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木梗之患的典故

木梗之患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53 更新时间:2024/1/23 14:24:55

木梗之患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木梗之患的历史故事:

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而是专门殿下讨论鬼神的事。”

孟尝君就接见苏秦。苏秦说:“我这次来齐国,路上经过淄水,听见一个泥土捏成的土偶和一个桃木刻成的木梗交谈。木梗对土偶说:‘你原是淄水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到了八月,天下大雨,淄水涨上来,你就残缺不全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啊。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为大水毁了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可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天下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还不知道要被冲到哪里呢?’那秦国是个虎狼之国,关山四塞,殿下到了秦国,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出来。”孟尝君就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木梗之患的基本信息:

【名称】木梗之患

【拼音】mùgěng zhīhuàn

【解释】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出处】汉·《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同韵词】明耻教战、凛然不可犯、公生明,偏生暗、风行雨散、图穷匕见、装点门面、被发撄冠、狂吠狴犴、枝分叶散、驽马恋栈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白龙微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龙微服"这条成语,比喻的就是贵人隐藏身分,微服出行,也有时进一步指这样隐瞒身份,恐怕会给自己带来危险。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龙微服的历史成语故事: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

  • 河东狮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河东狮吼,成语,比喻妇人妒悍。典故出自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中苏东坡写的一首诗取笑陈:“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不过

  • 舍本逐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

  • 不求甚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不求甚解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出自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不求甚解的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的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

  • 从善如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从善如流是什么意思?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比喻迅速。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那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从善如流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从善如流的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

  • 不寒而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不寒而栗是什么意思?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出自《史记·酷吏列传》。不寒而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不寒而栗的历史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

  • 开诚布公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待人。那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开诚布公的历史成语典故: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

  • 韦编三绝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

  • 案兵束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

  • 望门投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望门投止释义望:看。投止:投宿。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后泛指在仓猝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望门投止的历史故事: 张俭是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祖上是楚汉时代曾和刘邦并列诸侯的赵王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