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对联的故事:疯子严少陵的趣事

对联的故事:疯子严少陵的趣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2 更新时间:2024/2/3 7:17:15

清朝光绪年间,中山石岐有位人,姓严名少陵,他饱读诗书,曾设馆授徒,人人称他为严老师。严少陵曾到广州考举人,落第后深受刺激,致使神经失,终日痴痴迷迷。穿一件满布油渍的长衫,满脸胡须,披头散发,但仍旧穿鞋着袜,终日在石岐街市踱来踱去,靠乞食度日。

每年春节,他一定在街上看各家门口贴出的对联,看到好的他就低头沉思,看到不好的他就哈哈大笑离去。

有一次,严少陵在街上乞食,有间店铺的店主想考考他的文采,就在饭店买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肉饭,摆在桌子上,请严少陵入铺坐定。店主对严少陵说:"你作对工整,能否用铺名对铺名,作一对联,合平仄就将这碗饭给你吃。"严少陵要了一枝笔,一纸,提笔慢慢地写了一副对联:

六安茶,香过丁财贵。

福寿药,吃了永平安

对联内的"六安"是茶叶铺,"丁财贵"是专售香烛的店铺,"福寿"原名"福寿堂"是药材店,"永平安"也是出售中成药的店铺。店主无话可说,只得让严老师吃那碗鸡肉饭。

还有,一次,有人叫严少陵以庵寺名字作对头,以祠堂名字作对尾,作了一副对联;

众母洗白衣,无量隐泉,只见宝莲浮水面。

三公游苍圃,知非奇隐,重看青海过歧洋。

对联内的"众母"、"白衣"、"无量"、"隐泉"、"宝莲"是当时的庵寺名。"三公"、"苍圃"、"知非"、"奇隐"、"青海"是当时的祠名。

有农民对严少陵说:"你这么好的文采,能否把石岐的街巷从一到十按顺序说出来?"严少陵随口说出:

一天门二门产(坎)三级石四方井五兜榕陆家巷七仙街八卦巷九(菲)菜园十庵。还有一副对联,是他神经失常之前写的,以当时香山县的地名辑成:

三灶无柴,葫尾大兜烧破镬。

四门有炮,中心小引弹长江。

三灶(现属珠海市)、朗尾、大兜、破镬、四门、中心、小引、长江,均为中山的村名。

严少陵沿街乞食的时候,身边只带一对筷子,从不带碗。有人问他为不带碗?他说我的碗是四季碗。原来他春季取椰菜叶,夏季取莲叶,秋季取蕉叶,冬季取生菜叶来包饭吃。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民间故事:杆秤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躲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我多加一串钱,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

  • 民间关于狐仙的故事:神奇舞蹈——狐灯舞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野史秘闻

    狐灯舞,是一种带有幻术的神奇舞蹈。相传在清雍正年间,皖南宣城有一个名叫胡莹的女子,很擅长狐灯舞。 胡莹随父亲逃荒来到宣城。父亲患了重病,无钱医治,胡莹急得要插草卖身。说来也巧,在父女俩栖身的土地庙旁,住着一位名叫谢知凡的年轻书生。谢知凡得知此事后,立即请来郎中。谁知胡莹父亲病得古怪,先是身上生出许

  • 民间传说:穷小子娶小娇妻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野史秘闻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诗人海子曾对某餐馆老板说,我帮你写诗,你让我免费吃饭,但老板竟说,只要你不写诗,我便送你饭吃。可以看出追财逐利,已是当今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在唐朝时期,竟有一位才子靠一首诗娶到了娇妻,成为了唐朝的一段佳话。 他便是唐朝著名诗人崔郊。 崔郊虽说有才,但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靠着

  • 民间传说:柳毅传书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这便是柳毅传书的故事。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

  • 明朝民间故事:下辈子做个好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明朝初年,凤凰镇有一个叫柳玉龙的人,此人虽然出生富贵,人品却差到极点,吃喝嫖赌占了个全。 二十岁的时候,柳玉龙的父亲死了,家中一切权利都由他掌管,可是闲散惯了的柳玉龙根本不懂经商之道,生意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关门歇业。 本来,柳玉龙守着父亲多年积攒的钱财过日子也是够的,但是他偏偏有赌博的恶习,俗

  • 民间故事:黄老头考试挑女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野史秘闻

    有个开杂货店的黄老头,夫妇俩快50岁了,膝下只有一个闺女,叫黄媚,黄媚的美丽,真是远近闻名。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黄家的门槛。 一天,又有人来说媒,黄老头便对媒人说:“我家新盖起一间库房,谁家的小伙子能用最不值钱的东西,把库房装满,我家闺女就招谁来入赘。 消息传出,先后来了三个应试的,一个是前街的王

  • 民间故事:康熙皇帝吃不起两个窝窝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自清兵进关顺治出走,他不但坐稳了天下,还开拓国土,扩大了版图。真是既无内忧,又无外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就这样一位皇帝,生活上却极为检朴,龙袍上必须有补丁,圣履上打着包头。满朝文武为了迎合他的心意,纷纷的穿起旧袍旧靴来,一时间,京城里出现不少专卖旧官袍带履的商

  • 民间故事:儿是娘的心头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阿华得了个大胖小子,高兴得合不拢嘴。为给妻子补充营养,他上山去抓野兔,没想到竟捕住了两只狼崽。阿华把它们抱回家,关进院内的一个铁笼子里。 傍晚,院子里跳进一只赤黄色的大狼,它围着铁笼“呜呜”直哼,里面的狼崽也“呜呜呜”地应着。阿华听到动静,抓起猎枪走出房门。狼一惊,直直地盯着阿华,眼里射出寒光

  • 难民阿天和阿地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1938年的一天夜晚,饥饿的阿天的舌头在黑糊糊的碗底舔了又舔,还是不肯挪开。阿地伸手夺过那碗,“啪”的一声摔碎,有一粒饭米不知打哪儿跳了出来,偷偷地躲在地上。阿天扑过去,用舌舔起来,再把它卷在舌心里,贪婪地用浓浓的口水滋润着。 阿地深凸、发亮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阿天的嘴,好久才把目光移开。望着慢

  • 包拯断案分铜钱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野史秘闻

    传说中的包公简直是个神,任何复杂的案件,经过他的审理,总能水落石出。任何狡猾的罪犯,在他的逼问下,总是原形毕露。他明察秋毫,摘奸发覆,洗冤雪枉,因而赢得“包青天”的称号。一部洋洋洒洒、50余万言的《包公案》讲述了包公许多精彩的断狱故事。 分铜钱的故事 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