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魏晋时期,“军师”到底是一个职位还是谋士的代名词呢?

魏晋时期,“军师”到底是一个职位还是谋士的代名词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53 更新时间:2024/2/25 1:43:44

要说这段时间里最火的电视剧,就要数《军师联盟》了,就连作者这个对三国并不感冒的人,也是追着看了好几集。讲真,从整部剧作的着力点来看,是非常大胆的,选择从司马懿的角度入手讲三国,并且将主线都放在了曹魏这边,而三国里的其他两位反倒成了背景。从历史大格局上看,这部片子算是一部久违的好剧,当然因为我们今天总是习惯用今人的眼光和知识来描述古人,就避免不了在用语上错漏百出,但并不影响整部剧的观感。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却从曹操的口中说了出来。

电视剧的名字叫《军师联盟》,由此可见“军师”是整部剧的主角,在我们的印象中,军师与谋士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是贡献计策辅佐主公的。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都应该知道,军师也是一个职位的名称,并且在魏晋时期成为一个很有分量的职位。

“军师”,按《通典·职官典》、《文献通考·职官典》等记载,均以为古代军中掌管监察军务之职,并为主将出谋划策。汉、三国、晋历朝军中均设。《后汉书·隗嚣传》云:“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为军师。”

三国时,魏以荀攸为军师,吴以朱然为右军师,蜀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晋时为避景帝司马师之讳,改为军司。南朝梁武帝时以羊侃为大军司,以后逐渐废除。

事实上,狭义的“军师”只是个职衔,而广义上的“军师”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曰: “(田)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求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这被认为是关于“军师”一职的最早记载。它不但说明了“军师”作为统帅助手, “坐为计谋”的行事特点,还特别表明了国君对其“遂以为师”的特殊尊重。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军府中设有军师、中军师、左军师、右军师、前军师。又设有军师祭酒,军师祭酒似乎就是自曹操时才开始设置的。曹操时,自己军府设置的军师较多,其他军府设置的军师则不多见,只有杨俊曾为征南军师。与军师相近,曹操军府中还设有军谋掾,又有军谋祭酒。

司马懿为救父亲来找郭嘉,称呼其为“军师祭酒”

到了曹魏时,军师遍见于较高级的军府。如杜袭曾为大将军曹真的军师,又为大将军司马懿的军师;辛毗曾为上军大将军曹真的军师,又为大将军司马懿的军师。赵俨曾为征东大将军曹休的军师,后又为大司马军师,裴潜曾为太尉军师,徐邈曾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因此在《通典》上有说军师“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而清代洪饴孙在《三国职官表》中也有记载:“曹魏官制,名与汉同,而实变之……符节属九卿而转为台主,公府之属增至百余,军师之名遍列诸署。”

军师的职责权力到底有多大呢?《通典》卷二九《职官十一·监军》小字注即说:“魏荀攸为军师,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焉。”可见,军师的权力不算小,竟然可掌军国选举及刑狱。曹操时的军师大多以参谋军计、司掌军国选举和刑狱为主要职责,不仅权力大,而且还能常伴随曹操左右。

军师的含义远不止于此。《三国志》的《魏书·辛毗传》:“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在这里,军师的职责就有点像“监军”了,目的是为了监视主帅的,防范他做出违背君主的事情。

《通典》卷二九《职官十一·监军》说到“军师”时记:“晋避景帝讳,改为军司,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所以节量诸宜,亦监军之职也。”王昶《金石萃编》卷三五收有《关中侯刘韬墓志》,上有:“晋故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征东将军军司,关中侯刘府君之墓。”并说:“《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考魏晋公府将军皆置军司,其字当作军师,晋避讳改司。考论甚详。”

按着这些记载,晋代避景帝司马师的名讳,将“军师”改称“军司”。然而,西晋以后,军师之名虽极少见到,但也偶有出现,如《晋书》卷四三《王戎附从弟衍传》中就有:“成都王颖以衍为中军师,累迁尚书仆射,领吏部,后拜尚书令、司空、司徒。”《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中仍然可见到“军师祭酒”一官。只不过,在这里军师跟曹魏时的已经差别很大了,而军司的设立,则可以看作是曹魏军师的一种继承。

《晋书》卷二四《职官志》中说道:“及当途得志,克平诸夏,初有军师祭酒,参掌戎律。”也就是说,西晋军师祭酒参掌“戎律”。此处的“戎律”可能不仅仅是指军队的法律,也包括其他的军事行政方面的内容。

而军司则有参谋军计的职责,《晋书》卷六八《顾荣传》:“元帝镇江东,以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划,加以咨焉。”又《宋书》卷二《武帝纪中》记载,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率众北伐,“以世子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尚书右仆射刘穆之为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入居东府,总摄内外”。

《晋书》卷三三《石苞附崇传》中有: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至镇,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这里的军司继续担负着之前军师所承担的“监军”的职责。

当主帅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又往往以军司摄行其职,军司还常常是主帅职位的继任者。如晋武帝时,杜预代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但此前他是羊枯征南大将军府的军司。因此相比较曹魏时的军师而言,军司多了一层军副的意味,职权更大。

《通典》的《职官十一·监军》记载:“宋齐以来,此官颇废。至梁大通四年,元法僧北讨,复以羊侃为大军司。后代多不置。”宋齐以后,军司之职就很少见了,再往后就逐渐废除了这个官职。而《三国演义》小说的盛行,让“军师”这个职位更多与谋士挂钩,成为幕僚式人物的代名词。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有人情味的三个皇帝,他们做到了其他皇帝做不到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都说翻脸无情,谁也比不过戏子。其实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翻脸最无情的应该是开国皇帝们。他们曾经和手下们一起打江山,约定建功立业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一旦坐上了皇帝宝座,这些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起打江山的功臣们宰杀,还美其名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安稳江山。 这些人中以刘邦、朱元璋最为典型,因为他们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掉名将李君羡 都是武则天惹的祸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俗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多有杀戮功臣的习惯。如刘邦和 朱元璋。而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也素以善待功臣著名。 不过,李世民也杀了一个功臣,即唐初名将李君羡。 李君羡最初是瓦岗寨农民起义军的一员,跟着李密混。后来觉得跟着李密没有多大出息,就“跳槽”到王世充部队

  • 秦始皇为什么不肯立皇后?原因竟是因为他的母亲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野史秘闻

    秦始皇的一生,迷雾重重。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有近二十位子女,长子扶苏,幼子胡亥,中间知道姓名的还有公子将闾和公子高。然而,这二十多位子女的母亲是谁,史书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所有这关于秦始皇的重重迷雾当中,隐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后宫是谁?特别是他诸多后宫中的正妻,也就是秦王时代的王后,作了

  • 揭秘中国历史上被老婆气死的皇帝是哪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野史秘闻

    纵观世界全球史,皇帝最多的一个国家就数中国,中国是历史上盛产皇帝的国家。从西周到清朝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个皇帝。这些皇帝性格各异、能力各异、功绩各异、爱好各异甚至连死都大不相同。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死因:有的是被吓死的、有的是被杀死的、有的是风流过度而死的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皇帝是被他老婆气

  • 明朝灭亡锦衣卫去哪:老大降清,只有一人守城战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锦衣卫作为明朝最为特殊情报机构,一直以来,都是由皇帝直接掌握。他们能够掌控天下人的生死,有着无上的权力。明朝的那些文官有时候可能并不畏惧皇帝,但是他们对锦衣卫一直都是敬畏有加。因为皇帝可能会听你讲道理,但是锦衣卫不会。在得到皇帝的示意之后,他们可以先斩后奏,如果怪罪下来,最多也就是个办事不力的责任。

  •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的“项上人头”是被谁砍下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西楚霸王项羽的死,可谓是让人惋惜,世人都知项羽是乌江自刎而死,岂不知,项羽是死无全尸,项羽的“项上人头”都被砍了下来,尸体更是惨遭哄抢,为此汉军互相争夺死伤数十人,为什么如此疯狂,只因汉王刘邦下令悬赏项羽首级,用千斤黄金,万户封邑,此战后,那些抢得项羽尸首的人都被刘邦给封侯了,首功当然是献项羽首级的

  • 她是唐朝最豪放女诗人 情场失意沦落风尘 下场极为凄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野史秘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其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一度遥遥领先。同时,唐朝也是一个文化水平优越的朝代,遗留下来的诗作数不胜数。说起诗人,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李贺、四明狂客贺知章、诗豪刘禹锡等人都是当时优秀的代表,可唐朝女诗人才情一点都不输那些男人。例如鱼玄机。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字蕙兰。她的

  • 盗墓贼唯一不敢碰的墓:谁碰谁就是与炎黄子孙为敌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从中国古代开始,关于盗墓的故事层出奇穷。那么为什么盗墓的活动在中国会如此的猖獗呢?这其中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墓葬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厚葬。在古代,那些贵族死后,都会在墓中放置大量的陪葬品。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些贵重的陪葬品使他们显赫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他

  • 盘点参与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的最后命运,多数已遭灭族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野史秘闻

    对于汉人来说,五胡乱华那段历史是空前黑暗的。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汉人并未任人宰割,反而做出了殊死搏斗。如今,汉人依旧壮大,而五胡乱华时期曾风光一时的诸少数民族大多都已经物是人非了。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少数民族的命运,这便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的阐述。 1.匈奴 匈奴在汉朝就被打得分裂,北匈

  • 崇祯自杀殉国,锦衣卫却在京城做这件事:感慨万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明朝锦衣卫有着很大的权力,其实在锦衣卫建立之初,也就是一个由一群帅哥组成的仪仗队而已,后来还被废了一段时间。明永乐年间,朱棣又一次把这个大杀器捡了回来,从此以后,锦衣卫几乎成为了那些文官的噩梦。而锦衣卫实质上也就是皇帝用来制衡文官和监控百姓的。随着锦衣卫的发展,后来锦衣卫逐步有了南北镇抚司,增加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