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裕击桓玄之战

刘裕击桓玄之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88 更新时间:2023/12/17 10:33:45

刘裕桓玄之战,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东晋将领刘裕追击并击败把持朝政的桓玄的作战。桓玄是晋大司马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后为义兴太守。玄嫌官小位卑,遂弃官归荆楚。不久,夺取荆、江二州,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便不断要挟朝廷,先为楚王,进而篡夺晋帝位自立,国号楚,改元永始。刘裕最初仕于晋,为建威将军、下邳太守,是桓玄的部下。桓玄想利用刘裕巩固自己的帝位。刘也志欲图玄,桓玄称帝后,“骄奢荒侈,游猎无度”,以致“百姓疲苦,朝野劳瘁”。于是,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等共谋兴复,遂起兵攻桓玄。

作战经过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以为用这种怀柔政策可以打消刘裕的不满情绪,但刘裕却暗中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加紧了起兵的步伐。

不久,刘裕以旧伤复发为由,与何无忌同船而回,密谋兴复晋室。于是刘裕与其弟刘道规、何无忌、沛郡人刘毅、平昌人孟昶、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太原人王元德、陇西人辛扈兴、东莞人童厚之等共同谋划起兵。时桓修弟桓弘为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镇守广陵,刘道规为桓弘中兵参军,孟昶为主簿。

刘裕暗中派刘毅至江北,起兵后与二人共杀桓弘;诸葛长民为豫州刺史刁逵左军府参军,刘裕令其杀刁逵,占据历阳;王元德、辛扈兴和童厚之则在京城活动,以为内应。是月,刘裕以游猎为由,与何无忌等人相聚,共有百余人。第二天清晨,京口(今江苏镇江)城开,刘裕与何无忌等袭杀桓修。

刘毅与孟昶等人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攻杀桓弘。刘裕被推为盟主。传檄文于京城:“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沦,七庙毁坠。夏后之罹浞、豷,有汉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为喻。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

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籓、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益州刺史毛璩,万里齐契,扫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宫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民,收集义士,已据历阳。征虏参军庾赜之等,潜相连结,以为内应。同力协规,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城王修、青州刺史弘首。

刘裕以孟昶镇守京口,自率部众1700余人,进驻竹里(今江苏句容北)。刘裕部初克建康时,桓修司马刁弘率文武佐吏前来救援。刁弘被刘裕唬住,只好收众而退。不久刘毅率部众赶到,刘裕急命他杀了刁弘。刘毅的兄弟刘迈原来也在建康。刘裕起兵讨桓玄后,曾派遣同谋周安穆前去通报刘迈,要他为内应。刘迈为人胆小怕事,他表面敷衍周安穆,内心却不敢应允。周安穆看破了他的心事,心中懊悔,害怕事情会因此泄露,于是急忙赶回报告刘裕。这时,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太守。刘迈不知如何是好,准备船只走马赴任。

刘迈阅信后惊恐万分,以为桓玄已经知道刘裕的阴谋了。第二天一早就把事情全盘托出。桓玄大惊,封刘迈为重安侯,既而一想,刘迈不抓住周安穆,使周安穆得以逃出,于是又把刘迈给杀死。桓玄以扬州刺史桓谦为征讨大都督(参见覆舟山之战)。桓谦等主张迎击刘裕,桓玄则认为:“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若行遣水军,不足相抗;如有蹉跌,则彼气成而吾事败矣!不如屯大众于覆舟山以待之。彼空行二百里,无所措手,锐气已挫,既至,忽见大军,必惊惧骇愕。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彼求战不得,自然散走。此计之上也”(《宋书·武帝本纪》)。桓谦力争出击,桓玄乃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相继自建康北攻京口。桓玄自闻刘裕起兵,甚为忧惧,有人劝慰他说:“刘裕等众力甚弱,岂办之有成,陛下何虑之甚!”桓玄说:“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宋书·武帝本纪》)。

三月,刘裕与吴甫之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北)遭遇。吴甫之是桓玄骁将,其兵甚锐。刘裕手执长刀,大呼而冲,所向披靡,斩吴甫之。刘裕追至罗落桥(今南京东北)。皇甫敷率数千人迎战刘裕,宁远将军檀凭之与刘裕各率一部,檀凭之战死,其众溃退。而刘裕则进战弥厉,奋勇无比,斩皇甫敷。桓玄闻二将战死,大惧,再遣桓谦及游击将军何澹之屯兵东陵(覆舟山东北),侍中、后将军卞范之驻军覆舟山以西,合计兵力二万人。刘裕令部队饱食后,弃余粮,轻装进至覆舟山以东,派老弱登山,张旗帜为疑兵,迷惑桓玄。桓玄急调武卫将军庾赜之率精兵出援各军。醒谦的士兵多为北府人,素畏伏刘裕,所以莫有斗志。刘裕与刘毅等将军队分为数队,突击桓谦军。刘裕身先士卒,将士无不死战,以一当百。时值东北风急,刘裕借风纵火,“鼓噪之音震京邑”(《宋书·武帝本纪》),桓谦大败。桓玄已无意再战,率其子侄乘船沿江南下。刘裕率军进入建康(今南京),并遣诸将追击桓玄。刘裕入建康后,屯石头城,立留台官,焚桓温神主于宣阳门外,重立晋新主在太庙中,以示自己是东晋的救世主。并诛杀桓氏宗族。桓玄司徒王谧与众人推刘裕领扬州,刘裕心不在此,辞不肯受。乃以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推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刘裕一下重兵在握,这才答应下来。桓玄当权时,接下来的是晋朝廷留下来的烂摊子,史称当时“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宋书·武帝本纪》)。到刘裕时却截然不同,由于是众望听归,他“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宋书·武帝本纪》)。在刘裕主持下,朝廷内外确实有振兴气象。

当初,刘裕家贫,一次刘裕与刁逵赌博,结果输了三万,刘裕还不起赌债,竟被刁逵缚在马桩上,受尽了耻辱。时王谧到刁逵家中拜访,见刘裕不凡,便对刘裕说:“卿当为一代英雄”(《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三》)。王谧替刘裕还了债,刁逵才放了刘裕。从此刘裕便和王谧交上了朋友,由于和王谧的这层关系,所以王谧虽为桓玄佐命之臣,刘裕并没有加害王谧。刘裕称帝后,对王氏家族甚厚,以至其几代不衰。当时,也有一些人瞧不起刘裕,认为他出身布衣,地位卑贱,例如尚书左仆射王愉的儿子王绥,本是江左冠族。王绥少有重名,他对刘裕颇不服气,对这一类人,刘裕都相继予以铲除。桓玄兵败后,逃至寻阳(今江西九江东北)。当月,挟持晋安帝继续西奔。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率诸军追讨(参见刘裕击桓玄之战)。桓玄留将领何澹之等守湓口(今江西九江西北)。四月,刘裕加督江州诸军事。四月,桓玄进至江陵(今属湖北),增派将领庾稚祖、桓道恭率数千人与何澹之共守湓口。何无忌、刘道规兵至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何澹之随即率水师迎战。何无忌自知兵寡,遂采取集中兵力击敌之弱的方略,大破何澹之,一举攻克湓口,进占寻阳。桓玄集荆州兵力2万余人,率军东进,以梁州刺史苻宏为前锋,又派散骑常侍徐放先行,劝降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率众不足万人,自寻阳西上。

五月,与桓玄遭遇于峥嵘洲(今湖北黄冈西北),刘毅等以少击众,又因风纵火,击败桓玄主力,其余部溃不成军,夜烧辎重而逃。义熙元年(405年)正月,刘毅等到达江津,破桓谦、桓振,收复了江陵。三月,晋安帝司马德宗也到达江陵,并下诏书:“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故盈否时袭,四灵通其变;王道或昧,贞贤拯其危。天命所以永固,人心所以攸穆。虽夏、周中倾,赖靡、申之绩,莽、伦载窃,实二代是维,或乘资藉号,或业隆异世,犹诗书以之休咏,记策用为美谈。未有因心抚民,而诚发理应,援神器于已沦,若在今之盛者也。朕以寡昧,遭家不造,越自遘闵,属当屯极。逆臣桓玄,乘衅纵慝,穷凶恣虐,滔天猾夏。遂诬罔人神,肆其篡乱。

战争点评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蒙古中统元年至二年(1260年一1261年),忽必烈为巩固汗位,讨伐其弟阿里不哥的作战。 蒙古帝国大汗九年(1259年),蒙哥汗卒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戍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刺和林)的阿里不哥(忽必烈幼弟),欲乘长兄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参见鄂州之战),次兄旭烈兀率军攻

  • 白江口之战:打掉了日本千年野心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 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

  •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战略的转折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征刚开始,共产党在“左”倾路线的指导下屡屡受挫,湘军战役损失惨重之后,党内开始意识到应该转变长征战略,所以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战略变化的转折点。那么,湘军战役具体是如何影响红军长征战略的转变的呢? 长征的历史是一部我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在“左”倾肆虐统治之下,毛泽东何以能从长达三年之久的倍

  • 腊子口战役的故事:林彪、聂荣臻提议 毛泽东拍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腊子口是极为凶险的隘口,中央领导来到这里的时候深深地意识到这一点。打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不打却无路可走,所以当林彪和聂荣臻提出打的建议的时候,毛泽东才会拍板决定打这一仗。好在最终红军还是胜利了,并顺利打开了北上的道路。 1935年9月10号深夜,红军内部关于北上还是南下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两支红军在

  • 解读昆仑关战役:抗战史上的血与泪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第21旅团的剩余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 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

  • 长城抗战之古北口战役:时间最长、杀敌最多、战事最激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长城抗战中作战时间最长、杀敌最多、战事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是古北口战役。古北口战役历时75天,击毙敌人7000多人以上,当然中方军队也遭遇了重创,伤亡1.6万余人。另外,这场战斗一直影响着整场长城抗战的战局发展。那么,古北口战役的具体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 古北口有“京师锁钥”之称,借燕山险峻作为屏障

  • 榆关抗战:长城抗战第一枪 长城抗战导火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榆关,即山海关,是东北和华北的咽喉,日本占领东北之后,这里便成为日军的下一个目标。1932年12月8日,日军在榆关附近寻衅,1333年元旦,榆关抗战爆发。这场战役被称为长城抗战的第一枪和导火索,榆关抗战失败后不久,长城抗战也爆发了。 关城南门打响榆关抗战第一枪,1933年1月1日中午,榆关的日本侨

  • 徐州会战简介:日军攻占南京后企图打通津浦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

  • 镇南关大捷经过 如何评价镇南关大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尽管镇南关大捷以付出高于法军伤亡的代价取得了胜利,但它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中越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志,转变了中法战争的局面。镇南关大捷经过 换将易帅 1884年底,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清军,围困占据宣光城的法军达3个月之久,城中法军几乎弹尽粮绝。但随着法国援兵的到来,宣光未能

  • 腾冲战役的标志性意义 腾冲战役的历史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腾冲战役在亚洲反法西斯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这一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中国战场开始转入全面战略反攻。腾冲战役的历史贡献不仅于此,本文将为读者详细盘点这场战役说创造的伟大历史贡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