师聊天吗?

佛教故事:看完这个人的遭遇你还敢和禅师聊天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96 更新时间:2024/2/19 21:00:58

禅门的人生观,好像皮箱一样,有时候你要提得起,有时候你要放得下,当提起的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没有禅慧的人生,当提起的时候不提起,当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反而提起,当提起的时候反而放下。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锐利的法,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他,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这才方便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无可奈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无奈地道:“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信徒至此才稍有契悟。

赵州禅师和信徒的一番对话,信徒不能契悟,赵州禅师只有怪他没有佛性,但赵州禅师又慨叹说:人,并不缺少佛性啊!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与残忍无关 为救众生你舍得割掉自己的肉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故事结局如何?那就一起来读由浙江上虞多宝讲寺据《贤愚经》卷一《梵天请法六事品》、《六度集经》卷一《萨波达王本生》改编的割肉贸鸽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

  • 一位禅师独自闯贼营 巧用计谋拯救全镇百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禅即生活》,原标题为“快活烈汉”,主人公是宋代性空妙普禅师。性空禅师除去文中这段惊人经历,另有一桩神奇事迹:禅师晚年当众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留一个洞,口中吹着竹笛,在悠扬笛声中,随波逐流而化,成就一段佳话。他临终留下一首偈:“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

  • 佛教故事:野鸡取水灭火 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则叫“精卫填海”,不知道感动过多少华夏儿女。佛教经论中精彩故事也很多,下面这则节选自《大智度论》的故事与“精卫填海”相比,其动人处毫不逊色。 从前,有一片森林被野火烧着。 森林中有一只野鸡,看见森林发生火灾,竭尽全力,飞到水里,取水灭火,这样往返不停,不知疲劳,不以

  • 佛教故事:洞水逆流的禅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人用疑心参禅,用体会参禅,用问道参禅,终不及用平常心参禅。我们在世间的生活,全在颠倒矛盾妄想之中,如能明白洞水逆流,那就是平常心显现。千疑万问,终不及一颗平常心,所谓禅就是平常心。 龙牙山居遁禅师参禅很久,但自觉收效不大。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决定去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 在终南山,他

  • 因果不虚!中国历史名人转世的三则经典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故事一:明儒王阳明先生 有一次王阳明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 “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

  • 佛教故事:你能保证活到明天吗?9岁孩子这样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是经不起等待的,人生短暂,须只争朝夕。如果还有明天,你将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是的,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谁也不能确定明天带来的是新的希望,还是未知的绝望!所以人活着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为过去的一部分! 日本净土宗的创始人亲鸾上人自小

  • 终极提问:佛从哪里来?佛到哪里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里呢?下面这则故事,禅师给与解答,让我们来用心体会吧。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

  • 佛教故事:无畏慈父长寿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陀这个皈依境,作为果位来讲,有这样殊胜的色身、殊胜的身语功德,但对我们来讲,这些事情太高,太远,往往难以生起切身的体验。另一方面,作为佛法来讲,我们皈依三宝,法是正救护,能够救度我们的痛苦。我们看看离我们比较近的,佛的因地,在没有成就佛陀圆满的果位的时候,他是如何依靠佛法,救度自己以及他人的苦难?

  • 佛教故事:吃饭睡觉竟是秘密用功的法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可是今天究竟有多少人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的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到达平常心的境界,是须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禅师们多在“用功”,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 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 大珠:“有!” 有源:“

  • 佛教故事:磨砖作镜子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马祖主张道不用修,或者说任心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与实践的总纲领。他让“顿悟”说付诸实行,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传统,促使禅僧普遍革新禅的观念。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