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髀里肉生的典故

髀里肉生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2/26 6:29:28

刘备这个人物,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反差其实是比较大的。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给人最深的印象大概有两个:一是仁义,而是爱哭。不过,在历史上,刘备并没有哭过多少回。本文所介绍的这个成语恰好是他为数不多的悲伤时刻。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志·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胜,随即掉过头来收拾刘备。刘备事前已经做好了安排,一发现曹操大军杀来,立马跑到了荆州投靠刘表。这一待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间,既然收留了刘备,又同是汉室宗亲,见面的机会自然多了。

据记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东汉末年,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丢失了地盘,就去投奔刘表。一日,刘表设酒宴安慰他。席间刘备入厕摸自己的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了起来,回座后不禁感慨。

刘表惊问其故,刘备回答道:

想我以前终日不离战马,大腿上从来没有赘肉,而今久不征战,这赘肉都长成这样了!只可惜时光匆匆,眼看着就要老了,而自己却一事无成,因此而悲愁伤怀。

知道这个成语是啥了吧?

髀里肉生:这个成语的意思很明确,指的是因生活安逸而变得无所作为。

回想当年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之际,此时的刘备心情放松多了,这话说的真情流露。不过,坐在对面的刘表又会做何感想呢?想当初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无处安身,是刘表给了他一块栖身之所。几年下来,刘表把刘备养得白白胖胖,刘备不但不感谢,反而埋怨自己长胖了。这岂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吗?

其实,刘备在荆州的这七年,是他事业起步的七年。不仅请到了诸葛亮、组建了水军、壮大了队伍,还将刘表集团的内部矛盾搅的越发激烈。不仅蔡瑁张允等人对刘备不满,就连刘表也在时刻提防。

还是周瑜说的一针见血:“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不管刘备投靠谁,他从来就没想过老老实实呆着,总是想着利用。至少从这个成语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刘备的仁义,而是枭雄的阴险和狡诈。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老牛舐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老牛舐犊是什么意思?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歧路灯》第七十七回:“老牛舐犊,情所难禁。”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精彩的老牛

  • 市道之交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之免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乃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那

  • 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接下来随着小编

  • 偷天换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偷天换日的意思是:暗中把天日换了。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近义词】:移花接木、弄虚作假、偷梁换柱 【反义词】:正大光明 成语出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

  • 身无长物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出自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也指像样儿的东西。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

  • 七步成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那七步成诗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七步

  • 作法自毙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作法自毙的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那作法自毙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作法自毙的故事: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

  • 解衣推食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解衣推食,解:解开、脱掉。推:让。意思是: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解衣推食的历史故事。 解衣推食的历史故事: 这个成语起源于汉代初年,秦朝末年,秦二世治国无能,让刚完成统一不过十几年的大秦帝国,很快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各路豪杰相继起

  • 虚位以待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虚位以待是成语,意思是留着位置等待。表示期待贤才。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精彩的虚位以待历史成语故事! 虚位以待的历史成语故事: 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为人忠厚、仁爱,对门客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当时,信陵君听说大梁城门的守门官七十岁老人侯嬴是个贤人,家境贫穷,便派人带着大量

  • 沐猴而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此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来自哪个典故呢?历史之家小编为大家详细说来: 此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那么成语有什么典故呢?又背后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沐猴而冠的成语典故: 秦王朝灭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