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57 更新时间:2024/1/22 16:27:23

考试作弊自古以来都是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的。在我国古代,为了防止作弊行为,采用“朱墨不符”的政策,就是在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

我国“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就要来临了,从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其实,历朝历代,对“高考”舞弊者,都是严惩不贷的,就拿清朝来说吧,那些被处理,甚至死于“高考”作弊案的大小官员,真的不计其数。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在光绪年间的浙江乡试舞弊案众所周知。虽然周福清因为“关节未成,赃未与人”以及“投案自首”,幸免于难,只落个“斩监候,秋后处决”的死缓之刑,但鲁迅父亲周伯宜从此被剥夺了应试权利,最后忧郁而死,家道破落。

我说周福清是幸运的,古代的“死缓”与现在的“死缓”不同,现在的“死缓”一般不会执行,而古代的“死缓”秋后必须执行。周福清能让光绪在秋后改变主意,不能说不是他的造化,这起“高考”舞弊未遂案,也算创下了历史之最,光天化日之下,把银票当着副主考的面送到主考官手中,并且还是顶风作案,置朝廷三令五申的考试纪律于不顾,判个“死缓”,处罚算是轻的。纵观清朝的“高考”舞弊案,没有几个不是立即杀头。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不但身为同考官的大理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国子博士蔡元禧等人,因为“爵高者必录,爵高而党羽少者摈之;财丰者必录,财丰而名非夙著者又摈之”被斩首,而且被中举的考生田耜等人也被杀头,不仅如此,他们的父母、妻子皆遭流放,家产也被全部没收。这就是清代第一个科场大案,惩罚可谓严厉矣。

但是,这些人的鲜血,并没有刹住“高考”舞弊的歪风,就在同年八月,江南乡试又一场舞弊案不但让主考方猷、副主考钱开宗身首异处,其他18名同考官除卢铸鼎已死之外,叶楚槐、周霖等17人皆被处以绞刑。“血肉狼藉,长流万里”,主考、同考无一人活命,这在历史上也绝无仅有。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江南乡试,录取的除了苏州13人,其余大多是扬州盐商子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有受贿嫌疑,于是有人将纸糊“贡院”二字改为“卖完”。乾隆皇帝派人一查,果然如此,结果除巡抚叶九思已经病故,泾县知县陈天立畏罪自杀外,副主考赵晋、句容县知县王曰俞、山阳县知县方名被判斩立决,考生吴泌、程光奎以及当事人余继祖、员炳被判绞监候,秋后处决,主考左必蕃、总督噶礼因失察被革职。

乾隆十八年(1753年)恩科会试,考生曹咏祖与监试官蔡时田因为作弊被处死;嘉庆三年(1798年)湖南乡试,考生傅晋贤和科场书吏樊顺成又被判了死刑。

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在顺天(北京)乡试中,因戏子平龄“朱墨不符”中了第7名而引发的“高考”舞弊案,共有91人受到处罚,其中5人处斩,3人充军。牵涉之广,绝无仅有;官职之大,也是历史之最。于菜市口开刀问斩的主考官柏葰是清朝一品大员、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位居宰相,官至人臣极鼎。但按照清朝的法律,咸丰也只能挥泪斩柏葰。

所谓“朱墨不符”,就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的两套卷子,一套是考生本人在场内用墨笔缮写的答卷。为了防止考官认识考生的笔迹徇私作弊,再由誊录人用朱笔将应试人的原卷誊抄一遍交给考官批阅。用心可谓良苦。为平龄作弊的当事人就是在这个环节上做了手脚,以致把主考官柏葰牵连进去,丢了性命。

还有一件也是创下历史之最的“高考”舞弊案,被杀的主考官俞鸿图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清朝雍正年间,俞鸿图担任湖北乡试主考官。按规定主考官是不准带家属的,但死了老婆的俞鸿图刚娶的年轻媳妇林氏水性杨花,施展媚术留在俞鸿图身边。俞鸿图有天酒醉在林氏面前泄题,中了林氏的圈套。泄露的考题被林氏和情夫高价售出,事情败露,雍正皇帝闻之勃然大怒,下令将俞鸿图就地腰斩,以正视听。

事后雍正听说俞鸿图腰斩时的惨状,目不忍睹,动了恻隐之心,决定“由今始,废除腰斩刑”。俞鸿图拿生命废除了从春秋时代开始一直实行到雍正年间的腰斩酷刑。

不管怎样,考试作弊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高考马上就要来临了,小编希望每个考生都能超常发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那些最著名的四大叛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英布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项梁,拥立楚怀王。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后,项羽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十万秦降兵。项羽军

  • 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砒霜都用上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相信很多人会纳闷:古代女人们是怎么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小编同样也好奇这个问题。她们不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避孕也不用那么难堪。其实,不论哪个年代,哪个国度,都有自己一套避孕方法,一起来看看古代女子避孕奇招。1、古代女子避孕奇招 用砒霜等毒性药物避孕在中国古代,青楼女子是用中药里的某些毒性药物来避孕的。比

  • 中国四大名醋排行榜,山西老陈醋被誉为天下第一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根据文献记载显示东方醋的起源是在中国,其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据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在现代社会中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保宁醋、永春老醋也被称为是中国四大名醋。1、山西老陈醋山西老陈醋是山

  • 中国古代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犹如沙漠中的美术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石窟源于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我国的石窟大多都是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有着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接下来排行榜123来带你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大石窟。1、莫高窟:沙漠中的美

  • 古代的“寺”和“庙”区别非常大 “寺”最早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寺庙普遍被大家认知为佛教场所,然而在古代,“寺”和“庙”的区别其实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的人绝大多数已经搞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了。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

  • 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阁少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如今我们还在用“黄花闺女”来形容未出嫁且没有过性经验的女子,也就是所谓的处女,黄花闺女代表自己重守自己的贞操,这种称谓至今依然十分流行,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

  • 岳父又叫泰山的原因 为什么叫岳父为泰山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人称岳父又叫做泰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的原因呢,还是因为岳父像泰山一样压得女婿抬不起头来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 据考,“泰山大人”一词来源于唐代。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到唐玄宗去泰山“封禅”的事情。“封禅”,即是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是为了沟通天地,协调天地万物人神之间的关

  • ”十恶不赦“到底是哪”十恶“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十恶不赦”是指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在法律上规定有十种重大犯罪不能赦免。在历史上,十恶提法是逐步演变而成的。至北朝北齐时开始规范化,定十条重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十条。至隋正式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并列入法典。这十恶是:一谋反,阴谋造反,推翻封建王朝;二谋

  • “小鸟依人”最早用于形容男人间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小鸟依人”一般形容在男女关系中女生处于娇小妩媚的一方,女生就像鸟儿依偎着大树一样依偎着男生。所以小鸟依人是充满浪漫温馨的画面,然而这个词最早的运用,竟然是形容两个男人之间相处的情形。 这是语出《旧唐书·卷六十五·长孙无忌传》中的一句话:“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

  • ”拜倒在石榴裙下“说法从何而来 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如今我们要说一个男人被一个女人迷倒的话会用“拜倒在石榴裙子”来形容当下的状态,也常用在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的情况。不过,却鲜有人知道,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有关。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附近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