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轻捷如鹃:回纥族历史篇

轻捷如鹃:回纥族历史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45 更新时间:2023/12/21 5:45:09

回纥,是中国古代族名汗国名,是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她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鬼方,周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两汉时期的丁零,南北朝时期的高车、敕勒、隋及唐朝的铁勒。北魏时敕勒(高车)中的袁纥氏、隋时铁勒中的韦纥氏应为同名异译,都是回纥的前身。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顿莫贺可汗请唐改称回鹃,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语言属尔泰语系的拼音字,字母数目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共约19-29个。书写初由右左横书,后改为由上向下直写。今蒙古、满文字母,即由回统文字母演变而来。其习俗遇丧事则嫠面,遇大典则拜狼。

回纥民间传说,回纥祖先降生在秃忽剌河(土拉河)和薛灵哥河(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之间一棵大树的瘿(囊状隆起的树洞)中,而今土拉河流入鄂尔浑河,鄂尔浑河又流入色楞格河,所以鄂尔浑河位于另两条河之间。表明回纥的起源地为鄂尔浑河流域。

隋朝时期,回纥分布于铁勒和薛延陀的北部,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有10万人口,以游牧为生。役属于西突厥,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回纥利用西突厥被隋打败的形势,与仆骨、同罗、拔野古等各部联盟,正式以回纥命名,并推举菩萨为最高军事领袖“阙俟斤”。铁勒中的另一支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汗国。回纥依附于薛延陀。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回纥、薛延陀、拔野古等部叛离东突厥。东突厥伐之,回纥首领菩萨大败敌军,使回纥名声大。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回纥向唐朝朝贡。次年,唐与回纥、薛延陀联兵共灭东突厥。回纥与薛延陀两部称雄漠北。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菩萨之子吐迷度继首领位,配合唐军攻灭了薛延陀政权,尽占其地。第二年(公元647年)正月,唐朝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并任命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瀚海都督。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土迷度的侄子乌纥谋害了土迷度,后为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所杀。唐太宗安抚回纥,提拔土迷度之子婆闰继其父位,并封左骁卫大将军。而后婆闰帮助唐朝征高丽、讨平贺鲁有功,升为右卫大将军。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回纥又助庸灭西突厥。从此尽占原东、西突厥汗国的广大土地。

婆闰的侄子比粟毒继承其位,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比粟毒死,其子独解支继位。当时唐朝经征调回纥的精壮骑兵参加赤水军(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南)。独解支死后,其子伏地匐继任瀚海都督,又任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使。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九姓铁勒拔曳固部人杀死默啜。漠北的回纥别部移键颉利发与拔曳固等5部归唐,被安置于大武军(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北。

自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玄宗派遣将军孙老奴招抚九姓铁勒以后,回纥等部和唐军联合,南北夹击后突厥,使之瓦解。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领袖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立牙帐于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和鄂尔浑河之间。建立了回纥政权,并向唐朝禀报。第二年,骨力裴罗在唐朝协助下杀死了后突厥最后一个君主白眉可汗。

从此,回纥汗国取代了后突厥汗国。这时回纥控制的地区,东起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势力日益强盛,成为草原上的主要政治军事力量。唐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右骁卫员外大将军。自此回纥汗国在草原上存在一百多年,与唐朝始终关系密切,曾两次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曾3次以公主嫁给回纥可汗。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左右,回纥因天灾与内乱,生产力遭到破坏,势力衰徽,终于被黠戛斯人所灭。回纥部众分三支西迁。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于十二世纪被西辽所灭;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于十三世纪初归附蒙古;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后来改称为"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人。西州回鹘于十三世纪后期归附蒙古汗国和元朝。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羌族篇 ,历史上统称为“羌”的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众多史籍和出土文物表明羌族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早进入农牧兼营,且以养羊业著称于世的民族。 古代羌人并不是单一的民族,中国西北部的甘、青地区有众多的部落土著民族,这就是历史上统称为“羌

  • 穴居肃慎:挹娄篇 ,挹娄族称的出现及族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 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时(西汉),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穴之穴的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

  • 契丹篇:金马鞍与鸡冠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

  • 朝鲜始祖:高句骊篇, 高句骊国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高句骊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为古朝鲜的国名。它是我国东北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最早出现于我国东北地区,以后部分南迁朝鲜半岛加入今朝鲜族中,部分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加入中国各民族中。高句骊政权存在705年。高句骊族在朱蒙建高句骊国前,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至吉林省集安县

  • 吐蕃后继:古格国 ,古格国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藏吐蕃王朝之后的600多年间,一个名为古格的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然而,300年前,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间消失于茫茫沙海。偌大的王国仅留下恢弘的遗址和遗物——各类殿堂房屋445座,洞窟879孔,碉楼58座,各类佛塔28座,塔墙1道,防卫墙10道,隧道或

  • 西南古国:大长和国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内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经历了一个地方政权更迭的动荡时代。直到大理国建立,云南才恢复平静。 郑回归化南诏,成为南诏大姓贵族的重要人物,郑氏家族也便在南诏繁衍。到第九代南诏骠信隆舜时,距郑回人南诏已140余年,郑氏家族也传到了第七、八代。已经发展成为南诏

  • 西域明珠:楼兰篇, 楼兰国简史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楼兰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但它的立国与消亡,却始终是个迷。这个迷已经被埋入戈壁黄沙之中,人们只是依据汉代的历史知道其存在。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

  • 龙鱼铜镜:女真族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女真又称“女直”,其先祖为周秦时东北地区古老的肃慎、挹娄人。辽代把女真分为“熟女真”(已入辽籍的)和“生女真”两部。生女真异常勇猛,三人可搏猛虎。辽末,生女真完颜部在首领阿骨打率领下举兵抗辽,1115年建立“大金国”,迅即由东北进入北方草原灭辽,继而进入黄河流域灭北宋。1234年,金为南宋联合蒙古

  • 云南古国:古滇国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璀璨的滇文化,是滇国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创造。它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了两千多年。今天,抹去尘埃的它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芒,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1、呼之欲出的滇国 “夜郎自大”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典故。可是,“不知有汉”,夜郎王并不是第一人。在他

  • 突厥别支:沙陀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朝衰落时,一支新的突厥部落登上历史舞台,即汉文转写名为处月、汉文意译名为沙陀的部落,沙陀的意思是沙漠之民。沙陀虽称突厥,其形状,据史籍所载,是属于白种人的。 巴托尔德倾向于把处月(沙陀)归于九姓乌古斯部落,它们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于10至12世纪在威海以北游牧。事实上,沙陀部落已经从西突厥主体中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