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匈奴欧洲篇 ,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的消失

匈奴欧洲篇 ,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的消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7 更新时间:2023/12/20 22:18:55

公元91年匈奴在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

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远漂。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是乌孙的地盘,既现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带,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锡尔河上游东部。第三站为阿兰聊这已经到了欧洲边缘。在91年到290年长达两百年的历程中,这个上天的骄子好象消失了一样。北方的苍狼为了梦中的家园,在雪地中,沙漠里艰难的跋涉。中外的史书中都找不到这个骄傲民族的记载。当《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纪末匈奴出先在阿兰聊时,这头饥渴太旧的苍狼已经对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纪中叶,阿兰聊灭国,西方震动。从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动遂史不绝书。

阿兰聊灭国后没多久,西方诸国还来不及为其哀悼,就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兰勃率领匈奴铁骑入侵东哥特,来时排山倒海,去时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来对中国作战以来不知道学到了多少中国的战争艺术和谋略,这岂是西方诸蛮所能相抗的。匈奴以战养战的方式沉重打击了东哥特人,当年迈的东哥特国赫曼立克(Hermanrik)的军队被匈奴全歼后,他便自杀了,继位的维席密尔(Vithmir)也兵败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的部众在阿拉修斯和萨弗莱克斯的带领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巴尔干。

西哥特国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板哥特军。西哥特人在惊悖之余,一部大约二十余万众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国境,由于罗马帝国官吏的残酷压迫,哥特人纷纷起义。

罗马皇帝法伦斯(Valens)调集大军于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雅堡与哥特人会战,在哥特的重装骑兵面前曾经纵横欧亚的罗马方阵步兵毫无地位。下午,法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方阵步兵的时代过去了。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无法控制辖下的诸族和领土。而此时,匈奴人回到喀尔巴阡山以东,进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追击哥特人,并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这支可怜的哥特队伍在法洛伦斯被西罗马军队消灭以报阿德里雅堡之仇。匈奴人只是来意大利转了一下,不过又带来了相当大的后果。匈牙利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和最先被匈奴人灭国的阿兰聊人开始了大跑路。这三族人进入高卢,与当地人战斗后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并建立了三个国家。与此同时,阿勒立克带领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军,不过他们比几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围攻罗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这是历史上罗马城的第二次沦陷。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诸族在匈奴军势的压力下为生存互相火并。而匈奴人则占据了巴诺尼亚(今匈牙利)把当地的哥特人列入统治之下后又开始无忧无虑的放牧生活了。

乌尔丁死后,路加既位,路加死后他的两个侄儿白里达(Bleda)阿提拉(Attild)共同治国。在这段时间里西欧相当平静,而北欧,东欧战火纷飞,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归与阿提拉旗下,俄罗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时以“匈奴仆人”的身份第一次进入西欧的。

公元445年白里达死后,阿提拉独领匈奴,成为欧洲最有权势之人!王庭设于多瑙河以东的大草原上。

此时的东西罗马都要向阿提拉进贡。匈奴在东方失去的荣光在西方找了回来。

由于对西罗马提出的政治联姻和领土要求遭到拒绝,阿提拉决定开战。451年,阿提拉统领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这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军队吧。罗马大将阿契斯北上抵挡,并联合了所有受匈奴压迫的蛮族王国。双方在加泰隆尼亚平原上会战,此战空前惨烈一日之间占死者有十五万之众……阿提拉见双方陷入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于是领军回国。

次年,阿提拉率军突然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攻意大利并摧毁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压迫罗马。446年,军中大疫,阿提拉见西罗马已求和,东罗马援军已至于是回国,并与同年病死。次二役过后,西方人畏惧地称其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后,强大的匈奴人内部又出现内讧,诸子争立为王,贵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时而起,把匈奴人赶回喀尔巴阡山以东。461年,阿提拉幼子邓直昔克企图重建霸权,不幸在于东罗马交战时战败身亡。这是西方史书上对匈奴人活动的最后记载。

在中国,此时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国建立的“汉——前赵”“北凉”“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继覆灭。

在亚洲和欧洲的匈奴人则分别与当地各民族混合了起来,一个彪悍而勇敢的民族从此消失了。奴在世界范围内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之骄子的传说结束了。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大理国与后理国 ,大理的开国之君及世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族古称“白蛮”,是古老的bo(打不出,“bo人悬棺”之bo)人民族和汉民族融合形成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集解》中说:“bo,羌之别种也。”在战国时期就融合了部分楚文化的bo人,在汉晋之世,中原政府迁徙了一部分汉人到“西南夷”屯垦,加上中原战乱中流落到西南的汉族士兵和平民,进一步与bo人融合形成

  • 蒙古高原历史 ,四大汗国及蒙古被侵占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公元1368年---1755年的历史1、北元历代可汗 脱欢帖木尔-----爱猷识理达腊------脱古思帖木尔------坤帖木尔-------鞑靼鬼力赤------(1409)本雅失里------脱脱不花-----(1453)瓦剌也先-------2、蒙古本土: (1454)麻儿可儿--

  • 鲜卑篇 ,鲜卑部族史记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颇以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而兴起则晚于乌桓,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

  • 突厥篇 ,突厥汗国及族人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 突厥人原为柔然人的锻奴,有发达的冶铁技术,但以游牧经济为主

  • 突厥民族简史:突厥帝国的分裂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突厥人的这两个帝国没有长期保持鼎盛。和硕·柴达木碑文中赞扬的伟大的可汗们由一些缺乏前辈们的那种天才的人继承。"彼等之弟辈为可汗,彼等之子辈为可汗,惟弟辈今不类其兄辈,子辈不类其父辈。登位者皆庸可汗、恶可汗。致使突厥帝国解体。 真正摧毁突厥力量的是两汗国之间的敌对,即鄂尔浑的东突厥和伊塞克湖、怛逻斯

  • 沙漠部族—库莫奚篇, 奚族族史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库莫奚族称始见于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然而这一称号的出现,应在4世纪中叶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后不久。自此以后,史书上有了不间断的记载,直到13世纪其族名才消失,前后存在近千年。 库莫奚族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之后,与契丹本是同族异部,北魏登国年间与契丹分离后,各自形成为一族。然而史书对其族源

  • 匈奴简介 ,匈奴族的兴起与没落, 匈奴世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我国正处于战国末期,中原七国为争夺霸权苦斗不休,而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却趁势在大漠南北悄然兴起。 “匈奴”之名,最早见于《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但异名颇多。司马迁著《史记·匈奴列传》,详细追述了匈奴族早期的历史,始定名为匈奴。从此,这个居于我国北部边境、强悍善战的

  • 轻捷如鹃:回纥族历史篇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回纥,是中国古代族名和汗国名,是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她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鬼方,周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两汉时期的丁零,南北朝时期的高车、敕勒、隋及唐朝的铁勒。北魏时敕勒(高车)中的袁纥氏、隋时铁勒中的韦纥氏应为同名异译,都是回纥的前身。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顿莫贺可汗请唐改称回鹃,取

  • 羌族篇 ,历史上统称为“羌”的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众多史籍和出土文物表明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早进入农牧兼营,且以养羊业著称于世的民族。 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民族,这就是历史上统称为“羌

  • 穴居肃慎:挹娄篇 ,挹娄族称的出现及族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 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时(西汉),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穴之穴的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