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对西陵之战的评价: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对西陵之战的评价: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4/1/5 17:22:11

西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72年,这个时候东吴战略家鲁肃一直倡议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荡然无存,这个时候曹魏的王国已经成为了司马氏的囊中之物,放眼整个中国阻碍晋国统一全国的只剩下了位于长江之南的东吴,晋国想要统一天下的心思昭然若揭,而东吴也怀揣着想要灭掉晋国一统天下的梦想。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西陵之战背景。

西陵之战背景是东吴与晋国的对立,两者互相想要吞并对方,西陵之战的导火索也就是西陵之战直接的背景因素则是西陵督步阐的叛变。步阐是东吴的西陵督,世代生活在西陵,步阐所驻守的西陵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如果晋国能够得到西陵就可以做到直指东吴都城建业,如果东吴失去了西陵就会失去了长江防线的门户,但是这个时候喜怒无常的东吴君主孙皓征召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前去觐见,对于自己这位主子的心思无法猜透的步阐于是心惊胆战,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错误,要被孙皓召去问罪,又担心是因为不知道谁向孙皓进了谗言,所以孙皓要将自己召去问罪。

步阐左思右想,觉得孙皓召见自己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不奉召,而是连夜派人前去晋国表示自己投降晋国的意愿,西陵督步阐投降,这在晋国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于是非常高兴的封步阐为都督西陵诸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任交州牧,封步阐为宜都公。步阐派将侄子步玑、步璿派到洛阳去当人质。听说步阐叛变孙皓大怒,派陆抗率兵前去征讨西陵,于是西陵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始了。

西陵之战过程

东吴的西陵督步阐叛投了晋朝,东吴的君主孙皓大怒,派陆抗前去征讨步阐,晋武帝派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迎接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统率步兵进攻江陵,巴东军徐胤率水军攻打建平救援步阐。西陵之战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爆发了。下面说一下西陵之战过程。

陆抗率领的东吴军队有叁万之众,而晋朝的军队却有八万之多,这还不算步阐的军队,所以从人员上来看陆抗完全出于劣势,于是陆抗命令西陵各军筑造高峻的围墙,从赤溪一直到故市,内可用来围困步阐,外可以此抵御晋兵。对于江陵地区陆抗让江陵督张咸兴造大坝阻断水流,这样可以断绝晋军侵犯和内部叛乱。羊祜于是想借着大坝阻住的水用船运送粮草,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扬言要将大坝破坏掉好让步兵通过。陆抗听到这个消息让张咸迅速毁坏大坝,诸将都非常不理解,劝阻陆抗,但是陆抗一意孤行,大坝被破坏后羊祜只好改用车子运粮,耗费了非常多的人力和时间。众将看到这个结果才对陆抗心悦诚服。

十一月,杨肇到达了西陵。陆抗命令公安督孙遵沿着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抵御徐胤,自己亲率大军凭藉长围与杨肇对峙。将军朱乔营中的都督俞赞后来叛逃到了杨肇那里。陆抗判断俞赞了解吴军虚实。夷兵平时的训练不够,敌人必定先打夷兵防守的地方。于是连夜将夷兵防守的地方换成了精兵猛将,第二天杨肇果然来攻打夷兵防守的地方了,这个时候早有准备的东吴军兵将杨肇杀得大败而逃。陆抗于是攻克西陵,杀死步阐和与他同谋的将吏几十人,全都夷灭三族。

以上就是西陵之战过程,西陵之战陆抗以少胜多获得了战役的胜利,这与陆抗出色的判断力是分不开的,陆抗堪称是一代名将。

西陵之战影响

西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72年,这个时候刘备的西蜀早已经被曹魏灭掉,而曹魏的政权也已经被司马氏篡夺,这个时候东吴与司马氏的晋朝已经是互相觊觎的情形,双方都想要将对方灭掉统一中国,完成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当然,从双方的力量上来看晋朝的实力远远要强于东吴,所以东吴可谓是岌岌可危,下面说一下西陵之战影响。

西陵之战影响一:西陵之战给了相对来说比较弱的东吴一个错觉,特别是东吴的君主孙皓看到西陵之战东吴在陆抗的领导之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所以一改往昔担心晋朝会灭掉自己的恐惧,而觉得自己还是可以与强大的晋朝相抗衡的,甚至是觉得自己有着一统天下的机会的。据说西陵之战之后孙皓觉得自己是天命神授,神明在庇佑自己东吴,甚至是一度认为自己有着统一天下的能力,于是让术士尚广为他占卜是否能得到天下,尚广为占卜之后说“吉。庚子年,青色的车盖会进入洛阳。”于是孙皓大喜过望,真的觉得自己有着统一天下的实力,一定会得到神明的庇佑,从此之后一心一意想要统一天下,多次对晋朝用兵,却荒废了自己的政令整治,徒耗国力,最终很快被晋朝灭掉了。西陵之战是东吴灭亡前最后一场胜仗。

西陵之战影响二:西陵之战之后晋朝西陵之战的统帅被问罪,羊祜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免去官职成为平民。

通过以上的讲述可以了解到西陵之战影响最大的是东吴,西陵之战的胜利使得东吴君主孙皓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西陵之战评价

西陵之战发生的时候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东吴与晋朝可以说是隔江相望,对对方都充满了觊觎之情,西陵之战之前作为比较弱小的东吴总是惧怕晋朝会攻打自己,是充满了恐惧之心的,但是西陵之战的胜利使得东吴的领导者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开始了对晋朝的连年用兵,最终加速了其灭亡,下面做一下西陵之战评价。

西陵之战评价一:西陵之战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一场由于陆抗的机敏判断和出色的指挥才获得的一场战役,东吴以区区三万的兵力战胜了晋朝超过八万的兵力,这场战役是东吴灭亡之前的最后一场胜仗,这场胜仗对于东吴的统治者来说是一支强心剂,让东吴统治者从此之后对当时的局势失去了正确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陵之战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西陵之战评价二:西陵之战是东吴取得的一场胜利,这场胜利使得晋朝对西陵的救援全线失利,西陵步阐的叛变使得晋朝取得了西陵这个战略要塞,可以说使得晋朝在地理位置上获得了灭亡东吴的天赐良机,但是由于将帅的指挥不利造成了这一天赐良机化为乌有,而且还损兵折将,于是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对统兵将领加以惩罚,羊祜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免为庶人。可以说西陵之战使得晋朝想要通过这场战役灭亡东吴的计划落空,统治阶层可以说是悔恨莫及。

西陵之战评价三:这场战役的胜利与当年陆抗的父亲陆逊击败刘备的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战役相媲美,这场战役使得晋朝快速灭亡东吴的计划落空,使得东吴的寿数延长了八年,但是战后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也就无法改变东吴最终被晋朝灭掉的结局。

标签: 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更多文章

  • 伊阙之战 战国历史上战场杀人最多的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伊阙,位于今天洛阳龙门,号称天子门户,中原要道,对于这个地方,中国历史上每个想要攻克洛阳,进逼关中的君主都不会陌生,两千多年前,这里也爆发了一次大战,战争双方是已经势不可挡的秦国和韩,魏,东周三国联军,而这次战争还有一个可以记入史册的是,一代名将,号称“人屠”的杀神白起终于走上前台,步入自己的辉煌时

  • 兖州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对兖州之战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兖州之战是三国时期曹操和吕布发起的一场著名战役。相关史书都有记载关于兖州之战简介,通过兖州之战简介,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兖州之战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兖州之战发生于194年,截止于195年,是曹操在兖州和吕布等人发生的交战,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是战争结果最终以曹操获得胜利而告终。 而通过这次兖州之战,朝

  • 滏口之战:因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滏口之战是尔朱荣以少胜多的战役,滏口之战经过也因它出色的战术安排流传于世。在滏口战争之前,尔朱荣便派出自己手下一员大将游说敌军,并成功获得了一万人的投诚。这成功的反间计谋为滏口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反间计的成功也是尔朱荣行动的信号。在滏口之战经过中,为了抢夺作战先机,尔朱荣没有将行动上报朝

  • 史上诡异战争:项羽以三万军完胜五十六万联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历史上有些战争的确让人感到诡异不解。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派童贯领二十万大军进攻辽国的燕京,结果被仅仅一万余辽军打得全军覆没,实在让人不可理解。又比如楚汉战争中,项羽仅以三万之众,竟然大败汉王刘邦所率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然而,这却是事实。 汉王刘邦自在洛阳听从了董公的建议,组织天下诸

  • 最奇怪的战争:东晋和前秦恶战竟为争夺一和尚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公元379年,在湖北襄樊发生了一场争夺和尚的恶战。前秦以十万大军占领樊城,猛攻襄阳。东晋守军以死力敌,连城中妇女也上了前线。最终,和尚被前秦抢走了,战争结束了。前秦皇帝苻坚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一个半人;东晋守将朱序当了俘虏,只留下了一堵值得纪念的“夫人城”。 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

  • 宋夏战争有几次 揭秘宋夏战争地点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宋夏战争爆发于哪位宋朝皇帝在位时期?其实这场宋夏之间的战争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期间宋朝皇帝的位置上也换了四五个。所以如果具体说宋夏战争爆发于哪位宋朝皇帝在位时期是说不清楚的,这个要根据宋夏战争的进程来具体说明。 宋夏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宋仁宗当政的时期,当时在宋朝统治之下的李元昊脱离宋朝,自立为王,建国

  • 哥舒翰的石堡城之战:一将功成万骨枯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在大唐与吐蕃的交战史上,石堡城是一个令人心酸之地。石堡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前方距离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日月山咫尺之遥。石堡城名为城,实则一个军事堡垒,弹丸之地,却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和地形之险峻,为唐朝和吐蕃所看重,并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死伤惨烈。(本篇图片选自

  • 楚汉成皋之战汉军为何可以战胜楚军取得胜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说到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著名的楚汉成皋之战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楚汉成皋之战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刘邦在兵力不占优势,且先失军事重地成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后勤补给优势,并派出奇兵在汜水与曹咎所率的楚军展开决战,一举击溃楚军,顺利收复成皋,取得了楚汉成皋之战的最终胜利。此一战亦为楚汉争霸刘

  • 阏与之战:秦国暂时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战国时,周天子羸弱不堪、诸侯相互争霸,最后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史称“战国七雄”。 七国为增强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对内实施改革,对外兼并小国。至战国中期,七国又陆续推行变法,以谋“称霸天下”。其中,成效最大的当属秦孝公起用商鞅实施的变法,一举使秦国成为诸侯中的“一哥”。 自此,秦

  • 明朝统一战争的过程 明朝统一战争的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中国战史

    明朝统一战争是公元1368年到公元1389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统一全国而进行了一系列作战。明朝统一战争主要是分为三个部分,先是派兵推翻元朝的统治,再消灭各地的割据政权,最后打击元朝残余势力,维护明朝的统一。 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其中最著名的农民起义队伍是红巾军。朱元璋就是红巾军的首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