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磨砖作镜子的故事

佛教故事:磨砖作镜子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23 更新时间:2024/2/20 4:35:14

祖道一是禅宗最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汉州什方县(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马祖主道不用修,或者说任心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与实践的总纲领。他让“顿悟”说付诸实行,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传统,促使禅僧普遍革新禅的观念。

马祖道一12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于坐,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佛教故事:不知布施与畸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世间上有人过分贪财,有人过分施舍,均非佛教中道之义。悭贪之人应知喜舍结缘乃发财顺利之因,不播种,怎有收成?布施之人应在不自苦不自恼情形下为之,否则即为不净之施。故事里默仙禅师以掌为喻,实有至理。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我的妻子悭贪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你能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

  • 佛教故事:花草树木能否成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不探讨根本,只寻枝末,怎能进入禅道?禅,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不要去攀缘其它。接下来听禅师如何说: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

  • 佛教故事:“解缚”捆住自己的绳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从禅宗来看,初祖达摩和二祖的公案叫“安心”,二祖慧可传法给四祖的公案叫“忏罪”,三祖给四祖传法的公案叫做“解缚”,看着公案就能得到启发,佛法里说的一法通,万法通,不用名师来指点,公案就是祖师们在指点我们。 有一次四祖道信12岁时,听说天柱山三祖寺这里有个老和尚很有修为,走路从湖北到三祖寺这里,来请

  • 佛教故事:康熙结缘普陀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本文叙述的是清圣祖康熙与普陀山观音菩萨结缘的故事。 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康熙笃信观世音菩萨。康熙在位时有意要将普陀山建为全国佛教第一圣地。他数次下江南

  • 佛教故事:一念贪心转世变鬼 恳求高僧超拔苦难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证严法师这个故事出自唐惠详法师所撰《法华经传记》,当然自由发挥部分很多。故事中这位高僧叫慧果,是刘宋时期豫州人。文中提到的“瓦观寺”,应该是“瓦官寺”(可能录入文本出错),原是东晋所建名刹,位于六朝古都建康。此外,据《法华经传记》记载,慧果大师抄写《法华经》后,这位啖粪鬼已投胎转世,重得人身,与证严

  • 佛教故事:大慈悲!为救野鸡 不惜割舍自己耳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智舜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星云大师用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智舜禅师的德行,证实了这句话。这也是禅师视四大假合的色身如同臭皮囊一样,故此能够无有痛苦、身心自在。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林下打坐,

  • 十则佛教小故事 助你参禅悟道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

  • 僧人因贪心死后堕鬼道 一部《法华经》将其救助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证严法师这个故事出自唐惠详法师所撰《法华经传记》,当然自由发挥部分很多。故事中这位高僧叫慧果,是刘宋时期豫州人。文中提到的“瓦观寺”,应该是“瓦官寺”(可能录入文本出错),原是东晋所建名刹,位于六朝古都建康。此外,据《法华经传记》记载,慧果大师抄写《法华经》后,这位啖粪鬼已投胎转世,重得人身,与证严

  • 恶口之祸:出家僧对圣人造恶口 诚心忏悔免堕地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朋友!你见过夫妻间吵架么?如果见过,大底能领略那种不顾一切,让对方怎么不痛快自己就怎么说怎么来,然后自己就畅快,在这种场合人们的嘴巴威武的像狮子之口,说吞噬一切毫不夸张,而舌头则像激光之剑,摧毁一切,多少夫妻从此陌路。 至于人,舌头除了啖食众生,撒谎骗人,没错,第三个用处,就要算“恶口”。简单来讲

  • 佛子精诚学佛亲眼看见高僧显灵 连妖怪也奈何不了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能不能重现于世为他人所见?《北周书·儒林传》记载,卢光跟随北周皇帝出猎,亲眼看见高僧显灵,劝止滥杀野兽。这位无名高僧圆寂之后,生前用过的瓦钵和锡杖,都已慢慢没入泥土,也不知经过多少年,但在山上野兽遭遇捕杀之时,却又现身出来,化解一场杀戮,真是所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凡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