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削铁如泥的刀真的存在吗?古代真有这么锋利的武器?(什么刀最硬最锋利削铁如泥)

削铁如泥的刀真的存在吗?古代真有这么锋利的武器?(什么刀最硬最锋利削铁如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15 更新时间:2023/12/24 15:59:19

我们经常使用"切铁如泥"形容武器的锋利,面对一块铁就像面对一块泥。当然泥巴也没那么结实,这种描述能形象地表现出武器的锋利。但是,铁作为一种非常坚固的物体,真的有那么容易切断吗?现代人要做到这种程度,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真的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吗?

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完整。古代有十大名剑:轩辕剑、湛卢剑、池晓剑、泰亚剑、龙泉剑、干将剑、莫邪剑、玉昌剑、春君剑、程英剑。这些传世的名将,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文学艺术的产物,只活在传说中。

比如鱼刺剑就是春秋时期颛顼吴王僚的那把"勇敢的剑"。《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颛顼的刺杀过程:".....专诸把第一条鱼放进肚子里,进去了。一到王千,颛顼就把鱼弄断,用头捅了廖望。"当然,鱼肠剑虽然真的存在,但因为藏在一条鱼的肚子里而得名,因未建成而得名。

比如干将和莫邪剑,众所周知,干将是男剑,莫邪是女剑,干将莫邪也是情侣;然而,这两把剑只是虚构的传说。它们最早见于汉代的《烈士传》和《孝子传》,用来衬托孝子的故事。不过这并不影响两把剑的名气,后人也经常把它们写进诗里。

古代有带剑的剑客和文人。在先秦时期,剑可以作为一种"礼器"比如周佩戴宝剑,文人也佩戴宝剑作为身份的象征;《说文》记载:"古代皇帝冠之以剑,诸侯冠之以剑,大夫冠之以剑,官员不冠之以剑。当有事发生时,庶人被戴上了剑,但什么也没发生。"

虽然剑只是一种武器,但它有"百兵之王"这可能不仅仅是受到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剑文化的影响,还在于佩剑的行为要比持刀举锤优雅得多。所以在古代,很多文人即使完全不懂武功,也会在身边佩一把剑,表现出一种天生的贵气。

因此,剑不仅可以作为御敌的武器,也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和身份的象征。就像雕刻精美的玉佩,可以让贵族们彰显身份而不显山露水。古代很多有地位的人对精心打造的剑非常追捧,有这样一个标准来证明是不是剑叫"切铁如泥"。

《水浒传》里,杨志这个绿面兽,曾经把传家宝拿到街上卖。结果被泼皮为难,杨志当场表演"切铁如泥"这项技术让旁观者惊叹不已。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杨志说他的祖传宝刀"斩铜斩铁,刀刃不滚"但他表演的时候,砍的都是铜钱。

古人对金属的认识没有我们这么细致,也没有我们这么普遍。在很多古人眼里,铜和铁相比金银,几乎是硬金属。在古装剧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用牙齿咬银来验证真伪,但是谁见过有人用牙齿咬铜钱呢?手里拿着铜钱的感觉很硬。

用现代的莫氏硬度来衡量,金银的硬度约为2.5~3,铜的硬度为3,铁的硬度为4~5。相比之下,铜显然没有铁那么坚韧,所以在古代,大多数人卖的都是剑和宝刀"切铁如泥"当时都是用一叠铜钱做实验。稍加努力,稍加技巧,一剑或一刀,铜钱就会裂开。

当然也要看剑的硬度。稍微好一点的剑是用不同的金属做的。只要硬度不太差,破铜钱是没问题的。人们相信眼见为实,口口相传告诉他们这是"切铁如泥"但是一点都不削铁。

刃如秋霜,铁无声切,这是一个用来形容剑的锋利的词。从古至今,剑一直是战场上矮个子士兵的代表,是杀人的利器。它可以杀人,可以视人命如草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剑必须足够锋利。

锋利是衡量一把剑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刃口不够锋利,就失去了作为剑的意义。充其量,它将是一个装饰品和一个无用的仪式容器。在一些历史传闻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窥见魔剑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两把剑,一把是"永恒",一"宋庆",倚天剑,我佩服,绿剑让我佩服。两把剑都锋利如泥。后来,夏侯恩的绿剑被赵云夺走了。赵云有此剑,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他砍倒两面大旗,活捉三条,杀死五十多名曹操士兵,一战成名。

水浒传中,杨志有一把家传的宝刀,也是极为难得的。这把宝刀可以做三件事。第一,切铜切铁,刀刃不滚;第二,吹头发太多;第三,杀人刀上没有血迹。杨志没有吹牛,但是牛二这个泼皮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这样的宝刀。他百般纠缠杨志,最后惹怒了杨志。他死在宝刀下,只看杨志手起脚落,牛二死了。好家伙,宝刀真的没沾血。

无论是曹操的鲁青宝剑还是杨志的传家宝,都是小说的产物,都是作家编造的。现实中有这种事吗"切铁如泥"那把剑?

答案肯定是肯定的,只是衡量的标准不同。在古代,人们常说刀剑能削金削玉就应该是锋利的,但在现代,如果刀或刃不锋利,就会用切纸、草席、竹子来检验。

为什么要用这些看似简单的测试来证明剑的锋利呢?简单来说,时代一直在变。在人们的生活中,对传统刀剑的锋利度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同样,为了防止误伤,剑如果能达到剪纸的锋利程度,也会非常锋利。

同样,一把剑如果能切割钢筋而不伤刃,那就是一把好剑。

标签: 锋利宝刀铜钱

更多文章

  • 夔纹寓意是什么?(夔纹样式图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奎文,寓意,什么

    说到奎文,众所周知,这个质感是相当牛逼的,因为它不仅好看,而且很有意义。最近很多人都说奎文离我们太远了。那么当时的奎文道德和现在的奎文道德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揭示一下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看看奎文是什么意思!要想知道奎文的寓意是什么,首先要知道奎文是什么。其实夔文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然后刻画在

  • 如何理解“头发又硬又厚,一生辛苦”这句老话?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生活,头发,体力

    说起这个谚语,还是挺有意思的。很多谚语看起来还是很有力量和道理的。最近也有很多人说,有一种说法叫"头发又硬又厚,生活艰难"这样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是对的吗?内涵是什么?下面就和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从生物学上来说,这种说法其实有一定道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会发现城市的

  • 赤壁之战和曹操身边的谋士为什么不出良策?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谋士,赤壁,郭嘉

    曹操身边人才最多,这和曹操爱才有关。但为什么曹操那么多谋士在最关键的赤壁之战中没有出好主意?感觉吴和蜀都出尽风头了,曹魏没有余力抵抗。其实曹操并不擅长水战,一开始还看不起对手的实力,认为自己可以轻松取胜。曹操当时的自信不无道理,身边的谋士多少有些失职。曹曹参一举歼灭张绣、董卓、袁术、袁绍、吕布,成为

  • 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不甘现状还是被逼无奈?(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李元,唐高祖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登基前发动的一场政变。在这次政变中,原来的王子,李世民的长兄被杀,李世民本人最终成为继承王位的新王子。许多人认为这次政变是李世民发动的,因为他不满足于现状,他不愿意只做一个首脑。那么,事实上,李世民是被权力诱惑还是被迫这样做的呢?公元598年,陕西武功县李家别馆门口,突然

  • 唐太宗那么喜欢李承乾为什么李承乾还是没有当上皇帝?(唐太宗很喜欢李恪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李承干,李世民

    说起唐太宗边肖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是唐朝一位非常有权势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候唐太宗其实只是一个太子,但是他通过玄武门之变迫使唐高祖退位之后,登上了皇位,这在历史上其实是很少见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在说,唐太宗还是有很大勇气的。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唐太宗如此喜欢李承乾,为什么李承乾

  • 历史上那么厉害的匈奴人去哪了?揭秘匈奴人是现在什么人(匈奴人是欧洲匈奴人的新证据)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匈奴,汉朝,刘彻

    说起匈奴,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确实很凶,而且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华夏家族,自古以来就被匈奴所困扰,经常骚扰边境,经常占领一些地区,所以有人问,但是现在好像没有匈奴了,所以有人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如此强大的匈奴去哪里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揭示这个秘密,看看这个匈奴人现在是谁。这位感兴趣的网友千万不要错过!一

  • 还原蓝可儿死亡全过程(揭开蓝可儿死亡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电梯,酒店,水箱

    说起兰,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2013年2月19日,21岁的加拿大华裔女子兰被发现死于洛杉矶塞西尔酒店顶层的一个圆柱形水箱中。由于监控录像记录了兰生前做出的一些奇怪行为,而尸体又是在酒店顶楼的水箱中被发现的,一度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各种猜测,甚至说是灵异引起的,还和几十年前的黑大丽花事件联系在一起

  • 揭秘王弗与苏轼凄美爱情(王弗和苏轼如何相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轼,松冈,凤翔

    说起王符和苏轼,真的有说不清的关系。虽然大家对王符不熟悉,但对苏轼还是挺熟悉的,但这个王符和苏轼确实有爱情故事,而且很美好。悲伤的意义是什么?让我们继续跟随边肖揭示分析,看看!和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以及其他家族一样,眉山苏家的女人也总是有着无名的姓氏。苏洵很爱自己的女儿,却取名八娘,这显然要看排名顺

  • 后唐与南唐和唐朝的关系是什么(后唐与南唐和唐朝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沙陀,徐闻,唐朝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南唐和晚唐,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两个国家。说起这两个国家,很多人都会忍不住联系到历史上的唐朝,问后唐和南唐有没有联系,是不是唐朝灭亡后皇室后裔的复辟。所以今天边肖就来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3.晚唐后唐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权。唐朝初年,沙陀人散居在今新疆,称为

  • 二战中的日本狙击手为何不受到重点保护?(日本二战狙击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狙击手,日本,日军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狙击手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武器。他们是神枪手,是许多国家的主要保护目标。但是狙击手在日本不太受重视。它们就像纸巾,用完就扔。那么狙击手在日本不被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二战狙击手绝对是各国军队非常重视的稀缺人才。这些优秀的神枪手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可以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