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

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56 更新时间:2024/3/26 19:02:57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看到一份民众千人联名上告江南各省官员层层受贿、贪赃、诬陷好人的腐败问题诉状,请求皇上派员视察江南,惩治腐败。案情举出江南部分县、府官员,勾结地痞官僚子弟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贪污受贿,包庇坏人,诬陷好人,制造冤假错案的惊心动魄罪行。康熙皇帝看后十分震惊,决心在全国掀起整治腐败运动,自己化装下江南秘密视察,回京研究惩治官僚腐败案件。

康熙皇帝把国事交托太子和宰相主持,他带着镇殿大将军和太监三人化装为商人模样,一起从京城悄悄出发,先到广东,后来福建,发现各县、市府的层层官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如不惩治,势必官逼民反。他在福建视察完毕,因银子花光,决定到福州府借银回京。当他路过福清光贤(新厝)坂顶街时,肚子饿得慌,决定在坂顶街上点心店用晚餐,康熙帝命李太监到一家名叫黄为善的点心店歇息吃饭。

李太监对黄为善老板订饭菜。就对黄为善说:“店家有什么饭菜快煮来给我们三人充饥。”

黄为善见是商人模样要吃好菜,对李太监说:“客官,天快黑了,店里没有什么好菜,只有炒焖面配红菇豆腐。”康熙在一旁听了就对李太监说:“我肚子太饿了,有什么煮什么,只要能充饥就可以。”

李太监问:“黄老板,红菇豆腐汤好吃吗?是用什么原料煮成的?”

黄为善回答:“红菇豆腐汤是用红菇、卤豆腐、新鲜猪肚、蛏干、各种调味料煮成的汤,搭配光贤炒焖面可好吃啦。”

李太监又问:“光贤炒面是用什么原料炒的?”

黄为善回答:“麦面、海蛏、虾仁、牡蛎、茴香豆、韭菜、芹菜、大白菜等原料搭配调味用武火炒火焖成。”

康熙帝听后说:“好呀!一道主食,文武齐全!老板就来这道文武面吧!不过--饭菜钱要先欠,待明早到福州借后,一定归还。”

三人吃罢红菇豆腐汤配炒焖面,连声叫好。康熙皇帝盛赞口味极佳,超过御厨。饭后李太监说:“我们的盘缠已花完,真对不起,还要借住一宿。”

黄为善听后笑着回答:“饭菜不必算,客官不嫌店挤,将就住一宿还可以的。”

黄为善把女儿的闺房让康熙住,他的房间让老婆和女儿睡,自己睡在厅中地板上。第二天康熙帝发现黄为善睡地板,十分感动,叫李太监把黄为善的地址抄录下来,待进京后携拔黄老板,报答人家一片好心。

黄为善叫老婆取出一百两积蓄给李太监作为进京路费。

康熙帝回京后,就召宰相和太子计议,对江南各省官员的贪污、受贿、为非作恶腐败问题提出惩治方案,决定派出一名大官、赐给金牌和尚方宝剑,先到江南各省惩治腐败,并顺路到福清坂顶街归还所借黄为善的银两。

宰相保举史部张尚书和镇殿大将军一起视察江西、福建两省,惩办贪官污吏,纠正平反冤假错案,减轻灾民税收等。临行前,康熙突然想起要吃光贤的红菇豆腐汤和炒焖面,可惜厨师没办法煮。

李太监对康熙献计说:“皇上要吃这两种面和汤,可吩咐张尚书把黄为善调进京都来。”

康熙帝命宰相下旨,并吩咐户部取一千两银子交史部同镇殿大将军一起去办。

张尚书同苏大将军在广东、福建惩治部分贪官污吏后,赶到福清坂顶街找黄为善。当他们在坂顶街发现黄为善店门被县衙查封,就询问街上邻居,才知道福建总督的儿子,是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见黄为善女儿长得美丽,就命家奴将其女抓进府来,强逼成婚,黄为善女儿抗婚不就,多次要自杀,只好将其先关起来。黄为善夫妇控告,被福清知县以诬告罪关进监牢。

张尚书同苏将军带着金牌和上方宝剑,到福州府借兵包围总督府,救出黄为善女儿,又来福清拘捕福清知县,放出黄为善夫妇,当场宣读圣旨,还给黄为善千两银子,并封黄为善为七品御厨,全家一起进京复命。判总督之子因连害三条人命案件,斩首示众,福清知县为官作恶,包庇坏人,将其革职,发配西北充军。

自此,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后来,这两道菜,成为光贤名菜,不论婚丧喜庆酒席上,必有红菇豆腐汤和光贤炒焖面,红菇豆腐汤是红色表示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炒面线长,表示福寿齐天。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县令笪继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野史秘闻

    明万历年间,笪继良新任铅山知县,正碰到连年灾荒。这对他而言无异于一次重大的考验。 笪继良带着公差,来到城郊体察民情,经过细心调查,了解到因为灾荒缺粮少食,穷到卖儿鬻女情况几乎在全县各乡村都存在。他连忙回县衙草拟和颁布政令,集全县之力,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并立下“白菜碑”于县衙大门口,上书:“为

  • 名士蒋士铨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士铨对句安鬼魂 相传永平城北风波岭来了三个秀才,他们在坡路边风波亭高谈阔论,吟诗作对。这时一位打鱼草的农人恰巧经过,以为他们在讲故事,便好奇地放下鱼草担子,走进亭子去听。秀才们都觉得农人搅了他们的雅兴,要赶农人离开。 农人自知走错地,但看不惯秀才们的傲气,便说:“原来你们在吟诗作对,正好

  • 老翁斗胆揭皇榜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野史秘闻

    话说有一位皇帝,吃厌了宫廷里的山珍海味,食欲不振,无心总理朝政。这可急坏了御厨,也急坏了专管御厨的大臣,他们手足无措,整天提心吊胆。有一天,皇帝突然要想吃一种黄澄澄的香饼子,并张榜百两黄金悬赏。皇榜可不是随便揭的,没有那个金刚钻,谁敢揽那个瓷器活,搞得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十天过去了,皇榜涛声依旧,急

  • “硬脖子”县令斗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咚、咚、咚!”一大清早,洛陽城县衙门前的桴鼓突然响了起来,把正在用早餐的洛陽县令董宣吓了一跳,连忙升堂。告状的是位妇人,自称是珠宝商的老婆。她说,早上有位叫高平富的男子,来他们开的珠宝店里,想给妻子买串珍珠项琏,非要珠宝商以一半的价格卖给他不可,珠宝商自然不答应。谁知那高平富蛮横霸道,见谈不成价格

  • 张之洞微服考县令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湖广总督张之洞喜欢微服私访,到各地访民情、查贪官。有一次,张之洞私访来到松滋县,他早就听说松滋县令是个断案公正的清官,便想亲眼见识见识。恰巧在路上碰到一个幼时的同窗好友,这位同窗虽说没做官,却是当地一大富户。他见张之洞穿着破衣烂衫,心中好生纳闷,忙从马上跳下来,问道:“孝达兄,你不是做了湖广总督吗,

  • 生肖属相相克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我国古人用用十二种动物表示属相,就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后来,人们成婚都要看看属相是否相克。这种风俗还要从西汉说起。有一年元宵节,汉武帝刘彻脱去龙袍,换上便服,花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观灯玩耍。见人流之中,三五成群的姑娘们,都长得象花儿一般。汉武帝问了几个都是十六岁。心想,民间还有这样绝

  • 五路财神和张荷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清朝时候,南京秦淮河边张家弄住着一位穷秀才,姓张。他老婆宛氏,有一手刺绣好本领。她替丈夫绣了个漂亮的荷包,张秀才十分喜爱,整天挂在身边。街坊邻居拿他开心,给他取了个绰号“张荷包。”这年大年三十晚上,张秀才夫妻看看米缸无粮,灶下无柴,烦愁怎么过这个穷年呢。他一时情急,直奔到陶家巷永安当铺,掏出荷包往柜

  • 张一清智破案中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秘闻

    宋朝天禧年间,天南山流传着这么一段人人皆知的事:天南王家,一夜尽亡,家财万贯,一炬成灰。鬼盗千裘,积金如山,江湖隐名,百姓平安…… 母告孩儿露端倪 张一清刚到天南山古柳县上任不到半年,一天,清早就有人鸣冤击鼓,于是整理衣襟,吩咐师爷田会升堂断案。 原告被告带到,张一清定睛一看,原来

  • 娘娘庙和大觉寺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北京城有个大觉寺,相传是大明朝修建的,凡去北京见过这寺的,都夸这寺威风、漂亮。咱界首城也有个大觉寺,听说比北京的还早一千多年哩。不过,知道这个大觉寺的人现在就不多了。界首城北五十里有个娘娘庙,娘娘庙南边百步之遥有个大觉寺,这俩寺庙咋离恁近?啥时候修的?名字咋起的恁古怪?这还要牵涉到一段关于汉光武帝刘

  • 苏轼对联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他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飘飘然。曾书一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被路经此地的某翁难住,顿时满面通红,羞愧万分,忙施礼认错,并立即将原联上下句前各加两字变作: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对联故事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