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史上最不可思议战争:大唐没用一兵一卒灭古印度

史上最不可思议战争:大唐没用一兵一卒灭古印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73 更新时间:2024/1/18 22:40:09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发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间。当时中国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便大败印度军队,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事还得从玄奘“西天取经”说起。

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历谒名贤,求法讲经,行踪遍布整个印度次大陆,其中就曾到访了摩揭陀国。摩揭陀国是当时统治中印度的一个强国。那时的印度,按方位共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亦即《旧唐书》中说的“五天竺”,“地各数千里,城邑数百”,国内王邦林立,其中大的国邦有十六个,摩揭陀国即为十六个大邦之一,位于恒河中游南岸地区。摩揭陀一直被印度人视为佛教圣地,因为相传佛陀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摩揭陀国内度过的。所以玄焋西游,必到摩揭陀。在摩揭陀,玄奘受到国王尸罗逸多(即戒日王)的优渥礼遇,玄奘开坛讲经,举办了一场持续十八天的大型辩论会,从此名震五印。

中印建交,玄焋功不可没。除了讲经学法,玄奘法师还向戒日王“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新唐书》,简单介绍了中国大唐的盛况以及太宗的英明神武,戒日王钦佩之余,不禁对中国大唐充满了憧憬,说“我当东面朝之”(《新唐书》),羡慕得不得了。玄奘回国后不久,贞观十五年,亦即公元641年,戒日王“遣使朝贡”,并向大唐递交了国书,表示要世代友好。唐太宗“降玺书慰问”,戒日王“膜拜而受诏书”(《旧唐书》),算是臣服于中国。之后唐太宗多次派使者回访印度,“礼之甚厚”(《旧唐书》),中国和印度的外交关系算是正式建立起来了。

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8年,唐太宗“遣右卫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其国”(《新唐书》),又派使团出访印度,结果这次出访却发生了个小小的意外。而正是因为这次意外,引发了中印历史上第一次的兵戈相见。这个叫王玄策的使团团长,没用大唐一兵一卒,仅靠孤身之力,借师南下,就把兵强马壮的摩揭陀国给灭了,一时“天竺震惧”(《旧唐书》),大壮中国国威。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于公元643~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发生意外的,是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当时摩揭陀国内已经发生了变故,原来戒日王于同年病死,其臣属阿罗那顺趁机起兵,自立为王,掌控了政权。但是当时通讯不发达,唐朝并不知道,搁现在,早全球轰动、妇孺皆知了。阿罗那顺听说大唐遣使到来,并不买账,于是出兵拦截,拒绝唐使入境。他不但抢夺了唐使带来的礼品,还将王玄策及随从的30人全部俘虏,投入狱中。后来在戒日王妹妹的帮助下,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才“挺身宵遁”(《旧唐书》),侥幸逃脱,跑到吐蕃去搬救兵。

吐蕃是中国西南边陲崛起的强国,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联姻后,松赞干布接受唐朝官位(驸马都尉)和封爵(西海郡王),“吐蕃与大唐和为一家”,关系甚为亲密,民间接触更为频繁,“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新唐书》),可见当时友好亲热的情形。王玄策请兵救援,吐蕃自是大为支持,于是松赞干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旧唐书》),不但派了精锐骑兵,还从泥婆罗(今尼泊尔,当时是吐蕃属国)调遣7000骑兵,全部交由王玄策调遣。

王玄策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印度兵溃不成军,被斩首三千多人,水中淹死上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被副使蒋师仁追上生擒。王玄策声威大震,远近城邑望风而降,连下580余城。阿罗那顺的皇族全部被俘,王玄策“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新唐书》)一时“天竺震惧”。东印度(东天竺)国王尸鸠摩一看这阵势,吓的闻风丧胆,赶忙“送牛马三万馈军”(《新唐书》),并进献珍奇异宝,就此向大唐臣服。

中国和印度在古代史上发生刀兵相见的战争,就只有这一次。作为中印度古国的摩揭陀,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在路卫兵看来,有以下四个原因:一是大唐盛世,国运兴隆,王玄策底气十足,又遭受侮辱,怒发冲冠,人在气头上也就特别有勇力;二是吐蕃刚刚崛起,兵强善战,又与大唐和亲,鼎力相助;三是印度向来崇尚佛教,兵法不济,武力羸弱;四是摩揭陀国适逢内乱,政局不稳。这点从戒日王的妹妹帮助王玄策逃狱不难得出。

后来王玄策又第三次出使印度,到达婆栗阇国(今印度达班加北部),造访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带回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并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太平天国死人超过二战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没有多少事实依据。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

  • 惨烈的大沽海战:中国小火船迎击英法大军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英法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大沽口岸,宁静的海水之下却是暗潮汹涌。5月20日,联军向谭廷襄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决定,这份通牒在交给中国政府两个小时以后,假如答复仍是不满意的话,那么就要开始进攻炮台。两个小时以后,10点钟,没有答复。5月份的大沽口海风徐徐,风平浪静,然而这样的平静却被一场战争破坏了。战争开始

  • 长山列岛战役:解放军大规模两栖登陆第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山列岛是出入渤海惟一的海上通道,也是保卫京津门户的铁门闩。在新中国宣布成立前夕,我军向这里发动了我军战史上首个乘木帆船大规模登陆作战的战役。提起长岛,人们就会联想到阳光、沙滩和美景。今天的长岛是一个旅游胜地,对于63年前我军对固守长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渡海登陆进攻作战,人们如今还能记得多少呢?

  • 西峡口战役:历史上八年抗战的最后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共进行了22次大会战,其中,最后一次是鄂西北会战,西峡口战役是此次会战中最激烈的一战,也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后结束的一次战役,它一直延续到日本投降。这个起自1945年3月的战役,在河南抗战史上,早晚要写入史册。当黄润生告诉房东的女儿,自己即将奔赴西峡口战场时,这个年方及笄的女孩,顿

  • 武昌起义爆发的经过:星夜起义光复武汉成立政府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并决定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作起义指挥,主持大计。1911年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

  • 淝水之战始末:揭晓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历史真相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淝水之战,是中国北方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据史料记载,这次战役最后以8万晋军大胜80多万前秦军而告终。但有人对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提出了质疑:淝水之战真是以少胜多吗?有人提出:淝水之战可能是一场双方军力旗鼓相当的战役。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1、史料中记载的前秦80万兵力可能是虚数。

  • 解读平津战役:改写中国战争史上的重要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辽沉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强大的东北野战军已成为战略机动力量,随时都可参与其他任何战场作战。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时刻都面临著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的联合打击,因此,傅作义集团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是坚守还是撤退,徘徊不定。1948年11月4日,蒋介石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讨华北作战方针,蒋

  • 钓鱼城之战经过:揭秘阻挡蒙古铁骑36年抵抗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 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制置 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1243年,余玠采

  • 金灭辽三大经典战役:2万女真人灭掉70万契丹兵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完颜阿骨打是金朝的开国者,他居住在皇帝寨时,灭掉了曾在北中国不可一世的大辽国。6月1日阿城市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主任讲解员张洁给踏访队员讲述了阿骨打伐辽三大经典战役。当年阿骨打开始伐辽时仅有2500人女真兵。他率领这些女真兵多次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阿骨打起兵后,经过宁江州战役后,女真兵由250

  • 甲午海战:慈禧是甲午海战失利的替罪羊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将北洋海军的停止购舰和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等工程联系起来,据说最早滥觞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我们知道,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这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上述说法确切的话,那么,断然不能排除梁启超等人是在故意夸大事实,欲借此将慈禧彻底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报当年菜市口杀害六君子的旧仇。所以,严格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