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军领导人的夫人们如何随夫长征?

红军领导人的夫人们如何随夫长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4/2/25 1:41:40

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在长征途中没有与其丈夫一道行军,这是规定。参加长征的红一方面军中只有30名妇女干部,女护士和女勤务兵也寥寥无几。但四方面军有两千名妇女,还组成一个妇女独立团,该团在长征中曾经历了一些殊死的战斗。

有关妇女的规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朱德及其23岁的妻子康克清。在长征中,他们几乎一天没分开过,康是战士、优秀的射击手,身带两枝手枪和一枝毛瑟枪。有时她肩扛三四枝步枪,以帮助劳累的战士,从而做出了表率。康克清是渔民的女儿,身体健壮。1929年1月,就在朱、毛撤离井冈山之前,她在井冈山与朱德结了婚,当时她才17岁。朱德这时已43岁。朱的原妻伍若兰是一位革命妇女,已于1928年遭国民党杀害。康克清从15岁起就一直在井冈山战斗。像大多数妇女一样,她分到了一匹马,但她很少骑。她背着额外的枪支徒步行军。长征结束后,她对海伦·斯诺说,她觉得长征并不十分艰难,“就像每天出去散散步一样”。

但与她有同感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人认为长征是一次艰巨而又危险的行动,自始至终都是如此。

贺子珍由于怀孕,便与大多数妇女一起被分配在休养连。自从井冈山时期以来,“星期六晚上见面”的规定一直在执行。若遇丈夫有病,妻子需要照顾丈夫,则可以例外。

幸存下来的指挥员和医务人员都坚持说,长征中不存在任何严重的两性关系问题。部队行军途中接触妇女的机会不多,当然,主力部队中也没有多少妇女。

尽管红军的领导人原则上已经打破了有关两性关系的封建观念,但红军在这方面仍有严格规定。红军在极大程度上是由青少年组成的。约54%的战士都在24岁以下。

不仅是年少无知和规章制度限制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一种志同道合和患难与共的精神。身材娇小的刘英当时尚未与洛甫结婚,她说,男男女女在一起工作,根本没有两性那种感情。“有时,”刘英说,“我们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在一起生活,有时在同一张床上睡觉。我们都不脱衣服。敌人离得那么近,我们又是那么累。我们找不到睡觉的门板,精疲力竭地一头倒在草堆上便睡着了。”

这就是为什么领导干部中不论男的还是女的,都对李德的要求感到极为不快。李德于1933年10月抵达中国时,满以为红军与其他军队一样,他指望有随军的女性可以陪他睡觉。后来,一位年轻的名叫萧月华的农妇走进李德的生活。萧月华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她贤惠壮实,便成了李德的“出征夫人”。在红军控制苏区期间,他们一直住在一起。但在长征开始后,她像大多数妇女一样,被送往休养连。作为李德的妻子,萧月华是把李德看成第三国际和革命代表的。但他们却没有共同语言,经常吵架。萧月华随李德到了延安。她甚至在他指导下学会了烤面包,她还给他生了个儿子。最后,萧月华提出要与李德离婚。她后来到了长沙,在那里工作了多年,于1983年去世。

长征过来的大多数夫人都不操持家务。康克清宣称她从来没有照料过朱德。贺子珍则不同。她喜欢照料毛泽东,而且一有机会就这么做。她善于烹调,为毛泽东制作他爱吃的湖南风味菜。毛泽东非常喜欢吃辣椒,特别是贺子珍做的辣椒汤。

毛泽东自激进的学生时代起,就是妇女平等权利的积极拥护者。他创造了这样一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然而,他并不是长征的总负责人,主力部队30名女干部的生活每况愈下,不论由谁来管,都弄得一团糟。许多早期发生的问题都是涉及一些基本生活问题,如食物的分配和搬运,由谁来背米,谁来做饭,以及做多做少等等。妇女们都很年轻,但没有几个是像康克清那样结实的妇女。她们整日整夜在嶙峋的山间小路上行军;往上爬三千尺,往下走两千尺,再往上爬三千尺;越过一座高山,又去一个长达三英里的崎岖山口,就这样翻来覆去。

博古的夫人认为她的经历是典型的。她有两个孩子,在莫斯科生了一个男孩,在上海生了个女孩,后来第三次怀孕了。在长征前约一个月的一次空袭中,一块弹片击中了她的头部。她流产了。1934年10月14日,她与其他人一道撤出瑞金时已基本恢复健康。过了三四年,当她回忆长征初期的情况时,就觉得往事不堪回首。“行军非常艰难,”她说,“我的双脚疼得很厉害,不得不每天用热水洗脚。”

后来,试用了新的编队办法。把妇女们单独编队,由博古的夫人当队长,杨尚昆将军的夫人李伯钊负责粮食补给。实行了严格的纪律,不得自由散漫。情况果然有了很大的好转。但是,正如矮小的危秀英说:“对妇女来说要艰难得多。我们每天都困难重重,每天的日子都不好过。

蔡畅是名门闺秀。她是清代著名将领曾国藩的后裔。蔡的母亲有刚强的个性和坚定的政见。50岁时,她与富商丈夫离婚,进入小学,完成了学业。其子女成为共产党人,受她的影响极大。蔡畅在长征期间一直把她母亲的一张旧照片带在身边。蔡畅对于长征没有任何怨言。那时,她身材纤瘦,但她翻越了五岭,并且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崎岖道路上进行宣传鼓动,提高长征战士们的士气。康克清把蔡畅讲的故事和笑话称为“精神食粮”。

1984年蔡畅仍生活在北京,时年已84岁。她的健康状况不佳,双目已经失明。但是她仍尽力工作。如果说长征有什么圣徒的话,那么,这个圣徒便是她。(摘自《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过家鼎等译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细数古代的住房制:清朝北京住房仅旗人能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野史秘闻

    说起中国古代的住房制度,可能许多人会认为,封建社会的官员是吃皇粮的,他们的住房问题皇帝当然也管。这种想法,只对了一半。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朝廷官员都没有自己的房子;唐朝时,皇帝会给官员分土地,不管盖房;宋朝官府用招标的方式出售公房;明朝有了集资购房……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细数名人喝酒雅兴:诗仙李白到底有多能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与饮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也有四千多年诗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诗与酒结下了难解之缘。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饮酒在文人中被视为高雅之事。钟敬文在谈到茶时说:“喝茶的情趣,无论如何,总未及吃酒风雅……我们只要看诗人们的文集中,关于酒字的题目是怎

  • 近代史几次移民之路:闯关东 走西口 陇海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山河不移,流民似水”,大饥荒面前,为了求生,逃荒成为灾民不得已的选择,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异地,用双脚走出一条逃荒路。对很多逃荒者来说,逃荒路简直是死亡路,但求生的本能还是让他们毅然走上这条“希望之路”。山西人的走西口,山东人的闯关东,以及1942年中原大灾荒发生后河南灾民的西行之路,铸就了近

  • 义渠琰是谁?秦国太后和义渠骇有过孩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正在播出,剧中的秦宣太后芈八子在嫁于秦惠文王嬴驷之前,与义渠骇相好,并生下一子,取名为芈琰,也就是义渠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义渠琰此人呢?宣太后芈八子真的与义渠骇生过孩子吗?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因年纪尚小,由母亲宣太后摄政。秦惠文王在世时,义渠就已归附秦国,但因继位

  • 邋遢宰相王安石:外套满是油污 不拘小节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野史秘闻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盛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为人特别有意思。除了推测,即便是他最凶狠的敌人,也很难在私生活上找到可以攻击他的破绽。王安石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生活上的极度不修边幅。据说,他长时间

  • 大唐名将风采之李光弼巧施美马计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唐代“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骑兵颇强,因为他有从塞北带来的良马干匹在军中服役。这些马都是公马,个高劲大,跑得快,冲力大,对起阵来对唐军威胁颇大。史思明也视这批马为宝贝,没有战事,便让人赶这批马去河边洗浴、放牧。日久天长,李光弼终于想出一条获取这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归汉不成服毒自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野史秘闻

    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王昭君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女,不忍心将她远嫁番邦,因此和亲的计划并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这中间还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由于当时的匈奴单于对和亲大感兴趣,汉高祖刘邦死后,冒顿单于居然向吕后求婚,说什么“孤偾之君,

  • 刘弗陵死因:汉昭帝刘弗陵竟是蹲厕所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汉武帝刘彻死后,最小的一个儿子刘弗陵当上皇帝,成为了汉昭帝。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的儿子,据说,钩弋夫人怀孕了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为什么刘弗陵能在娘胎里待够了14个月才出生?刘弗陵年幼当皇帝,被大臣霍光把持朝政,汉昭帝年仅21岁就“暴病”身亡。那么,刘弗陵,他究竟

  • 胡惟庸曾计划在朝堂上砍杀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野史秘闻

    朱元璋即位之后开始大杀功臣,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开始对宰相胡惟庸的下手,而当时之事,胡惟庸确有谋逆之心,论理该杀,同诛者也不过陈宁等几个大臣。所谓“胡党”大狱,则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族诛三万多人。胡惟庸阴险,用重利引诱徐达的门人想让他上告徐达谋反,结果门子反把胡惟庸托出,只不过朱皇帝当时没深究而已。胡惟庸

  • 史上最离谱命好的皇后:嫁了人生完孩子再入宫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史上最离谱命好的皇后:历史上,汉景帝刘启是第一个开创废皇后先例的皇帝。他把皇后的位置转给了再嫁夫人王美人王娡。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