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食言而肥的典故

食言而肥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42 更新时间:2024/1/25 15:48:37

食言而肥是指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食言”,据《尔雅》解释:“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这就是说:凡假话都可以叫做“食言”。因为吃的东西,吃下就没了。假话也如此,说过就完了,不需要实行兑现的。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即为“食言而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食言而肥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食言而肥的言文:

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肥也”。

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於大行,又谓重也肥。”

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

食言而肥的文言文翻译:

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当时,郭重为哀公驾车,看到他们二人,就对哀公说:“他们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鲁哀公在五梧宴请大夫,孟武伯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胖?”

季康子说:“武伯该受罚吃肉!因为我国接邻敌国,我们不能陪同君同行,从而不能参加这次远行,武伯你却觉得在外奔劳的郭重肥胖。”

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木梗之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木梗之患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木梗之患的历史故事: 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

  • 白龙微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白龙微服"这条成语,比喻的就是贵人隐藏身分,微服出行,也有时进一步指这样隐瞒身份,恐怕会给自己带来危险。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白龙微服的历史成语故事: 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

  • 河东狮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河东狮吼,成语,比喻妇人妒悍。典故出自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三·陈季常》中苏东坡写的一首诗取笑陈:“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器重他。不过

  • 舍本逐末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

  • 不求甚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不求甚解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出自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不求甚解的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的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

  • 从善如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从善如流是什么意思?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像流水一样,比喻迅速。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那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从善如流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从善如流的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

  • 不寒而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不寒而栗是什么意思?不寒而栗指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出自《史记·酷吏列传》。不寒而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不寒而栗的历史故事: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

  • 开诚布公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待人。那这个成语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开诚布公的历史成语典故: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

  • 韦编三绝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那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是什么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韦编三绝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

  • 案兵束甲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