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寅坐画戏店婆

唐寅坐画戏店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4/2/11 4:14:05

明朝的大书画家唐寅唐伯虎,风流倜傥,一生爱游山玩水。这一天,他游到了黄山,看到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美不胜收,处处皆画,就动了画黄山的念头,于是决定好好看看这黄山。他就在山脚下找了一家客店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月有。这一个多月他也把雄伟美丽的黄山看了个透,脑海里的黄山图也已经成型,可以说,成竹在胸了。这一天,他要离开客店,可店家婆把他给拦住了。人家为什么不让他走呢?是因为他欠人家店钱,一共欠了5两银子,店家婆怕他一走了之。这唐伯虎出来的时间久了,所带银两早就花完了,此时身上分无有。他再三说暂且记下,下次一并还清,可那店家婆一口咬定:“小店概不赊欠,不结清银子你就不能走人.”店家婆堵住门口,手里拿把小扇儿,不紧不慢的扇着,大有一“婆”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式。

唐伯虎一看这婆娘是个不懂君子之道的女人,有理也跟她说不清楚,更况没理呢。可此时身上又没有银子,正在无奈,一抬眼看见店家婆手里那把小绫子扇儿,有了主意。就说:“店家,你把扇子给我,我作画还你银子就是了。”那店家婆狐狐疑疑地看了看唐伯虎,才把扇子交给了他。唐伯虎接过扇子,在上面画了几笔,然后交给店家婆说:“店家,这把扇子你到街上可卖5两银子,就算我还你的店钱如何?”店家婆还是狐狐疑疑,看了看扇子上多了几条黑墨道子,心里说,嘿,你瞎划拉了这么两下子就能卖5两银子呀?就能还我一个月的店钱呀?别是骗我吧,我还不能让他走,他要走了我卖不了5两还找谁去?店家婆想到这儿就冲唐伯虎一呲牙说:“嗨嗨,公子,对不起,你现在还不能走,你得等我卖完了扇子回来再走。”唐伯虎是什么人,一听就明白了,说:“好吧,你尽管去卖。”那店家婆就把她男人招呼过来,使了个眼色。她男人自然明白她的意思,这是让他看住客人,不能让人走了。男人觉得有些过分,可又不敢不听。这男人是个“妻管严”

安排好以后,店家婆就来到街上卖画,果然卖了5两银子。看到手里白花花的银子,这婆娘心里就打起了歪主意:哦,敢情姓唐的这小子的画这么值钱啊,我不能让他走,我还得让他给我画。店家婆回来后就谎说:“哎哟,公子呀,你那画哪儿值那么多钱呀,我只卖了1两银子呀,你还得给我画。”唐伯虎一听,就知道这还是个贪心的婆娘,想在他身上多捞些油水。心里说,哼,我唐伯虎是什么人?是耍人的爷爷,戏人的外公,岂能叫你个山野婆子戏了耍了。就随口答应说:“好吧,你可多磨些墨多买些纸送到我房里,晚上我给你多作些画卖。”这可把店家婆给乐坏了。

店家婆出去有两三个时辰,就磨了许多墨,买了许多纸回来,又送到唐伯虎的房间里。这时唐伯虎又对她说:“店家,我作画是从来不许人看的,你可要给我看好门户,不许任何人观看。”店家婆满口答应着出去了。可出来后她又琢磨,姓唐的这小子作画儿干吗还不让人看呢,怎么回事儿?越琢磨越觉得好奇,越好奇越想看看。到了晚上就偷偷来到唐伯虎的门口,隔着门缝往里看。她就看见唐伯虎先把墨倒在了一个盆子里,把纸都铺在地上,然后脱了裤子,光着屁股往盆子里坐了坐,又往那些纸上坐,坐完之后又到清水盆里洗了洗,提上裤子,上床睡觉了。

店家婆看完后更乐了,心想,要不姓唐的这小子不让人看呢,敢情“坐”画这么容易啊,这个我也会了。第二天,唐伯虎把画交给店家婆说:“这些画卖二钱银子一,可卖4两银子,你拿去卖吧。”店家婆接了画,还看了看,怎么看也是个屁股印儿,还能卖钱?就起了疑心:“公子,你这是画的什么呀?”“噢,蝴蝶,你看这不是翅膀吗。”唐伯虎马上解说。店家婆就又看了看,忽然觉得还真象蝴蝶,人也乐了。她知道唐伯虎的画值钱了,拿到街上没卖二钱一张,卖了1两一张,1两一张也很快让人买走了。她一共卖了20两银子,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这店家婆知道画怎么“坐”了,也不想再留唐伯虎了。回来后就假惺惺的笑着说:“公子呀,您可真是金口啊,您那些画正好卖了4两,您可以走了。”

唐伯虎走了以后 ,店家婆决定不开客店了。不开店做什么?“坐”画卖。办画店,当画师,这个赚钱容易,比她开客店强多了。于是,买了许多墨,许多纸。到了晚上关上门,把墨倒在盆里,把纸铺在地上,学着唐伯虎的样子,脱了裤子,屁股上坐足了墨,就一张一张地坐,一下子坐了许多张,别提有多乐了。坐完了,也洗了洗穿上裤子,才对她男人说:“当家的,我们这下可找着发大财的路子了,你看我这一晚上就坐了这么多画,准能买百十两银子,用不上几年我们就成百万富翁了。”她男人听后,摇了摇头,嘬着牙花子说:“我总觉得这玩意儿有点玄呢!”“玄什么,我看的清清楚楚,姓唐的那小子就这样儿坐画,你放心好了。”

第二天店家婆就拿着画到街上去卖。人们一看店家婆又来卖画了,呼啦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可是看看又都摇摇头走开了,一个买的也没有。这婆娘不知道怎么回事呀?就抓住一个人问:“哎!你们怎么不买我这画?”那人看了看她,擓着头皮说:“你这蝴蝶都是母的,还都是死的呀!”“母的!死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你看你这蝴蝶,多肥大,还都没脑袋。”那人指着说。

店家婆低头一瞧,什么都明白了。这才知道上了唐伯虎的当。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石秀巧戏昏知县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野史秘闻

    拼命三郎石秀,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义军头领之一,他多谋善断,十分有心计。一天在山上巡营,听义卒们议论汶上来了个昏知县,姓钱,名财,外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钱是爹"。他胸无半点文墨,花五千两白银,在高俅处买了个汶上七品知县。钱知县上任以来,断案只认钱,谁送的钱多,谁的官司就赢,是个喝民血的东西! 一

  • 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野史秘闻

    听琴一家,从紫禁城来到江南,江南的天气就没有晴朗过。 父亲离开紫禁城以后,精神就开始惶恐,母亲也常常垂泪。父亲在前朝做官,两袖清风,听琴不知朝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才让他们一家走上漂泊的道路,听琴只想在逃离的日子里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也算尽一点女儿的孝心。 灰色的云雾,笼罩着西湖岸边的城市,给

  • 华佗巧治贪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野史秘闻

    三国时候,有一位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但好景不长,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满,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在床上更难受。 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诊断不出,杨宕只好派人去请神医华佗,并声称只要华佗能把他的病治好,不管花多少银

  • 杜甫智斗刁县令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唐代诗圣杜甫,一生坎坷,仕途艰难,50多岁时,携妻儿全家到了沙头镇。 他刚到沙头镇时,没有生活来源,虽有弟弟杜观及朋友们的接济,但毕竟是寄人篱下,非长久之计。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以卖药为业,聊度岁月。 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穷人实在无钱付药费的,还免

  • 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看到一份民众千人联名上告江南各省官员层层受贿、贪赃、诬陷好人的腐败问题诉状,请求皇上派员视察江南,惩治腐败。案情举出江南部分县、府官员,勾结地痞官僚子弟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贪污受贿,包庇坏人,诬陷好人,制造冤假错案的惊心动魄罪行。康熙皇帝看后十分震惊,决心在全国掀起整治腐败运

  • 县令笪继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野史秘闻

    明万历年间,笪继良新任铅山知县,正碰到连年灾荒。这对他而言无异于一次重大的考验。 笪继良带着公差,来到城郊体察民情,经过细心调查,了解到因为灾荒缺粮少食,穷到卖儿鬻女情况几乎在全县各乡村都存在。他连忙回县衙草拟和颁布政令,集全县之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并立下“白菜碑”于县衙大门口,上书:“为

  • 名士蒋士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士铨对句安鬼魂 相传永平城北风波岭来了三个秀才,他们在坡路边风波亭高谈阔论,吟诗作对。这时一位打鱼草的农人恰巧经过,以为他们在讲故事,便好奇地放下鱼草担子,走进亭子去听。秀才们都觉得农人搅了他们的雅兴,要赶农人离开。 农人自知走错地,但看不惯秀才们的傲气,便说:“原来你们在吟诗作对,正好

  • 老翁斗胆揭皇榜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野史秘闻

    话说有一位皇帝,吃厌了宫廷里的山珍海味,食欲不振,无心总理朝政。这可急坏了御厨,也急坏了专管御厨的大臣,他们手足无措,整天提心吊胆。有一天,皇帝突然要想吃一种黄澄澄的香饼子,并张榜百两黄金悬赏。皇榜可不是随便揭的,没有那个金刚钻,谁敢揽那个瓷器活,搞得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十天过去了,皇榜涛声依旧,急

  • “硬脖子”县令斗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咚、咚、咚!”一大清早,洛陽城县衙门前的桴鼓突然响了起来,把正在用早餐的洛陽县令董宣吓了一跳,连忙升堂。告状的是位妇人,自称是珠宝商的老婆。她说,早上有位叫高平富的男子,来他们开的珠宝店里,想给妻子买串珍珠项琏,非要珠宝商以一半的价格卖给他不可,珠宝商自然不答应。谁知那高平富蛮横霸道,见谈不成价格

  • 张之洞微服考县令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湖广总督张之洞喜欢微服私访,到各地访民情、查贪官。有一次,张之洞私访来到松滋县,他早就听说松滋县令是个断案公正的清官,便想亲眼见识见识。恰巧在路上碰到一个幼时的同窗好友,这位同窗虽说没做官,却是当地一大富户。他见张之洞穿着破衣烂衫,心中好生纳闷,忙从马上跳下来,问道:“孝达兄,你不是做了湖广总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