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的魔咒:定都江南的王朝为何多短命?

历史的魔咒:定都江南的王朝为何多短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7 更新时间:2024/2/25 1:42:40

纵观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自唐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凭借着自身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等优势逐渐成为中原王朝赖以立国的经济重心。但在此“风水宝地”建都以“号令天下”的王朝政权却多如白驹过隙而匆匆“寿终就寝”。

即使是享国二百年左右的东晋与后来的南宋政权,虽寿命较长,然后却无力担负“一统天下”的重任,最终还是被北方崛起的军事集团加以兼并。朱元璋虽北伐成功,但是之后的靖难之役却使王朝的政治中心由江南移向华北地区。那么导致其政治寿命短暂或在政治进取方面表现“弱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不妨与各位探讨一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江南地区东临大海,西临荆襄之地(即长江中游地带),南为两广丘陵。四周或临大海,或有盘沿曲折的山地丘陵同江河相辅来发挥屏障江南地区的作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同当时遍地狼烟的北方地区相比可以说是极为难得了。更何况江南地区在历史上属于较早被开垦的南方地区,农业经济相比周围地区更为发达(同时还靠海,商业发展也较蓬勃)。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于又掌有一定武装力量的“野心家”来说可算是如虎添翼。

但是问题又来了,既然要钱有钱,要兵有兵。为何还是难以堪当统一的大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孟子曾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指优越的现实条件并不能使人或一个组织更好生存,反而会使其有恃无恐,从而滋生“满足于现实不思进取”的“享乐基因”。而在潜在或直接威胁的逼迫下,人或组织反而会迸发出“励精图治”的勇气与决心,从而死中得活。

但是不幸的是,江南的立国者们大多跌入了前者的“陷阱”。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政权陈朝,在陈霸先开国之时,南陈军队尚且拥有一定战斗力。但陈霸先辞世后,南北政权对峙的“边境线”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中,在这个阶段,北方新崛起的隋政权在对突厥与吐谷浑等游牧民族的作战中逐渐培养起了一批可靠的军事骨干,同时其军事动员能力,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后,同南陈相比也显得无比高效率。

而反观陈朝方面,和平的态势反而使其满足于既成的现实,而陈后主对于隋朝步步紧逼的动向所持的一笑置之的态度也将整个南陈拖入了覆灭的深渊。

我们可以看到,把江南地区作为政治重心的政权虽然在短时期内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但是从军事方面看,军队因有天险的屏障而疏于军事训练,同其他军事力量作战以获得宝贵军事经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相反,上层指挥者因惧怕承担主动出击所存在的风险而更加自闭与保守,军队也由政权的生存支柱转变而为赌博谈判的资本或筹码。存在于表象的“良好生存环境”无法带来政权的勃兴,反而成为其各种弊端赖以滋生的温床也就不奇怪了。

隋灭陈的战争中,陈军虽倚仗天险试图死守,然后在隋出奇兵且水陆并进的联合打击下瞬间崩溃

朱元璋为何能“反其道而行之”?

接下来笔者认为还需解释一个“反面事例”,即朱元璋也把江南作为他的政治重心,并逐渐统一全国的原因。首先朱本人出身贫寒,而在社会中几十年流浪漂泊不仅丰富了其人生经验,同时也孕育了其同同时代人不同的眼光和格局。

但是反观当时其他的“野心家”们,多数地方精英在元末的混战当中多仅图自保。因此他们所组建起的自卫“乡兵”虽具有一定战斗力,但都仅满足于自保而无暇将眼光抛向“争夺天下”。而朱元璋则不同,卑微的出身不仅使其甩掉了做事顾及““礼义身份”的沉重枷锁,同时也摆脱了“祖产”束缚住其迈步“走向天下”的脚步。所以朱逐渐由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

而更重要的是,朱在以应天府为根据地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竞争对手”(北方地区的元军因忙于镇压红巾军主力而无暇顾及朱元璋,因此可暂时忽略不计)。抛开他们个人性格不说,他们所拥有的实力并不逊色于朱本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朱的“忧患意识”同他们相比反而更为强烈,而这种意识也促使其更加下一番决心,以积极的“礼贤下士”的行为与强化“赏罚分明”的体制来吸引新的支持者。

徐达李善长等人的支持下,其逐渐的统一了整个南方地区(云南除外),因此朱元璋对中原的争夺已经不仅仅只靠江南一地,而是挟大半个南方地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对陷入四分五裂的北方地区的最后一击。朱本人能够破除掉“江南定都国家多短命”的“魔咒”也就不奇怪了。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是怎么洞房的?古代洞房的流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社会的人说到四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以及“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并且那个时候男人都为此一生努力着。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对洞房是有多重视。 那洞房是怎么来的呢?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也不胜枚举。西晋文学家陆

  • 历史上唯一被封王的太监:收复幽燕十六州为何成千古罪人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野史秘闻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太监,比如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唐朝高力士、明朝魏忠贤、清朝李莲英,无不是权倾一时、谤满天下。不过,这些大太监尽管位高权重,却没有一位被封为王,哪怕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最多也封爵上公,未被封王。 唯一的例外,是宋朝的太监童贯。1125年,71岁的童贯被宋徽宗封为广阳郡王。我

  • 骑兵真的是蒙古征服欧亚的主力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野史秘闻

    蒙古人的军事征服,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其中,蒙古人运用成千上万的骁勇骑兵迂回包抄与猛烈冲杀的作战方式尤其让不少欧洲人至今心有余悸。 即使是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西欧国家对俄罗斯会如此忌惮与排斥(并多次与美国联合起来对俄进行制裁打压),或许也与东斯拉夫地区(今俄罗斯)曾长期受蒙古统治

  • 史上唯一被凌迟的公主,被割了三千多刀,成为清朝的耻辱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野史秘闻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刑罚,而且古人发明的刑罚有些非常恐怖,比如炮烙、车裂、老虎凳、凌迟等,残忍至极。封建社会人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有句话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体现出来了,所以古代高级官员,就算犯法了,也不会被用刑的,但清朝时就有个例外,有一位清朝公主被凌迟而死,还割了三千多刀。清朝哪个公主

  • 许多欧洲人都不理解:为何中国皇帝总爱杀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野史秘闻

    中国一起拿多年的封建社会,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皇帝的权利达到巅峰,中央对地区、县城市、县都是高度统一控制。中国的儒家思想要求对皇帝绝对的忠诚,是君与臣的关系,而许多皇帝会杀掉自己的功臣,最典型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对此欧洲人完全理解不了。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早年时期欧洲跟中国一样,也有封建王

  • 明朝时此城繁华无比,后来神秘消失:原因让人唏嘘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年历史的国家。5000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也许只是弹指间的一瞬,但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那是足够漫长的一段时间。千年的时间,沧海桑田,有太多的故事出现、消失;有太多的人春风得意然后黯然消魂;还有太多的城市风光一时然后消失不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座古城的故事,一

  • 朱元璋祖先葬于此城,因不明原因沉没至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野史秘闻

    历史的变迁,埋藏了太多的秘密,在这些秘密的背后,或许是时代的无奈,历史的呼嚎以及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弱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一座古城的故事。这座城,如今已经再也见不到了。因为它已经沉入湖底,不见天日300多年。但是,关于这座城的传说,在当地口口相传,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在揣测着这座古城下沉

  • 蒋介石留下什么遗嘱?让宋美龄看后失声痛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野史秘闻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他的爱情和婚姻也为人津津乐道,蒋介石一生有三位妻子,不过大家记住的只有宋美龄,1927年12月1日,28岁的宋美龄与40岁的蒋介石结婚,两人年龄差距很大,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面对年龄差距如此大的两人,他们的婚姻很难令人想到爱情,就像刘强东跟奶茶妹、杨振宁跟翁帆一样,当时蒋

  • 幕府时代的日本妻妾,超过30岁不再侍寝,这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野史秘闻

    日本也算个颇有历史的民族,天皇一直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不过从1185年开始,日本的统治者变成武士阶层的代表“征夷大将军”,天皇的权利被架空,直到1867年才又恢复天皇之高无上的权利,这六百多年的时间里,称为日本的幕府时代。 日本的幕府时代,有个非常古怪的潜规则,当时代表武士的将军主政,但无论是将军

  • 犹太人为何任人屠杀,而无大规模反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现在在看二战史,不管是图文资料还是影像资料,我们都会被其中的犹太人大屠杀所震撼。作为二战最黑暗的屠杀行为,欧洲的犹太人可以说是既可悲又可怜。在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二战中纳粹党卫军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集体屠杀犹太人,原因就是看中了犹太人不敢反抗的弱点。据统计,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