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总结

为人处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总结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88 更新时间:2023/12/17 20:28:56

六戒、八慎体现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六戒出自曾国藩,而八慎是儒家文化的总结,这2个古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像六戒中有戒独利,八慎中有慎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戒独利,那只有自己获利的事,永远是不长久的。

一戒:戒久利,戒众争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人生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更没有能长久获利的事,凡事见好就收。久利只是一种幌子,引发人们的贪心,使其步入陷阱,万劫不复。

孔子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众争之地其实充满危险与祸乱,易招是非。况且众争之下,得到的利益也不过是琐碎。

二戒:戒弃美,戒忘恩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卫侯知道苟变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却因他吃了百姓的两个小鸡蛋,便不打算任用他。只因一点小过错就要放弃一个人才,这不是很愚蠢吗?

对于恩怨,我们不能因小怨忘大恩。滴水之恩,尚能涌泉相报,一点小怨,更应用宽容之心去忘怀。

三戒:戒说短,戒夸长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揭露别人的短处与夸耀自己的长处,本质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势,恶意贬低别人。这种行为是心胸狭隘的体现,在人际中最易遭人记恨。

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真正的智者总是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而非贬低他人来寻求对自我的安慰。

四戒:戒独利,戒众谋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利益是人之向往。但独占利益者通常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曹操宁可操纵一个傀儡皇上也不称帝,就是不愿陷入困境,被多方势力打压。

谋划事情则贵在迅速做出决策,商议的人太多,既会动摇决策的诞生,也有泄露秘密的担忧。

五戒:戒懒惰,戒狂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六戒:戒恃才,戒逆势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对于办大事的人而言,开阔的眼界与丰富的阅历是主要,才华是次要。正如刘邦,自称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却能高瞻远瞩,并网罗他们为自己所用,从而成就一番霸业。

而成就大事,除却人谋,还看天意。我们尽最大的努力,顺应时势而为,即使失败,也别怨天尤人。

一慎:慎言

俗话说,

“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无不体现“慎言”的智慧和“口无遮拦”的后果。

二慎:慎行

慎行是一种风度,

也是一种潇洒和坦荡。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言必信,行必果”,

“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

三慎: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之人的行为体现,

而是不忽视细节,

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老子》: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在一定条件下,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四慎:慎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诱惑无处不在,

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

是面对金钱以不贪为宝,

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

五慎:慎欲

古人云:

“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在追求个人欲望的过程中,

应该时常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不做欲望的奴隶。

正如老子所说: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六慎:慎友

真正的朋友是一面镜子,

照照镜子,

就可以明白自己的缺点;

真正的朋友也是一本书,

翻翻书页,

就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

所以,交友一定要谨慎!

七慎:慎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善与恶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

迈出第一步都是艰难的,

一旦迈出恶的一步,

最可能的结果是走向恶的深渊。

八慎:慎终

《老子》中言: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意思就是:

“行百里者半九十”,

如果能始终如一,

持之以恒,

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

那么严格要求自己,

那么他的一生就很平安,

没有败事可言。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文史百科 皇帝的女婿为啥叫作驸马?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那么,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为什么称为“驸马”呢?其实,“驸马”最初并不是公主的丈夫,更不是帝王的女婿,“驸马”只是驸马都尉的简称,是两汉时期的官职名称。“驸马”一词的原始义是:古代几匹马共同驾一辆车,辕马之外的马都称之为“附”。《说文•马部

  • 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考试作弊自古以来都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的。在我国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采用“朱墨不符”的政策,就是在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我国“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就要来临了,从去年1

  • 中国历史上那些最著名的四大叛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英布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项梁,拥立楚怀王。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后,项羽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十万秦降兵。项羽军

  • 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砒霜都用上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信很多人会纳闷:古代女人们是怎么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小编同样也好奇这个问题。她们不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避孕也不用那么难堪。其实,不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度,都有自己一套避孕方法,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避孕奇招。1、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用砒霜等毒性药物避孕在中国古代,青楼女子是用中药里的某些毒性药物来避孕的。比

  • 中国四大名醋排行榜,山西老陈醋被誉为天下第一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根据文献记载显示东方醋的起源是在中国,其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据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在现代社会中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也被称为是中国四大名醋。1、山西老陈醋山西老陈醋是山

  • 中国古代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犹如沙漠中的美术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石窟源于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我国的石窟大多都是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有着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接下来排行榜123来带你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大石窟。1、莫高窟:沙漠中的美

  • 古代的“寺”和“庙”区别非常大 “寺”最早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寺庙普遍被大家认知为佛教场所,然而在古代,“寺”和“庙”的区别其实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的人绝大多数已经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

  • 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阁少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如今我们还在用“黄花闺女”来形容未出嫁且没有过性经验的女子,也就是所谓的处女,黄花闺女代表自己重守自己的贞操,这种称谓至今依然十分流行,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

  • 岳父又叫泰山的原因 为什么叫岳父为泰山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人称岳父又叫做泰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的原因呢,还是因为岳父像泰山一样压得女婿抬不起头来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 据考,“泰山大人”一词来源于唐代。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到唐玄宗去泰山“封禅”的事情。“封禅”,即是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是为了沟通天地,协调天地万物人神之间的关

  • ”十恶不赦“到底是哪”十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十恶不赦”是指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在法律上规定有十种重大犯罪不能赦免。在历史上,十恶提法是逐步演变而成的。至北朝北齐时开始规范化,定十条重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十条。至隋正式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并列入法典。这十恶是:一谋反,阴谋造反,推翻封建王朝;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