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唐末年:尼姑为痴情皇帝后主李煜殉情始末

南唐末年:尼姑为痴情皇帝后主李煜殉情始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80 更新时间:2024/1/21 19:01:05

赵心想:天下都是老子的了,就剩这么个尤物你个废物还占着,不行,得下个召书叫来陪朕。

人这个东西,不知咋的?太舒服了反觉得不自在,总想寻点新奇的东西刺激神经。环顾左右,突然想起院中北墙旮旯有窝蚂蚁。无聊得很,去看蚂蚁搬家。正在四处搜寻蚂蚁可能藏身的地方,突然醒悟这大冬天的那来的蚂蚁。迫不得已,只得抬头仰望院中葡萄架上那几片瑟瑟发抖的黄叶。出神间,邻院隐隐约约飘来“叮叮咚咚”的古筝弹奏的音乐,并伴有一女子哼哼唧唧的附和。弹得唱得不怎么的,但分明听得清楚是《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是南唐后主煜的词《相见欢》改编的曲子。说实话,没有国破家忘的经历,也没有“戴绿帽”的感觉,所以不会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神经。或许是“窥私癖”的驱使,也正好无事可做,由不得很想考证李煜这个破落皇帝写这首词的悲惨背景和由来了。

李煜其人实际是个情种,也是个怕死鬼,一生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只会骗取痴女怨妇的芳心。有学者称他是个“错位的皇帝”。啥意思呢?他原本没打算当皇帝,也没有去认真想过怎样当皇帝。之前,成天的声色犬马,吃喝玩乐。突然一天,那个处心积虑想当皇帝的太子暴病而亡没了储君,顺理成章的李煜就成了接班人,没过几年也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从此也为大唐李氏天下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话说老赵领兵攻打皇城的时候,李煜也做了积极的迎战准备,号召全城军民誓与城池共存亡。并发誓:如果城被攻破,寡人就纵火自焚,以身殉国。

这样的“英雄气概”的确感染了许多人,至少是许多“粉丝”女人。这不,据说宫外西南隅有个尼古庵,有个“双十”娇娥做主持,接到皇上的圣旨后,召开“粉丝”代表大会,全会通过一项决议:如果城池被攻破,按约定的情形,看到宫中起火,集体放火自焚殉皇上而去。可见李煜虽说不算一个政治家,但此一点他算得上是个情种。可怜这些妙龄女尼想错了,历史给她们开了一个大玩笑。那李煜是个怕死鬼(有人做过研究:官越大越怕死!只是听说,无考),但他绝对是个艺术家。

他的“错位”就是他只能是个艺术家。正因他是艺术家,城破那天,眼看大唐N多年来收集到宫中的古玩字画、金银财宝特别是古玩字画就要落入他人之手,那个心痛呀就甭提了。万般无奈之下拟道圣旨:放火焚烧,决不能落入军之手。这下热闹了,整个皇宫上空浓烟滚滚,十里之外皆可得见。话说这群妙龄“粉丝”女尼眼见宫中已是如此这般,想必皇上已狠心离她们而去,一个个哭哭啼啼纵身跃入火海,只盼李煜在“奈桥”上等她们三年。但她们哪知,就在她们寻死觅活的时候,那负心郎李煜带着“二奶”小周后(注:小郑剃刀说,就是“二姨太”)投降老赵去了。从此,李煜的悲惨生活也就拉开了序幕。

有词为证:“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唉!当了亡国之君,还成天想着那些娇娥,难得的多情啦!那尼姑们也不枉为他死了一回啰!

说他悲惨,如果仅仅是国破家亡,都还谈不上。咱老百姓有句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被老赵封了个侯爷,吃喝拉撒还有人照顾,隔三差五的老赵还邀去喝酒,以至于后来也喝上了毒酒。这种待遇咱老百姓真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他何故称之为悲惨呢?就是戴了“绿帽子”后敢怒而不敢言,只得“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么,这首词的诞生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呢?据小可经过一番“猜证”,再结合N年前在某×学化“速成班”上老师的一盘开悟,原来是这样:那李煜的“二奶”,也就是小周后,生的怎生了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能歌善舞,真可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正合李煜这个“艺术家”的“朕意”。是不,丢了国家还舍不得“休”掉,也舍不得让其在“烈火中永生”。什么都丢了,唯独携“二奶”投降。可见,这小周后真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啦!感情大大的好啊!

但麻烦也是来自于这个小周后。话说那李煜和小周后成天的在老赵的眼皮底下唧唧歪歪,你方唱罢我登场。想想,这不是成心给老赵添堵吗?老赵心想:TMD,天下都是老子的了,就剩这么个尤物你个废物还占着,不行,得下个召书叫来陪朕。于是,小周后被召进宫中陪酒、持寝,受尽万般凌辱。回来后,挥着两个小拳头直往李煜身上擂,哭天抹泪,尔后两人抱头痛哭。此时,李煜的心啊被撕得犹如柳絮繁花——满天找不到一成片的。

说到这里也有词为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瞧瞧,多悲惨啦!

麻烦的还在后头。这老赵也真是脸皮忒厚,没完没了的召见小周后。这李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不得已,就只得“无言独上西楼”,戴了天底下最大的一顶“绿帽子”!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揭秘嘉庆皇帝之死的三种说法:雷劈亦或是触电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嘉庆皇帝在清朝的皇帝中是比较倒霉的一个。他当皇帝时,遭遇刺客险些丧命。 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

  • 揭秘:古代很多风尘女子为何热衷傍文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的风尘女子喜欢“傍文人”,不仅“傍”大文豪和名士,很多风尘女子甚至频频地向潦倒落难书生施以援手、着意结交,甚而委身文人等。不排除部分风尘女子确实有精神层面的高雅需求,然而实际上,风尘女子“傍文人”还有很多实惠之处。首先,“傍文人”能给风尘女子带来名气。中国历史上很多有名的风尘女子最初都是靠结交著

  • 揭秘:史上唐明皇与杨贵妃有没有玩马震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野史秘闻

    近日由黎明、范冰冰主演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正在热映,其中有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马震”的镜头当真是惊世骇俗。本文就来告诉你唐明皇跟杨贵妃玩“马震”背后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他们俩玩马震被人撞见了?夜读古书,读到伶官黄幡绰劝谏唐明皇的一段话:大家年纪不为小,圣体又重,倘马力既极,以至颠踬,天下何望!何不

  • 揭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何被厨师骂作乡巴佬?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秘闻

    厨房再换上如韭菜叶般的面,但于右任仍问:“能不能再粗一点?”厨师最后无法,只得上如筷子般粗的面条。结果于右任见状大喜,一口气吃了两大碗。事后,厨师没好气地说:“谈什么手艺,这是乡巴佬吃的嘛!”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工书法,常有人向他讨要墨宝。某日他应邀参加一个餐会,酒足饭饱后,主人拿出纸笔请他题字。当时他

  • 春秋第一倒霉蛋是哪国?国君跟谁混谁就会被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春秋霸业伊始于郑庄公,庄公平定其弟太叔段之叛乱,在繻葛之战中大败周室联军,自此周王室式微,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诸侯之王,而郑庄公也拿到了“春秋五霸”的提名。然而,庄公死后,诸子争夺君位,郑国由此陷入长达长达三十年的混乱,至此,郑国霸业不再。郑国的地理位置可能是它倒霉的根源——

  • 唐睿宗长子李成器为何让出太子之位给李隆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野史秘闻

    生在帝王之家,很少有人不想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甚而为此勾心斗角、手足相残。但宋王李成器却为何坚决地将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呢?唐景龙四年,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弄权的韦后与安乐公主赶下了台,大唐终于结束了由女性主宰的命运,唐睿宗正式登基,立谁为太子被提上了皇家最紧要的议事日程。其

  • 古代令人惊奇的官场应酬:契丹多次喝死外交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近日,中部地区一位市长自己“爆料”,一年有日程安排记录的饭局超过1500多顿,平均一天四五顿,陪人喝酒宴会,实在吃不消。咋舌之余,联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官场,竟然有官员喝酒醉死。 五代时,中国北方契丹所建立的辽朝对当时中原局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晋、后汉以及北汉几乎是在契丹扶持下建立的政权,所以,这几

  •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为何要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回事呢?夏侯霸一生比较坎坷。在夏侯霸三十来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夏侯渊在定军山和黄忠的交战中失败死去,

  • 李治与武媚娘不伦恋情:李治与武媚娘相差几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野史秘闻

    武则天比李治大4岁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大唐王朝第三代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即便从长孙皇后的角度讲,他也只是嫡出的第三子。按照常理,太子应该是轮不到他做的。他于贞观五年,即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两年后,被遥授并州都督。唐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这让唐太宗

  • 揭秘:康熙下令绞死的一位贪官居然半夜复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野史秘闻

    噶礼,满洲正红旗人,是康熙时期颇有名气的官吏,勤于政事,工作效率高,很得康熙青睐,官职一路上升,一直做到两江总督。然而,噶礼这人却有个让老百姓无法容忍的毛病:贪污,暴戾,对百姓对下级都很残忍,“贪婪无厌,虐吏害民”。康熙喜爱他的才干,因此对噶礼的劣迹,一直容忍着。但噶礼一直在突破康熙容忍的底线,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