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的餐酒文化陋习是如何形成的?酒桌上坏习惯的由来

中国的餐酒文化陋习是如何形成的?酒桌上坏习惯的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57 更新时间:2023/12/21 14:28:54

中国古代酿酒历史悠久,白酒种类繁多。自宋代蒸馏技术发明以来,人们开始把白酒作为主要的酒类。酒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几千年来的酒桌上。可以说中国餐桌上的酒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坏习惯,比如劝酒,酗酒,这些问

题今天依然存在,甚至是很多人的困扰。那么这些坏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酿酒历史悠久,名酒种类繁多,享誉海内外。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大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创造了酒曲的复合发酵法,开始大量酿造黄酒。大约1000年前的宋朝,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在整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保健养生等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和中国酒文化一样古老,中国那些不堪入目的酒桌文化,比如劝酒、酗酒,被称为中国酒桌文化,是酒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畸形习惯。

自从圣人杜康发明了酒,中国人饮用了几千年,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从商周到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人爱喝酒,产生了无数与酒有关的故事。太史公司马迁曾在《货殖传》中这样称赞:

"饮者是天道之美,所以皇帝眷顾人间,享祭福,济贫扶病。礼节仪式需要酒。"

到了汉代,饮酒成为汉代各行各业的普遍活动。无论是祭祀、宴会、婚礼还是节日,各种饮酒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中国自古以来,人人都以酒为礼,饮酒往往起到教育功能,如"乡村饮酒",就是教育人民"尊老有序,老少有序;亲戚朋友有区别,内外有区别"重大事件。

然而,在汉朝,统治者经常限制他们的臣民饮酒。汉文帝在位的时候,颁布了一个略显奇怪的法令:禁止三人无故饮酒的法令。《史记·孝文帝列传》记载:

"给百姓一等爵位,百女牛五天酒"。后来,裴隐注解了文英的注解:"按汉律,三人以上无故集体饮酒,罚四两"。这条法律很简单,就是禁止人们"集体饮酒",还有这个"Group"指"三人以上"。按照汉律,只有皇帝规定的节日、婚礼、日子,才能聚众饮酒。而天皇规定的饮酒日也叫"Chun"。

在现代人看来,这个规律简直毫无意义。朋友之间为什么不喝点酒呢?根据考古发现,确实不能。在居延汉简中,发现了一张竹简,上面写着"在贾的第一天,饮酒是被禁止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资料相互对应,可以证明"喝酒不理智的法则"它存在。

为什么朝廷不允许人们集体饮酒?这是出自汉朝的直白"酒桌文化"说到这个。如果我们说"酒文化"这是一种赞美,那么"酒桌文化"它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它经常代表坏习惯。而这种文化伴随着酒文化,源远流长。到了汉朝,现在一切都"酒桌上的陋习"当时就反映了。汉朝的人勇敢直爽,也让这种陋习被无限放大。然后,"酒桌文化"体现在哪里?

第一,强迫性劝酒

现在的酒桌上,很少有人自愿喝酒,都是别人逼着喝的。在汉代,一些饮酒者喜欢强迫别人喝酒。当时有一个叫游侠的团体,其实相当于黑社会。他们黑白通吃,经常无视禁令,聚众喝酒,同时强迫人喝酒。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侠叫郭杰,是当地恶势力的首领,权力很大,他的亲戚也因此欺负别人。其中,他姐夫是个不讲道理的主。《汉代游侠传》记载:"解决姐姐儿子的负解问题,和别人喝酒,弄的很刺痛,不是他的责任,是逼的。"

也就是说,郭杰的姐夫因为姐夫的影响,总是强迫人家喝酒,所谓"颜"意思是一饮而尽。如果对方没喝完,就拿酒强行灌。终于有人忍无可忍,暗杀了这个粗鲁的人。而郭杰的姐夫毕竟不是什么善茬。

无独有偶,有个游侠叫陈尊,是个狂饮狂。他不仅喜欢自己喝,还喜欢强迫别人喝。他每次办大宴,客人满座的时候,往往就关上门,把客人的车钥匙头扔到井里。即使有紧急情况,他也不能出门,不喝完不准离开。焦虑的客人在空中跳跃。

除了游侠之外,皇帝也是强迫人们喝酒的深水炸弹,其中东吴的伟大皇帝孙权就是代表。据《三国志·张》记载,孙权有一次登上高台招待客人。大家都喝醉了,他就派人用水把喝醉的人叫醒,告诉大家:"今天,除非摔下舞台,否则大家都会继续喝。"

另外,据《三国志》记载,孙权当吴王时,亲自下旨劝大臣们不要喝醉,可是大臣羽凡不喜欢喝酒,就假装喝醉了。(权利属于吴王。酒席结束,他开始喝酒,翻了个地喝醉了,没忍住。去吧,坐起来。力量大怒,手剑欲击之,坐者无不肃然起敬。)

孙权见虞装醉,便发了疯,拔剑要砍他。要不是同事们劝诫,于忠祥早就血流成河了。其实孙权的行为无非是"领导说服"现象的缩影。

中国的酒桌文化,说白了就是明"荣辱"文化,上级说服下级,是为了显示权威。游侠劝酒是因为武力,就是为了享受用暴力征服别人的快感;皇帝劝人们喝酒,因为他想试试自己的权力。下级不喝酒是对权威的挑战,这种不服从会让上级觉得失控,觉得“没面子”。所以孙权才喝醉了,要杀人。

第二,以饮酒过量为荣

西方人喝酒(俄罗斯人除外),注重品酒的精致;在中国,多喝酒很重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酗酒的人都会被称为酒神。鸿门宴上,樊哙进行了一场狂饮救星的表演。

当时范增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就在这关键时刻,樊哙突然闯进来。《史记》的原始记载:

王祥说:"勇敢的人们!给它喝一杯!"那就用酒打。谢谢,起来,马上喝。王祥说:"给它一个肩膀!"那么我将用我的生命来承担这个负担。樊哙把盾丢在地上,扛在肩上,拔剑吐了出来。王祥说:"勇敢的人们!你还能喝酒吗?"

项羽见樊哙冲入大营,欲杀其锐气,便派人给樊哙一大杯酒,要他喝。这可能相当于让樊哙一口气喝下一斤酒,但樊哙克服困难,一口吞下。同样是勇士的项羽不禁赞叹:"勇敢的人们!能不能再喝一次!"如果樊哙喝不完酒,相信项羽也懒得听他的劝告,刘邦也不会逃。可见汉代的人是很尊重酗酒的人的。

《汉书·颛顼》载:

"赵和李都喝醉了。孟:‘如果你把自己举起来,你就会看到喝酒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你今天要喝完它,然后倒一杯给别人看你能做到。古日老师:‘你一说你有被罚之名,你若喝不完,就用这杯罚你。"

翻译过来,汉朝的人喝完酒要喝一杯。喝完后,他们要把杯子倒过来给别人看。如果他们没有喝完,他们将受到惩罚。其实这和现代很多人喝酒很像。他们从不谈论他们能做什么。喝死是不够的。人们不会考虑你的饮酒量或你的健康。他让你跑步,喝了酒完成任务,所以考虑你是不是有病不是他的问题。

都说酒精伤肝,这样喝不可能健康。以汉朝皇帝为例。汉惠帝和汉成帝都是死于纵酒,汉朝的狂饮文化自然要背上一个大锅。

第三,酒桌上的势利小人

中国长期处于等级社会。只要水平高一点,往往能压死人。在酒桌上,人们往往会奉承上级,轻视下级。如果是下属,向领导敬酒是重中之重;如果你是领导,从下属谄媚的祝福中获得优越感。在汉代,这种虚伪的酒桌文化曾经广泛存在。

在汉代的宴席上,不仅对进出的顺序、坐的方向、饭菜的种类、宴席的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连什么时候谁说了算都有。只是体现了辈分、资历、地位的差异。

在汉代饮酒的过程中,人们一般是跪着用手臂压脚,所以膝盖是向外的。如果你向别人致敬,你的上身会站直,膝盖会坐着。这叫护膝垫。但是,如果有人替我喝酒,就要避开餐桌,也就是离开餐桌,对他们表示感谢,以示尊重。

在《史记·魏安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反映世态炎凉的故事。当时,丞相、炙手可热的国舅、武安侯天芬在家设宴,魏和退役军官都在场。与田粉相比,曾经的大皇妃窦颖已经失势。

文章记载:"灌,酒,到武安,武安膝垫"。所谓酒,就是起身和在场的客人轮流敬酒。因为田粉的位置最高,所以用膝盖垫回应。而当田芬起身向其他同事敬酒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趴在地上。然而,齐威侯爵窦颖在饮酒时,除了过去,其他人都傲慢地做出半膝的座位,也就是微微前倾。

看到同事们的傲慢,窦颖的朋友观复非常生气。"喝完酒,到了武安,我跪坐:‘我不能饱,我老公生气了,因为我在笑。日:"将军贵人也,毕,"武安拒绝了。"原来灌溉男想教训一下暴发户田粉,就让他喝了满满一杯。然而,田粉骄傲地说:"我不能喝!"于是灌水人更加生气,无视上级,强迫田粉完成。

后来,观复喝得酩酊大醉,在宴会上咒骂他的同事,得罪了从上到下的所有人。田蚡以此为借口逮捕了观复。为了保护他,窦颖被迫与田粉正面交锋。由于窦颖的势力和后代不如田蚡,他和观复都被消灭了。

这场性命攸关的宴会,展现的是世人的冷漠,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和等级观念得到了体现。事实上,在现代宴会中,难道不是如此吗?领导给自己敬酒时,下属总是恭恭敬敬地双手举杯,鞠躬,生怕领导不高兴;下属给自己敬酒时,往往会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对于那些地位低,不受欢迎的人,酒桌上的人更是不敢避之不及,简直满身丑陋。

第四,借酒浇愁

在所有丑陋的酒文化中,狂饮可能是最严重的,有时还会导致犯罪。毕竟酒精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在居延汉简文物中,有这样一批简牍:

这些竹简简单叙述了一个酒后伤人的故事。在居延堡,一个"Kemin"去军营找个人喝。第四候校尉元显、校尉夏侯惇应邀赴宴。显然,这三个人已经违反了"三人不得无故集体饮酒的规律"。

而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元显突然神志不清,挥剑刺向夏侯惇,胸部重伤,尸骨可见。由于害怕受到惩罚,他从兵营里偷了武器和口粮,骑马飞奔而去。相比史书中对达官贵人的记载,这种竹简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细节。

在汉朝,人民尚武的时候,很多人会带着剑出行。如果喝酒,很容易发疯,甚至伤人。可见汉代规定不准集体饮酒是用心良苦。如果因为喝酒发生血战,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古人往往把不醉酒上路视为社会治安良好的表现。

到了现代,很多人疯了,和酒精打架。例如,去年被杀的刘海龙兄弟就是典型的酒后伤人。如果不是因为喝酒,他怎么敢当众砍人?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刘海龙被杀了。然而,夏侯惇就没那么幸运了。他没有赢到元显的剑,受了重伤。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恐怕他是凶多吉少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酒席。喝酒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忘记烦恼,结交朋友。即使为了健康,喝一点酒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当利益掺入美酒,酒场就会变成名利场,里面的饮酒者就会变得丑陋不堪。他们以酒为媒,希望获得权力、金钱、美貌甚至一点虚荣,最后喝得东倒西歪,失了风度。值得吗?

标签: 喝酒饮酒中国

更多文章

  • 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韩国人总拿它来申遗确实不对,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据说,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来看看当时是什么样的!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国

  • 白羊脂玉和白羊脂玉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羊脂,白玉,白度

    "羊脂玉"这个几乎被妖魔化的词,似乎已经成为了玩玉的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很多玩玉的人都为之疯狂。同时市场上也会出现很多类似的词,比如肥白,羊脂白玉等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词呢?这些名词真的能代表一块好玉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区别。肥胖的白人传统上,人们将和田玉的白度分为五个等级:高白度、

  • 多胞汉字如何区分?赢嬴羸蠃臝怎么念?(赢羸蠃嬴这四个字粤语读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字,意思,发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长得很像的双胞胎。如果我们不仔细看,很难区分它们。但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意思是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完全相同的食物。虽然双胞胎长得很像,但我们可以找到方法再次区分他们。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会

  • 佩戴文玩手串有哪些讲究?有哪些禁忌?(十八罗汉手串佩戴讲究和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手串,佩戴,手镯

    手串最初是佛教僧侣念经时使用的珠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佩戴手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禅意和佛教表现,能使人平安快乐,也能使人优雅祥和,装饰的作用不逊于首饰。但由于手串是佛教的东西,禁忌很多,尤其是女性佩戴手串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要乱戴。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女性佩戴手镯的禁忌:避免火焰条纹佩

  • 晋商八大世家分别是哪几家?(晋商八大世家是哪八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商,太谷,祁县

    说到晋商八大世家是哪一家,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如果不是一个爱读历史的商人,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的。其实很难。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慢慢分析一下。有兴趣可以一起揭秘,看看是不是厉害的八大家族!晋商八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老老实实合法经营的八大世家,一个是投机倒把、走私贩私、卖国求荣的八大皇商。先说八大御商。

  • 日俄战争的背后有哪些国家加入?有哪些利益纠纷?(日俄战争日本从中国得到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本,俄罗斯,英国

    早在1940年,中国东北的土地上就发生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双方是日本和俄罗斯。因为清朝国力很弱,两股外来势力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清朝只能保持中立。当然,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在陆地上进行,在日本和俄罗斯海军之间的海上也是如此。战争持续了一年半,双方都投入巨大。最后我们也知道日本赢了。从表面上看

  • 文丑丑真实身份揭秘文丑丑武功究竟有多高?(文丑正史实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丑,雄霸,为了

    很多观众可能认为《风暴》中的文丑丑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事实上,文丑丑在剧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在电视剧和小说中的形象差距也是巨大的。对文丑丑来说,生死只在一念之间。他选择背叛他,然后在没有必要背叛我们霸主的时候帮助风云。这种态度的转变一直让人难以理解。文丑丑一出场就被定义为只会拍马屁的小人,他

  • 你说贪婪是什么意思?介绍贪婪和不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志,曹操

    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以稳定内政为重,又亲自率军讨伐关中,打败了马超的联军。马超想割地求和,被曹操拒绝,最后平定凉州。两年后,曹操下令40万大军南下,与孙权会师,孙权率军在汝胥口抵抗曹操。两军僵持不下,但春雨绵绵,曹操下令撤退。这次要向你介绍的习语"贪心不足"和如许之口之战有关。给你讲讲背后的故事吧。

  • 羊在先秦时期的地位如何?这两个国家曾经因为羊肉汤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羊肉,华远,肉汤

    古代的材料没有现代的丰富,日常食材也比较简单。在先秦时期,羊和鱼被普遍认为是最美味的食物,从"新鲜"大家应该能理解作文这个词的意思。那时候,羊肉不是人人都能吃的。一般来说,只有皇室或招待客人的贵族才会拿出羊肉汤。而更多的战争都是因为羊汤引起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给大家讲几个先秦时期关于羊的故事,看

  • 马萨达战役是怎样的?有什么影响?(马萨达古城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马,犹太人,马萨

    今天,以色列已经是中东的军事强国。虽然建国时间不长,但在中央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回顾犹太人的历史,发生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马萨阿德抵抗战争虽然最终被打败,但其惨烈的斗争过程却成为犹太民族在后世的骄傲。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马萨阿德之战。犹太人曾多次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但公元前63年,罗马总司