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金兰之交是一种怎么样的交情?结拜礼仪程序有哪些?

金兰之交是一种怎么样的交情?结拜礼仪程序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86 更新时间:2024/1/24 6:21:53

金兰: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于《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气味的意思)如兰”。后来用于结拜兄弟姐妹的代称。

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所以金兰之交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兰花被称为君子之花,其香被喻为者之香。兰花这古已有之的香祖地位,使得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比较神圣的事情与兰沾上一些边,比如说“金兰之交”。

金兰说法来自《世说新语•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这个说法大概来自于《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朋友交情深厚,后来,根据这些个典故,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契若金兰)。

以前的规矩,义结金兰后,要交换谱贴,叫金兰谱或叫兰谱,因此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换贴”,也是两个人拜把子结金兰的意思。

按照习惯,结拜的时候按人数各用一沓红纸写出每人姓名、生日、时辰、籍及父母、祖及曾祖三代姓名的《金兰谱》,然后摆上天地牌位,根据年龄的大小,依次焚香叩拜,一起读誓词。比如武侠小说经看见的“黄天在上,今日某某某某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的。

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同意,选择吉日良辰,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等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按人数计算,每人一粒),以及一只活鸡(男结拜为公鸡,女结拜为雌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也称立誓言,内容附后)。“金兰谱”每人一份,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把鸡宰了,鸡血滴入红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红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但必须是奇数,同年人同性结拜,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一般青少年时期进行,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是宗亲者不结拜;是姻亲者不结拜;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破族规者不结拜(以前族内如与别宗族结怨,立誓定规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的族规);没通过盟誓仪式者不算正式结拜等等。随着社会进步和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当然现实中尚有部分结拜的青年人,对旧时礼节相对淡薄,仪式一般从简,多以口头盟誓为主,隆重者则在关公神像、“祖师公庙”或其它神明面前按礼仪习俗举行盟誓。要结为盟友的青年人在结拜前一般须经各方家长同意,因为长辈阅历较丰富,比较慎重。

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也有俗称为老大、老二、老三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凡遇婚丧喜庆、过年过节等,均以兄弟关系来往。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书起源于什么时候?最早的书是什么形式和材质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起源的呢? 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传达消息。但是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

  • 弹棉花的故事由来 弹棉花工艺的工作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至迟在元代即有此业,时至今日仍有操此行业者;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元朝时候,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动手术,人们没法有效利用棉花,产量效益低下,然后有一

  • 市无二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西汉末年,王莽得到“安汉公”封号后就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立2岁的刘婴为太子。他梦想自己能当真皇帝,派8个风俗使下去了解民情。这些风俗使回京讨好王莽说百姓们丰衣足食、盗贼绝迹,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市场买卖公平,市无二价。 【出处】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汉书·王莽传上》 【解释】买卖没

  • 如鱼得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豪杰

  • 三生有幸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 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 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 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

  • 三令五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春秋时侯,有一位著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 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 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 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

  • 如释重负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毅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释义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 故事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 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 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国君也不争气,只 知游乐,不理国政。

  • 三顾茅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 (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 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 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

  • 人言可畏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 《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释义: “言”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故事: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

  • 塞翁失马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