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鲁迅祖父与科场舞弊案 :鲁迅绍兴故居游记

鲁迅祖父与科场舞弊案 :鲁迅绍兴故居游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4/1/27 19:06:16

“江南古城看绍兴”。鲁迅故里的位于绍兴市鲁迅中路,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等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再次品读原汁原味的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孔乙己了,鲁讯先生笔下的“孔兄”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管他懂不懂呢,先合个影再说吧。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鲜为人知事情很多,而这次给我留下映像最深的莫过于鲁迅祖父与科场舞弊案了。可能这个故事还是孩提时代老师告诉我们的,虽现在早已忘记了。不过,再听起来感到非常有意思。

周家在绍兴称得上名门,其显赫有倚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其破落也源于周福清的一场灾祸-------“科场舞弊案”。

1871年,周福清赴京会试,中贡士,殿试获第三甲第十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钦点”,即皇帝亲定;“翰林院庶吉士”,即在翰林院(庶常馆)深造三年的“后备干部”。这是周氏家族弃耕经商、跃入仕层之最的最辉煌时刻。那天,京报抵绍,数名报子,手提大锣,一路狂敲,急奔周家,厅堂里报喜声、道贺声不绝,热闹非凡。此时里屋的戴老太太,即鲁迅的曾祖母却放声大哭:“拆家了,拆家了!”这不合时宜的忧叹是老人的敏感,或许就已经预示着什么了。

周福清秉性耿直,直言不讳,称慈禧太后为昏太后,说光绪是呆皇帝,他对不求上进的子侄辈,无不加以痛骂。当时周家礼房有一女婿陈秋舫,婚后居住于岳家,周福清就挖苦道:“躲在布裙底下的是没有出息的东西,哪里会得出山?”陈秋舫闻言,气愤至极,立即告辞岳家,扬言不出山决不再进周家。

周福清在翰林院结业后,并没有得到要职,而去江西金溪县任知县。清翰林外放任知县叫做老虎班,即科甲出身,自视才高而易得罪他人。周福清言辞犀利,更不能例外。

一次,拜访抚州知府,为公事与知府争执,知府难于下台,谎称这是皇上的事情。周福清偏不顺竿而下,反诘道:“皇上是什么东西,什么叫皇上?”

周福清的性格,无疑给他的仕途生涯蒙上了一层灰色。任期不满三年,周福清终以不称职为由而被弹劾革职。

第二年秋天,浙江举行乡试,五户周家的亲友,均有人应试。他们打探到主考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便凑了银钱一万两,恳求他去贿赂考官,以求中举。仕途的坎坷,并未使周福清觉醒,翰林的光环给家族的荣耀仍是那么地诱人。他初感不妥,踌躇不决,但清朝卖官鬻爵现象的蔓延,屡试不第的儿子步入仕途的渺茫,使周福清心存侥幸,决定铤而走险。于是,他给殷如璋书写亲笔信一封,内附银票一万两。

当时考官出京,为防舞弊,不准会见亲友,不准外出拜客,不准收发信件,到地方后,更要处处受到考试监督官的监督。周福清想,京官南下赴杭,必取道苏州,思忖再三,于8月31日带仆人陶阿顺到苏州专侯。

9月7日,殷如璋的船只抵达苏州,停泊在阊门码头。周福清随即差陶雇小船,设法靠近殷的官船,将信送上。恰巧副主考周锡恩在主考船上聊天,殷接信后,不便拆阅,搁于茶几,仍与副主考叙谈。也合该出事,素来办事精明的仆人陶阿顺,唯恐银票有闪失,高声嚷道:“信里有万两银票,怎么不给一张回条?”殷为示清白,将信交周锡恩阅,于是案发。

陶被押送到苏州府审讯,苏州知府仁堪与周福清相识,他感到案情严重,怕株连太多,欲以陶精神不正常为由,把事情化小。不巧的是,“躲在布裙底下”的陈秋舫却“出山了”,时任苏州府幕僚,陈执意不允,定要秉公执法。案情迅速移往浙江,由浙主办,呈报刑部。这一年,鲁迅十三岁。看来,“宁愿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是正确的。

科场贿赂虽是大案,但因清末纲纪废驰,官场也敷衍其事,不愿深究处理。第二年1月18日,浙江巡抚将历次审讯情况再次报告光绪,尽量为周福清减轻罪责,说周“一时糊涂,闻拿畏罪,自行赴县投首”等,并提出根据大清律定,提出“闻拿投首之犯于本罪上减一等”的处理意见。但是,光绪坚持对周福清施以重刑,当天就下了一道谕旨,“-------周福清改斩监侯,秋后处决,以肃法纪而儆效尤。”

为“斩监侯”?就是在秋决前,把所有“斩监侯”犯人的姓名,按省份分开,以圆形排列纸上,由皇帝用朱笔在犯人的姓名上画圈,圈到者就地处决,其余仍监禁狱中。如连续三年未被圈中,就改判为无期徒刑。周福清在经受了一次次的斩首恐惧后,居然幸运地成了“牢固监侯”(无期徒刑)。

1900年,刑部大赦,次年4月9日,周家把在省城监狱中度过近七个春秋,年已65岁的周福清接回家中。周福清回到家中,周福清在一个日渐困顿的家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三年后,病逝。

出狱后,儿子周用吉已在6年前忧愤中病故了,家中孤儿寡母,家景衰落,周福清每逢祀拜祖宗,仍穿上礼服、顶戴。他说:“我虽然被革职了,但是,我还有诰命”。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清末,周福清为光耀门楣,饱尝仕途之艰,代价是何等的惨重与可悲。

后来来到杭州,我还听到了很多关于鲁迅的逸闻。让杭州文化人久久不能释怀的是,鲁迅为什么不喜欢这个人间天堂?原来杭州给鲁迅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当时鲁迅的祖父因为科场舞弊案,在杭州蹲的大牢。按照当时的规矩,儿孙探视坐监的长辈,可以在牢里住一晚。估计鲁迅在监狱里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从此对这个城市再也没有好印象。以至于后来郁达夫准备到杭州发展,鲁迅还写诗劝阻。

祖父的下狱,父亲的牵连病故,使周家彻底破落。这一系列的变故,给少年鲁迅留下刻骨铭心的创痛,案发时,鲁迅只有12岁,在这由盛转衰的败落中,鲁迅深切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并决定要“走自己的路”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迅的人生之路。

-------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相信我们同学看到这里都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少年时代所学习过的鲁讯先生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完故事,我们便来到了我们中学课本中的“百草园”、“三味书屋”。随着导游员详细、生动的介绍,鲁讯先生的一生逐渐在我的脑海中又清晰起来……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清朝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废后?竟是因为皇后太败家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在顺治朝,发生了一件大事,震惊了朝野,那就是著名的“顺治废后”事件。 顺治帝的婚姻,是从他亲政后开始的。他的皇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也是顺治帝的亲表妹。按说,这样一桩亲上加亲的婚事,顺治帝怎么会不满意呢? 经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顺治帝的这个皇后有很多致命的弱点

  • 太监去势过程:中国古代残酷的太监阉割术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在古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技术条件下,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统统阉割,准备悉数送呈朝廷。但由于手术太残酷及医疗技术条件太差,在阮让自阉割幼童到奏闻朝廷这短短的时间内,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重新买了一批

  • 揭秘外籍太监朴不花 外籍太监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 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 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

  • 曹操父子不仅制约了汉献帝 三者还有着乱伦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汉献帝是东汉的皇帝,虽是皇帝,却一直是个傀儡皇帝。早先是被董卓和李傕郭汜制约。最后落于曹操父子之手。被胁迫长达四十年之久。可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不仅只是君臣关系和仇敌关系,其实还有着翁婿关系。曹操与汉献帝是翁婿,汉献帝与曹丕也是翁婿。 曹操本来没有篡权的野心,只想着被封侯。可随着地位不断提高,权

  • 解密:梁山头目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谋求朝廷招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野史秘闻

    宋江这人能做梁山泊首领,并不仅仅是他救了晁盖,并因为晁盖的关系当上了二把手,晁盖一死他就继任为第一头领。他所以能让兄弟们服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能说会道,善于协调和周边人的关系,这在郓城县如此,到了梁山泊更是如此。即便是一时兄弟们意见稍有差异,他也会在拿出自己的限制措施以后让兄弟们行事。比如那个李逵

  • 李清照不孕不育是因为古代技术落后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现代社会技术如此之高,也有不孕不育的女性,那么古代的李清照又是因为什么而导致不能怀孕的呢?是因为古代技术落后吗?李清照的一生不孕也成为这位中国古代文坛红粉佳人的最大的遗憾。其实,要解开这个谜底,也并非难事,只要从李清照的诗词中便可明白其中原因。 那首最为着名的《醉花阴·重阳》一词写得更是令人叹为

  • 狄仁杰有滥权的嫌疑?他担任宰相后搞裙带关系是否属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野史秘闻

    狄仁杰承认武则天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是合法的君主,但是辅佐女皇还是为他带来了困扰,他对此是十分苦恼的。据说他后来担任宰相的时候,在一个雪天里去洛阳城外看望自己的堂姨,这位堂姨对待他总是不冷不热的。 刚到门口,碰到表弟打猎回来,这位表弟见到贵为宰相的表哥,随便作个揖就走了,态度很傲慢。狄仁杰倒也没在

  • 宰相冯延已害怕老母鸡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一朝被蛇咬,

  • 中国古代的陪嫁媵侍到底是什么用意?陪嫁丫鬟是不是妾?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陪嫁丫头称为滕妾,有时候是女仆或女奴,有时候是新娘的同族姐妹甚至侄女。其用意相当于新娘陪嫁中的人力资源。 其用意是两方面。首先,千金小姐肯定会有一个从小服侍自己的丫鬟,十几年生活下来,感情肯定很好。所以,陪嫁丫鬟就担当着千金小姐在男方家的耳目和帮手的作用,是小姐的“自己人”,以前的人结婚都是父

  • 嘉靖皇帝:大明纵欲皇帝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这一回说到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见满城家家门口放一个鹅笼,笼子里养的却不是鹅,而是五、六岁的小孩子。而原因,竟是当地国王要用小孩子的心肝来煎药服用,据说有千年不老之功。 自然,这说的是比丘国。比丘国又在何处呢?那便是今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