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鄱阳湖之战的过程 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

鄱阳湖之战的过程 古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61 更新时间:2024/2/7 7:47:31

元末,南方各反元武装不断取得胜利。至正二十年(1360年)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以武昌为统治中心、“尽有江西、湖广之地”、自立为汉帝的陈友谅,以应天(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吴国公朱元璋和以平江(今苏州)为统治中心、控制了苏浙之地、自称吴王的张士诚三大势力,由于辖区相邻,彼此展开了武力兼并。

“陈友谅兵强志骄,张士诚粮足财富而无远图。为避免两线作战,朱元璋决定先集中兵力西征陈友谅,因为他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野心和力量都很大,是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汪红亮说。

正当朱元璋运筹灭陈之际,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水军10万进攻应天府,被朱元璋打败,退回江州(今九江),据守故地。朱元璋趁胜不断向西推进,仅用一年就攻占了蕲州、黄州、兴国、乐平、抚州等地,并于至正二十二年取得龙兴(今南昌),改为洪都府,袁州、瑞州、临江、吉安相继归属,实力大大增强。

洪都告急两军相遇鄱阳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因疆土被朱元璋所占,大为气愤,趁朱军主力北援安丰之机,以60万水陆大军围攻洪都。当时守城的大都督为朱元璋之侄朱文正,率众兵浴血奋战,死守洪都85天未投降。

同年七月初,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回救洪都,于十六日进抵湖口,他先派兵守住泾江口和南湖嘴切断陈友谅归路;又派兵扼守武阳渡以防陈军逃跑;自己则亲率水师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展开。

陈军摆巨舰连锁为阵

七月二十日,两军在鄱阳湖康郎山湖面相遇。陈军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据史料记载,“联巨舟为阵,楼槽高十余丈,绵互数十里,族旗戈盾,望之如山”,且“乘上流,锋锐甚”,气势夺人。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的弱点,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器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次日,双方展开激战。陈友谅军的船为红色,朱元璋军的船为白色。一开战,朱军大将徐达便身先士卒,率舰队勇猛冲锋,击败了陈军的前锋,毙敌1500人,缴获巨舰一艘;俞通海也乘风发炮,焚毁陈军20余艘舰船。陈军被杀和淹死者甚众,但朱军伤亡也不少,朱元璋的座舰搁浅被围,险遭不测。

此时,战斗陷入胶着状态。从清晨打到日暮,仍未分胜负。

朱军巧施火攻烧连船

七月二十二日,双方重新部署兵力,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决战。朱元璋亲自率领水师出战,但陈舰巨大,朱军舰小不能仰攻,接连受挫。这时,朱元璋及时采纳了部将郭兴的建议,决定改用火攻破敌。

待湖面上吹起东北风,朱军将领率“敢死队”驾7艘装满火药柴薪的渔船迫近敌舰,顺风放火。一时间,湖中火光冲天,陈军大乱。朱元璋抓住有利战机,立即调动水军主力全线出击。只见千艘战船一齐驶向敌军,朱军将士喊杀声震天动地,火器齐放。陈军连船顿成一片火海,上百艘巨舰均被烧毁,死伤过半,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及大将陈普略均被烧死。

朱元璋趁势挥军进击,杀敌2000余人。次日,双方又有交锋,陈友谅瞄准朱元璋旗舰展开猛攻。陈军发现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舰后,集中炮击。朱元璋紧急移往他舰,原舰被击得粉碎。为挽回危势,七月二十四日,俞通海等人率6舰突入陈军舰队,和朱军主力舰队里应外合,出奇制胜。在朱军的前后夹击下,陈军大败,“弃旗鼓器仗,游蔽湖面”。陈友谅只好收拾残部撤退,不敢再战。

妙用攻心战术分化陈军

当晚,朱元璋乘胜进扼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控制江水上游,陈友谅亦退保诸矶(今江西星子南部)。两军相持3天,陈军屡战屡败,形势渐越不利,其两员大将见大势已去,投降了朱元璋,致使陈军力量更加削弱。

原来,朱元璋怕陈友谅焚舟逃跑,便写信激他决一死战:“公乘尾大不掉之舟,损兵蔽甲,与吾相持,以公平日之强暴,正当决一死战,何徐徐随后,若听吾指挥者,无非丈夫乎?”这样一来,加之大将叛敌,陈友谅又气又恼,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以泄愤。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受伤的给良药治疗,并祭奠已阵亡的陈友谅弟侄及将士,下令“今后凡擒获的敌军俘虏,一律不准杀害”,还对前来投诚的官兵加以优待。

朱元璋的这些策略大得人心,促使陈军内部分崩离析,日趋瓦解。紧接着,朱元璋又乘胜控制了战略要地湖口,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置大舟火筏于中流,待机歼敌。

陈军粮尽援绝全线溃败

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军被困湖中,粮食殆尽。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八月二十六日,陈军由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行至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伏兵阻击,完全打不开生路。

在激战中,陈友谅被飞箭“贯睛及颅而死”。主帅阵亡,全军溃败,5万余人全部投降。至此,鄱阳湖大战以朱胜陈败而告终。

次年二月,朱元璋率师围攻武昌,尽占陈友谅所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鄱阳湖之战的胜利是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为他平定江南、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他在消灭陈友谅后曾对诸将说: “此贼亡,天下不足定矣。”明末著名史学家顾祖禹也评价道:“混一海内之业,肇于鄱阳一战。”

此次水战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都是史上空前的,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小击大、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在中国水战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宋理宗与灭金战争 贪图小利重蹈北宋的覆辙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宋理宗,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宁宗病死后,宰相史弥远拥立其为帝,年号宝庆。理宗即位后,有史弥远专政,他只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

  • 孟良崮战役简介 揭秘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947年3月,国民党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华

  • 窝阔台攻宋之战 窝阔台攻宋之战是怎么进行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蒙古窝阔台汗七年至十三年(宋端平二年至淳祜元年,1235—1241年),在蒙宋战争中,蒙古军进攻南宋四川、荆襄、江淮地区的作战。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后,宋乘蒙古军北撤之机,派兵北上收复西京、东京、南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南),被蒙古军击败。七年夏,蒙古窝阔台汗以宋背盟为

  • 解放军与21国的交战史:曾三胜美国两败英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一部人民解放军与21国的交战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的壮大史;一部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史;一部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英雄史。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先后与日军、英军兵戎相见;朝鲜战争中,曾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

  • 高句丽历史:为何隋唐两代非要扑灭高句丽不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我国不同朝代都有异族侵略之患,只不过程度大小不同,那么在他们强大之前是否有必要把它掐死在萌芽状态呢我相信这样一个原则,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没有绝对的公理和正义,永恒不变的只是国家利益。但并不是所有政治家都能理解并遵循这一原则,甚至包括中国近现代的一些精英领袖们,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犹如孩

  • 史上最不可思议战争:大唐没用一兵一卒灭古印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兵戈之争,发生在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朝太宗年间。当时中国派往印度的一个小小特使,没费唐朝一兵一卒,便大败印度军队,灭了中印度古国,令东印度国王折服,声势威震整个印度次大陆,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事还得从玄奘“西天取经”说起。玄奘法师历尽艰险到达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历

  • 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太平天国死人超过二战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没有多少事实依据。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

  • 惨烈的大沽海战:中国小火船迎击英法大军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英法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大沽口岸,宁静的海水之下却是暗潮汹涌。5月20日,联军向谭廷襄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决定,这份通牒在交给中国政府两个小时以后,假如答复仍是不满意的话,那么就要开始进攻炮台。两个小时以后,10点钟,没有答复。5月份的大沽口海风徐徐,风平浪静,然而这样的平静却被一场战争破坏了。战争开始

  • 长山列岛战役:解放军大规模两栖登陆第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山列岛是出入渤海惟一的海上通道,也是保卫京津门户的铁门闩。在新中国宣布成立前夕,我军向这里发动了我军战史上首个乘木帆船大规模登陆作战的战役。提起长岛,人们就会联想到阳光、沙滩和美景。今天的长岛是一个旅游胜地,对于63年前我军对固守长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渡海登陆进攻作战,人们如今还能记得多少呢?

  • 西峡口战役:历史上八年抗战的最后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共进行了22次大会战,其中,最后一次是鄂西北会战,西峡口战役是此次会战中最激烈的一战,也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后结束的一次战役,它一直延续到日本投降。这个起自1945年3月的战役,在河南抗战史上,早晚要写入史册。当黄润生告诉房东的女儿,自己即将奔赴西峡口战场时,这个年方及笄的女孩,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